董建华(1918-2001年)上海市青浦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名家。1935年随上海名医严二陵学医。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对脾胃病的辩证论治提出了“通降论”、“气血论”、“虚实论”的学术观点,补充和完善了中医学脾胃病论治理论,对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其它系统疾病的辩证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温热病的治疗上,提出“辩治方法”等学术观点,对温热病的深入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据廖复阳说:毒龙丹原是玄门四大丹之一,后来被江湖医生窃去,更名“黄金顶”,遂成为江湖医生的囊中秘药。惟他们未得到马钱子的真正炼制方法,效力总不如毒龙丹为更有效。三桥鲁照见其携带便,药价贱,效力宏,应用范围广,而把它收入<串雅补>中。江湖医生,他们同行中人则称做“老海”,江取其长,湖取其阔,海取其深,说明这类医生真不简单,他们挟技浪游五湖四海,行医卖药,用药有枪响鸟落的妙处,但其间也有不少烂竽充数者
李彦师(1906~1978),四川大足县人,贵阳医学院中医师,省级名老中医。李氏业医七世祖传,其本人1923年即在大足县办诊所。解放后调至贵阳医学院任中医师,曾任该院祖国医学系伤寒教研组主任。临床上擅长诊治虚劳内伤,对肝炎、胃溃疡、肾炎、高血压、眼底病等疗效卓著。对《伤寒》,《金匮》研究精深,临床治病,效法仲景,崇尚经方.重视阳气,培补命门.在补火诸药之中,又擅长应用附子,誉有"李附子"之称.
王怀彦(1958年—)山东潍坊寒亭央子镇固堤场村人,以药马钱子超常规剂量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名, 1978年拜延吉老中医李延平为师。开始研究草药马钱子治癌。 1983年他只身上长白山开始试验马钱子。并亲身试验,下肢却因服药瘫痪。1986年他从长白山下来到安图县,60天治好第一例癌症病人。回到家乡央子镇,办起了家庭医疗所。治愈母亲失明症,又治愈远房哥哥王怀义骨癌。
【区少章医文十一篇】 颌关节炎一例治验; 区少章老中医临床经验点滴介绍; 论秋燥与咳嗽; 区少章老中医对小儿发热的辨证与治疗经验;区少章老中医治疗麻疹经验;区少章老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经验;区少章老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经验; 区少章老中医治疗乙型脑炎; 我对新生儿硬皮症的认识及治疗;小儿咳嗽辨证治法·;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
山西省榆社县八十余高龄的老中医王润清先生,擅长中医外科,用其掌握的十个秘方治疗牛皮癣、骨髓炎、淋巴结核、臁疮、梅毒等多种外科疾病,疗效显著。 为了振兴中医事业,王老先生将其十个外科秘方--百灵丹、万太膏、麝珍生肌散、麝虎丸等全部献出,详细介绍了以上丸、散、膏、丹的炮炼制作方法,并对多种外科疾病的内治法和外治法作了详尽的论述,由其子王庆文等整理成
作者:
王润清 .
出版社:
出版社: 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年代:
不详
每梦白人持刀割头 目中长肉如线香,触出眼外 白晴变兰色 黑夜见物 辘轳转睛目痛见鬼物 视一为两 视正反斜 视物倒植 目见白衣人 恐惧发搐后每见皂衣人即发 左目生疮如鸡卵,破之有黄雀飞鸣而去 目中常见一小镜 空中每见五色物,稍近变美女而仁立 痫症每见如黄狗走前即发 目张不瞑 二年不寐 发热闭目则热甚 眼合即麻痹 尸疰
见闻水声则思尿;睾丸灼热五个月;性生活后尿血;糖尿病夜夜尿床;.淋巴结肿大;严重过敏致厥脱;外吹乳痈;潮之后月事停 ;月经淋漓;.月经过多色淡红;月月定时脘腹痛;经前经期少腹痛;黄带量多盆腔炎(;崩漏百余日 ;娠下血诊为胎漏;宫寒不孕症 ;不孕症病因;.产后头痛感风寒;产后血虚感风寒;产后小便失禁;
(三)金属工艺中的狮子…… (四)建筑与绘画中的狮子…… 九、唐代狮子艺术的中外交流;西域真狮的传入;唐代狮子艺术的深远影响附表:隋唐狮子艺术特征…·图例;中国狮子艺术的世俗化 --五代、两宋时期… 一、从王者的“神气”迈向人间的“世俗”;北宋陵墓狮子艺术; 三、佛教狮子艺术; (一)石窟艺术中的狮子;(二)佛教寺庙中的狮子…… 2
沈莹 以丹陽太守死于天纪四年(公元280年)吳亡之役,有胆有識,亦忠義之士。学者或疑其曾為臨海太守,今无從証明,籍贯亦不詳,清代目錄学家姚振宗謂“大抵是吳兴武康人”其說可备参考。 浙江省東南沿海一带,崇山峻嶺,外臨大海,時有風之灾,古代人口稀少。楚滅越後(約公元前四世紀末),越之遺民聚族自保,散處其間,秦漢間不為編户齊民。前漢時,地属會稽郡,僅置一回浦縣,為“南部都尉治”
金代印停造机构;管民户之印;管水达达民户达鲁花赤之印;镇宁州诸军奥鲁之印;总押所印;明代卫所官印;明统治机构的变革和卫所制度;朵颜卫左千户所百户印;囊哈儿卫指挥使司印;镇守龙江等处地方将军印;管理三姓地方兵丁副都统印;管辖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扎萨克印;黑龙江索伦、满洲以及鄂伦春佐领图记;黑龙江索伦和满洲佐领图记;鄂伦春佐领图记;黑龙江古代官印统计表
本书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于1979年《元亨疗马集》史料考证过程中发现。全书四十万字。是清乾降 五十年安徽六安对《元亨疗马集附牛驼经》所撰注释本。内容包括明代万历戊申年丁宾作序版本内容,又收录清乾隆元年许锦作序的版本内容,还吸收当医药成果,注释者郭怀西,以他五十余年兽医实战经验,注释马唐七十二症、三十六卧、三十六 黄、五疔十毒,牛患七十七症,驼患四十八症,计二百八十四症。创立槐针术、穿黄术等
作者: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整理
出版社:
农业出版社
年代:
不详
苏颂在嘉祐二年被诏校《嘉祐本草》,次年仿照《新修本草图经》做法,由当时北宋政府下令全国各郡县,进献药物标本,举凡药物根、茎、苗、叶、花、实,形色大小,并虫、鱼、鸟、兽、玉石等堪入药者,逐件画图,并取逐药送到京都。 当时全国各地进献药物标本很多,详略不一,差异亦大。有同物异地,有同名而物异者,苏颂则参考历代文献详考。进呈药物,所记形类,与文献不符者,则并存之;若与文献有联系者,即根据文献加以注释
作者:
(宋)苏 颂编撰
出版社: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吴鞠通(1758--1836)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他杰出中医温病学家。 吴鞠通有感于当时医生墨守伤寒治法不知变通,撰写《温病条辨》七卷,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学说,对温病学说贡献很大,是继叶天士、薛雪之后的温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一座里程碑,不朽的中医著作。他对于理论的发挥和留下的诸多方剂,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作者:
[清]吴鞠通 原著 王孟英 评注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作者:
邬承先,李文杰
出版社:
安徽科技出版社
年代:
不详
蒲坚,北京大学教授,1927年生。河北玉田人。1949年9月入中国政法大学学习,1950年2月转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54年毕业,同年到北京大学法律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在校内外开设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史料学、中国行政立法史、中国经济立法史以及唐律研究等课程。在大陆和香港、台湾等地的大学讲学。
当第一批英国人进入印度的神庙,目睹庙壁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千姿百态的作有姿式,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而拜倒在地。. 当古代丝绸之路开通后,东方的性文化使西方人目瞪口呆。 古印度《欲经》,认为性爱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其内容之详细甚至包括了如何与名妓和娼女交媾… 古罗马《爱经》通篇充斥着如何勾引女性。
作者:
刘达临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年代:
不详
蔡无忌(1898-1980)蔡无忌,著名兽医学家,北京人,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 。父亲蔡元培。1919年毕业于法国国立格里农学院,1924年毕业于法国国立阿尔福兽医学校获兽医博士学位,1927年应中央大学聘请出任中大农学院院长。1945-1949年任经济部上海商品检验局局长。 解放后,他担任华东局贸易部上海商品检验局局长。他是中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先驱者和商品检验特别是畜产品检验事业的奠基人。
冉品珍(1913~1987),四川省遂宁市人。少时就学于私塾,后弃儒习医。师从遂宁名医徐立三,八年学,悬壶遂州,1956年,调到成都中医学院任教,1982年晋升为教授,常将前人的理论与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起来,晚年潜心钻研脾胃疾病,造诣颇深。。虽用古方但不拘于古方。如用一加正气散治疗便秘,麻附细辛场治疗慢性咽痛等,均扩大了古方应用范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
冉品珍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因本书系仿《医宗金鉴》体例编写,故有人推断成书年代当在清康熙之后至乾隆、嘉庆年间(约在公元18世纪初至19世纪初)。原书系手抄本,曾流传于江苏兴化、宜兴、六合等地区。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总沦,分别叙述、脏腑生理、病理、发病原因,辨证原则、诊断方法和用药原则等;下篇为疾病,多以歌诀的形式对牛的常见病进行论述并提出了治法。 1981年经邹介正等整理,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了评注本。〖质量〗初校。
由轻工业部和中国音乐研究所织编写。按历史年代顺序排列。这些乐器大多数是极其珍贵的实物,少数残毁的竹木制乐器,系根据实物复原。现代乐器收录当前艺术表演团体和广大群众经常使用的汉族乐器、各兄弟 民族乐器,在艺术实践中经过试用,初步认为能满足创作和演奏要求的改革乐器,以及部分地域性的民间乐器、宗教乐器。我中央和许多省、市、自治区文物考古单位,北京的艺术表演团,各地民族乐器厂协助。
作者:
刘东升
出版社:
轻工业出版社
年代:
不详
罗振玉(1866-1940年) 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中国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2] 对中国科学、文化、学术颇有贡献,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 鹌鹑松;玻璃鸡片;凉鱼;醋椒鱼··。王国柱祖传菜:干贝四丝;南烧四宝;云屏鱼肚;虎掌三丝卷·· 炒鸡丝蜇头;北风雪塔; 高子照祖传菜 :海底盘龙;麻辣野兔肉;玉竹环珠;五鸟会。 马允勤祖传菜:李鸿清祖传菜 软熘丸子,糖醋里脊,丽江火烤粑粑,火腿粑粑, 水爆肚领,肉丝糖醋藜蒿,葱花粑粑。 范绍增祖传菜 :陆发荣祖传菜: 肠旺米线,豆花蘸碟, 五彩猪头,, 陈绍先祖传菜
作者:
云南省饮食服务公司编
出版社:
中国食品出版社出版
年代:
不详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 本書爲近人張山雷(18731934)在蘭溪中醫學校教學時所編寫。凡所笺正,除於原書精義頗多闡發外,並說明由於时代不同,不能呆用古方,因而结合作者的經驗,指出了某些論方難以滴用處。一切從實際需要出發,不尚空談,
“而括燥湿于寒伤营,春夏温热赅于风伤卫”(见“自序”),于仲景蕴义多有发明。。本书旨在突出六经主病及其辨证治法,编次仿《尚论篇》,将六经篇目之合病、并病、过经不解、差后劳复等均另立篇名,“惟以正治汗、吐、下次之于前;误治变端,次之于后;误治诸变,逐段拈出”(见本书卷1),并对喻氏注文之遗漏、忽略处有所补阐。
作者:
清)沈明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详
年代:
不详
湖北省荆州客著葛航召在当境搜集 到的一本古書。原警未赦著病人,为敦瞢雨原本,英成堂列,路 版于道光二年,距今已一百多年。本胜为了保存组国农业遗产, 能为胶書叙远相牛盐牌,险内容实非现亦牛名等古書所能及,对 研究我国相牛露股如有多考价值,因此把它部印提广。但以来有 些字跡不够清楚,又无句点,甗鸡本置。今經本吐初步新句又以 便阴讀,
作者:
不详作者: 敦善闲原本
出版社:
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
年代:
不详
编辑宗旨为“删证类之繁以就简,去诸家之讹以从正,天产地产煎成缎成一按图而形色尽知,载考经而功效立见”。此书定稿于弘治十八年,共四十二卷,分为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共十部,共收载药物181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稿编成后并未刊行,仅收藏于内府。至1740年,朝廷复命太医院将上述书稿重新绘录一部,并增补约480条,成为续集十卷。其编辑体例同原书,但不分上、中、下三品。
作者:
(明)刘文泰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囊痈论;臂痈论;··乳痈论;肚痈论;恶疽论;疔疮论;·唇疔论;鬓疽论;;杨梅疮论;腰疽论·;瘰疬论;顽疮论;·脚疽论;·痔漏论;·大肠痈小肠痈;金创论;刑杖论
作者:
何高民 校考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主要是廣集醫書和非醫學典籍中的語證,貫穿以清代乾嘉學者的訓詁之法,再據現代醫學之理確定相應的疾病術語。其考據之功深厚,結論大多確實。在醫理分析上,則憑當時醫學認識爲説。以今天的視角觀之,本書在疾病名候文獻材料上和文字解釋上仍有一定參考價值。
作者:
余云岫 著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中医诊病之法,望闻问切四者合参,然后得病情病症之真象,然后议用何剂何方何药,什九可药到病除。然内伤杂证,陈病日久失治,仅凭脉象,多有不应者,此“腹诊”之所以尚也。 祖国医学本有腹诊之法,只以封建后期,男女之别加严,或有不守医德之辈,遂贻病家忌行腹诊之口实,坐视良法不行,不得与“四诊”并用于世,能无浩叹! 日本汉医诸师,极重腹诊,各家多有心得,丹波元简氏辑为《诊病奇核》一书,并附“五云子腹诊法”,
李其禄,1940年出生,已经去世。江苏连云港东海县中医,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擅长各种临床疑难杂症。尤其擅长用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原为民间中医,1979年通过全省统一选拔中医药人员考试,被录取为公立医院中医师。此后,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和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学术论文30多篇。特别是《精神病的中医治疗》一书自1994年出版后,先后有25个省市读者的大量来电、来函、来人求诊,
王洪图,1937年生,天津蓟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内经教研室主任,北京中医学院毕业, 他从事《黄帝内经》教学与研究近50载,学验俱丰, 中医内经学创始人。他注重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出“脾胃传输是五脏藏神关键”的新说。他还多次应邀到日本、韩国、台湾等地讲学,推动了《黄帝内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刘浩声(1905—2006年)陕西西安人,陕西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太乙神针灸第十四代传人。针药并施,所用之灸法,多为太乙神针灸法,此法禀其师传,秘而不授,传至刘老已十四代。另外,《内经》中九针之---圆利针,刘老临床亦为习用,对于沉疴痼疾,确有意想不到之功效。在治病时,刘老很重视先天和后天之根本,强调肾阳之重要,所常用之穴并不多,但运用精熟,得心应手,有发前人所未发之见解。
作者: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
出版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中医男科治疗》编写会议于1987年12月11日~15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共58名,其中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19名。由各省卫生厅中医处或省中医管理局、中医学会推荐的男科领域的专家或专业人员组成。会议讨论编写大纲,通过编写体例,确定编写内容,落实编写任务,学习了“中医疾病规范”、“中医证候规范”,为本书编写内容的规范化、标准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仝示雨(1909-1985年)河南安阳人,年轻时入国医大学,拜师施今墨三年,后悬壶安阳城,医名大噪,病者盈门而至。新中国之后,仝示雨安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善于理肝。治外感时病,注意祛邪与扶正之先后,重津液之存亡,不姿用苦寒。诊视小儿疾患,既照顾先天,亦保后天。对老年久病,着重调养脾胃。治咯血之症,善用导瘀下行。治臌胀,巧用行瘀化水。治肝阳,择从苦降与重镇并进之法
祝谌予(1914-1999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师从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也是施今墨的女婿。在学术上提倡中西医结合,强调辨证论治。行医60年,擅长糖尿病、脾胃病、妇科病和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 主要著作有《祝氏施今墨医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并在国内多种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作者:
钱自奋 张育轩 郭赛珊 祝谌予
出版社:
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联合出版社
禤国维(1937—)主任医师,教授,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国医大师、擅长 脱发病、痤疮、荨麻疹、红斑狼疮,长期致力于皮肤病的临床实践,临床疗效好,广受赞誉。他对中医补肾法的理论有深入研究,应用补肾法治疗皮肤疑难病,取得满意的疗效,《截根疗法治疗顽固性肛周瘙痒病》《中药吹烘疗法治疗湿疹》、《中药吹烘疗法治疗鹅掌风》《移毒疗法治验》《截根疗法治疗瘙痒病109例》
王伯岳(1912-1987),出生中医世家,中医儿科专家。四川成都中江县人人。早年从师学中医。1932年起在成都开业行医。建国后,历任成都市卫生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研究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善治儿科疾病,对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合并肺炎、肝炎、痢疾、哮喘、腹泻、癫痫等独特之处,疗效显著,有“小儿王”之称。
吴佩衡(1886-1971年)四川会理人,1921年至云南行医,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当代火神派的重要传人之一。 吴佩衡18岁受业于当地名医彭恩,后听学于火神派真传弟子卢铸之的“扶阳医坛”。其后深精《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及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中年以后集中精力研究张仲景学术思想。抗战前夕返回昆明并行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60年
余无言(1900~1963) 江苏阜宁人。随父学医,18岁应诊,擅伤寒、杂病及中医外科。先后在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国医学专修馆、苏州国医研究院、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任教。。 1956年,余氏应聘赴京,先后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学院任职。。在学术上主张“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尝谓“医分中西,系以国界限之。其实医为仁术,不应有所谓中西医之分,宜取长短补,熔冶一炉。临诊善用经方、时方
孙纯一(生卒不详)中医内科专家。长春四大名医”之一。山东蓬莱人。自幼从师习医,后开业行医。曾任新京汉医讲习所讲师、长春市第一医院国医科科长。建国后,任长春市卫生局副局长。对《伤寒论》、《温病》有独到研究“那老头儿真倔呀!当时是60年代,缺医少药,开方子难免会缺几味药。这时候一般都是医生调整方子。但我师父不管那个,就是不调方,说这就是我孙纯一开的方子,让患者自己想办法抓药去。
俞德浚 1908年2月1日 出生于北京。 192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园艺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长期从事植物学考察、采集及分类研究。编著出版了《中国果树分类学》,为果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引种栽培奠定了基础。主编出版了《中国植物志》36、37、38卷,记载了已发现的中国全部蔷薇科植物,是国内外著名的蔷薇科植物分类专家。他创建了北京植物园,参加了国内10多个植物园的建园规划设计
作者:
河北省卫生工作者协会
出版社:
河北省人民出版社
、多发病,特别着重于各种急症的诊治法,并论及一些传染病和慢性病;此外,还有六畜病的治法。对于每一病候,略记病因,细述病状,详列治法。本书为现存较早的古医书之一,其中虽精华与糟粕并存,但对于某些疾病病因的认识及症状的描述,是我国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早期记载,很多古医方全赖本书得以存其大概。——[晋]葛洪 原著, [梁]陶弘景 增补 尚志钧 辑校
作者:
[晋]葛洪 原著, [梁]陶弘景 增补 尚志钧 辑校
出版社:
安徽科技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左季云(1891——1942) 四川江北县洛碛人。民国初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归国后,弃政从医,潜心研究医典。始在北平至景医馆悬壶问世,长于内科、妇幼科及诸杂症。医术高妙,时为北平名医之一。 1922年受聘于北平国医学院教授。 1957年出版他的遗著《伤寒论类方汇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