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朝时期人物俑分为孙吴西晋,东晋早期, 东晋后期至南朝刘宋时期,南朝中后期这四个阶段.孙吴西晋是青瓷俑流行时期,.东晋前期,青瓷俑绝迹,陶俑开始流行.,东晋后期至南朝初期,陶俑更加发展.。。,人物俑的数量不断增多,多是静态的.这种以静传神的风格,是六朝人物俑的鲜明的特点.,人物俑对六朝服饰的研究是活标本—— 中国古典艺术1958版
王志敏, 朱江, 李蔚然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八品
¥2688.00
作者: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内容簡介: 收入将軍当兵的文章七篇。 “下運当兵日記”、“生活在士兵中間”、“当兵散 記”、“老兵新感?等四篇文章,是四位将軍同志写的 文章里通过静多生动的小故事,写出了将軍下速当兵的切 身体会。 “将軍当兵的故事”、“永不褪色的瓶軍战士”,“永远 是人民的勤务員”等三篇,分别記泷了王力生将軍、鍾明彪将軍、刘賢权将軍下蓮当兵的故事
作者:
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陕西省分院中医研究所合印
出版社:
中国医学科学院陕西省分院中医研究所
李培生(1914—2009)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中医学家 ,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被誉为当代伤寒学界泰斗。汉之后的医家,则把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称为经方。今多崇此说。盖因《伤寒》、《金匮》将理法方药结合一起,书中所载各方,有“莫不随时取效,其应如响”(清名医曹颖甫语),验之临床,效如桴鼓、故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仲景为医圣,谓仲景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朱丹溪语)。
作者:
Susan Campbell Bartoletti
出版社:
Houghton Mifflin
出版时间:
2003-03
通政使大理卿太常卿光禄卿太仆卿 附: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宗人府府丞 总督年表 附漕运总督河道总督 附录一:清代总督重要变化概况 附录二:清代总督重要变化简图 附录三:清代河道总督重要变化概况 ,附录四:清代河道总督重要变化简图 巡抚年表 附录一:清代巡抚重要变化概况 附录二:清代巡抚重要变化简图 第三册 布政使年表 附录一:清代各省布政使重要变化概况 附录二:清代各省布政使重要变化简图 按察使年
北京钢铁学院;兰州西北民族学院;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上海淮海中学;北京育英小学;北京六一幼儿园;沈阳东北工学院;南京农学院;福建潮安师范学校;北京妇产科医院;广州中山医院;无锡太湖疗养院;贵阳汽车站;北京电报大楼;北京王府井百货商店;广州北园酒家;长春吉林宾馆;北京十三陵人民公社;四川金牛人民公社;上海长征人民公社;
作者:
建筑工程部中国建筑学会
出版社:
建筑工程部中国建筑学会
年代:
不详
骆安邦,1921年生,福建泉州人。主任医师。擅内科疑难危重疾病。抢救中风、急慢性肾炎、肝炎、尿毒症心绞痛以及暴崩和不育症有枪响鸟落之效。医好多位台企同胞,被台湾中医界称为最猛的中医骆驼。 1946年参加南京中央考试院医生考试合格。后又参加中国医学函授院。1950年参加上海市中医针灸研究社。 1988年任晋江中医院院长。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作者:
周来兴 骆伟斌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客家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肴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续,此外,还与东江封闭的交通环境有关,闽西属山区,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响,从而使客家菜在较长的时间里自我成型,自我演变而自成一家
施今墨(1881年-1969)祖籍浙江杭州萧山,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施今墨是中医临床家,医术高超活人无数,也治愈了民间的许多疑难重症。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从年份而言,收藏难度最大的是“老江南”,其余依次为乙巳、。癸卯、己亥、戊戌、庚子、辛丑、壬寅、甲辰。甲辰是用旧模重新生产,是最多见的江南银元,在龙洋中和北洋34年差不多
作者:
-顾鼎民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版
年代:
不详
南京六朝时期人物俑分为孙吴西晋,东晋早期, 东晋后期至南朝刘宋时期,南朝中后期这四个阶段.孙吴西晋是青瓷俑流行时期,.东晋前期,青瓷俑绝迹,陶俑开始流行.,东晋后期至南朝初期,陶俑更加发展.。。,人物俑的数量不断增多,多是静态的.这种以静传神的风格,是六朝人物俑的鲜明的特点.,人物俑对六朝服饰的研究是活标本—— 中国古典艺术1958版
作者:
王志敏, 朱江, 李蔚然
出版社:
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顾殿良;张勤安;邹维德;徐震谷;施志乐;徐亦通;龚凤岐;钱星若;马云翔;金储之;袁自复;杨恺明;葛景川;陈树人;费一峰;凌仲穆;金里千;何近仁; 郁司权;李澍人; 戴效岐;王寿康;方致和;吴仲磬;顾大钧;李万卿;李觉民; 沈益瑞; 秦士一;王桂章; 周一先;贝荣能;沈濂昌;钱天心; 尤怀玉; 郭寿恒; 承为奋;陈朝明;江一平;徐宗怡;金绍文; 包慎伯;缪仲康; 朱继培;何建章;张炎;凌国春;袁鸿寿
作者: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江苏省苏州市分会
出版社: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江苏省苏州市分会
龚去非(1903~1993) 湖北黄陂县人,1951年与中医学家李重人合作,创办万县市第一联联合诊所,长于内妇儿科,尤擅疑难杂病和脾胃病的治疗,对温病亦有独到见解。药物的选择配伍。善用经方,活用时方,用药精专,每有药到病除,屡起沉疴之效,
作者:
夏华乙 著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史惟亮(1926.9-1977.2.4) ,音乐家。生於辽宁省营口市,北平国立艺专、台湾师大音乐系、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西班牙皇家音乐学院毕业。曾师事江文也教授,深受其影响,走向民族音乐之路。一九六 六年,与许常惠、李哲洋发起战后第一次的「民歌采集运动」,一九六七年成立「中国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积极从事田野采集工作,共采集原住民和汉族民歌近二千首,堪称「民歌采集开拓健将」。
作者:
史惟亮
出版社:
大林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作者:
四川省农业工具改革和半机械化现场会
出版社:
重庆人民出版社
作者:
陕西省文武管理委员会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針刺治疗急性胃痛;針刺內关治疗慢性哮喘急性发作經驗; 刺絡疗法治气喘; 針灸疗法治疗肺結核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針灸治疗肺結核病临床疗效; 針灸治疗肺炎的初步經驗;針灸治疗三例大叶肺炎的初步体会(楊雨辰
作者:
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史沛棠(1894—1965),浙江德清武康上柏人。15岁拜名医姚耕山为师,1914年,武康时疫流行,疫症似痢非痢,有身热下利、粪便黑色诸特征。时用清热导滞法医治无效。他参照《类证活人书》中有关“三阴自利外,其余皆是阳证”的论述,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贫苦人家用升麻代犀角,疗效良好。从此医誉鹊起,远近闻名。抗日战争时期,迁居杭州法相巷开业,并创办六通中医疗养院。
作者: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编
出版社: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医林荟萃 第十五辑
本书除叙述针灸处方原则与规律之外,计列针灸处方2500余方:内科病44种85方,妇儿科病23种34方,外科皮肤科病2种35方,五官科病18种21方,急救病6种、8方,共计病症123种、183方。附肖少卿历年来针灸临证治验医案。 附录:针灸处方辑要:古代针灸处方集锦,共列处方501方;近代针灸处方290方;针灸歌赋辑要:计有禁针、禁灸、行针等歌赋,四总穴歌、标幽赋等针灸歌赋20首
曹颖甫(1866~1937年)江苏江阴人。经方派医家,秦伯未称“曹师是经方派的典型,处方用药,都依照着<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规律”;任应秋评价曹氏“可说是近代一个纯粹的经方家”,“著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两书,其中往往参入了他的治验,和他在治验中的一些新的体会”,“一时盛称之为善用经方的曹派。”因此,本书的出版,对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及近代中医学术思想发展史,均甚有参考价值
周楣声(1918~2007)著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安徽长市人,中医世家,幼承家学。曾任安徽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 先生在针灸学实践与研究中勇于推陈致新,独辟蹊径,提出诸多具有开创性的见解,总结出丰富的传世经验,其在灸法的传承与振兴、研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更是造诣深厚,贡献巨大。晚年致力于灸具的改革与推广,并对针灸治疗疑难病症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与倡导。
孙永行 自名“齐国农夫”,斋号“农夫山房”,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上河头村人、自1985年至今,对与齐国历史有关的器物进行了系列收藏,如齐国陶拍、陶文、瓦当、量器、刀币、高古陶器及各种范模等。曾荣获“山东省杰出钱币收藏鉴赏家”、“山东省十大杰出收藏家”等称号;2012年出版过《齐国陶拍》一书;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过多篇专业文章;在北京市、山东省等地多次举办过系列收藏精品专项展;
作者:
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谢阁兰:,法国海军医生、作家和汉学家,1914年在大理进行考古研究。】;【 约瑟夫·洛克:,美国植物学家,1922年从大理开始对中国的探险】 【贝塔汉姆神父:1922年从法国和西班牙边界的比利牛斯山脉出发,并在1924年到达大理。】
分类后,各类内容条贯有序,纲目分明,便于观览,易于检索,利于应用。且“类例既分,学术自明”,学者自可从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理清中医学术发展的脉络。《十部医经类编(全5册)》属于全文分类,故十部医经的内容清晰在目,巨细无遗,据此可补充和完善现今之中医理论体系,推动中医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始编于20世纪50年代末,1997年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历时40年终告完成。
赵尔康(1913——),江苏江阴人。著名中医针灸学家。1932年随承澹庵学针灸。1935年参与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曾任中国针灸学研究社教授、医务主任,江阴瓠岱桥诊所医师医|。1954年负责创办《现代针灸》杂志。后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杂志》社编审、香港中国针灸教育、临床及针灸书籍、杂志的编纂和针灸人体模型的研制工作。主张针灸并重。编著有《中华针灸学》、《金针治验录》等。
· 胡粉膏;柳枝膏;保安膏义方;红玉膏又方、容考膏;红膏燊又方;洞天膏;参考方;段白子膏;風温气膏. 神型膏;神效营(61)神效当品音膏;神效回生膏; 钟效血竭膏;神效鬼哭膏;神仙万应膏;神異膏方;神应膏;神应万驗膏; 应万效膏(67)神秘万金膏(68)神效千槌膏(68)神龍抱珠膏 (69)烏音又方(69)
张济民(1917—),广东大埔人。5代业医、随祖父临症5年。20岁始悬壶。现任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业医53年,对内、妇、小、眼科疾病颇有钻研。尤擅干杂病、针灸。敢干创新。研究使用黄连乌梅液治疗肉菜生长过剩疗效满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摘入。编著《针灸医案与临证备急》被选人《中国科学技术著作选》。受市卫生局邀请给日本福冈针灸代表团讲课交流经验。
姜春华(1908~1992年)江苏南通县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脏象及治则现代科学奠基人。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疗效卓著。先生自幼从父青云习医,18岁到沪悬壶,复从陆渊雷先生游,又从留德医学博士李邦振学西医。30年代即蜚声医林,曾执教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新中国医学院等,。60年代初即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主张,治学勤奋,勇于探索,曾提出“截断扭转”独创性临床治疗观点
李重人(1909~1969)四川奉节县人。自幼随父,名医李建之学医。19岁开始诊病,深得其父真传。施治中注意医药并重、三理兼究,疗效显著。1962年调北京中医学院任与全国著名专家秦伯未、任应秋、陈慎吾、于道济联名写出《对修订中医学院计划的几点意见》(称“五老上书”) “文化大革命”中,“五老上书”被诬为“五鬼上书”,李惨遭揪斗,致使身心倍受摧残,以致患病不起,不幸于1969年1月7日逝世。
刘炳凡,中医专家,湖南汨罗人。擅长诊治内科、妇科、儿科疾病。 1928年从师学医,1933年起开业行医。建国后,历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临床研究室副主任、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和湖南分会第一、二届副会长。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擅长诊治内科、妇科、儿科疾病。著有《脾胃论注释》(下卷)、《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主编有《湖南省名老中医医案选》(一、二集)等。
龚去非(1903~1993) 湖北黄陂县人,1951年与中医学家李重人合作,创办万县市第一联联合诊所,长于内妇儿科,尤擅疑难杂病和脾胃病的治疗,对温病亦有独到见解。药物的选择配伍。善用经方,活用时方,用药精专,每有药到病除,屡起沉疴之效,
作者:
安徽科学技术
出版社:
安徽科学技术
年代:
不详
伯格理(Samuel Pollard,1864年—1915年),英国来华传教士,创制苗文并极大地影响了苗族的历史发展。 创建乌蒙山区第一所苗族小学,创建乌蒙山区第一所西医医院,创办中国最早的麻风病院,在中国首倡双语教学、男女同校 仰新教代表作品《在未知的中国》、《中国历险记》、《苗族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