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以解决大家的烧烤技术这个问题,学会了之后这样会使味道更加丰富,口感更好。在行业内受到广大饮食创业者的重视,被列为“推荐最新创业教程”,并获得“小吃美食创业协会杰出贡献奖。这本书详细的解说了烧烤的技巧,很适合大众阅读,特别适合做烧烤的或者家里人烧烤的人看。
作者:
【美】玛莲娜·斯皮勒(Marlena Spieler)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
临床思维是指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结合其他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患者的家庭和人文背景,根据患者的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活动。
作者:
陈清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
葡萄酒厂设计与老厂技术改造、干白葡萄酒酒石酸钾降酸的理论与实践、葡萄酒发酵的温度控制、论葡萄品质与葡萄酒质量的关系、葡萄酒调配技巧、葡萄酒厂iso9001:9002与haccp食品、红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及其应用、关于红葡萄酒中的单宁与酿酒单宁、关于错流过滤及其应用、特殊称谓葡萄酒的定义和存在的问题、关于瓶装葡萄酒软木塞漏酒的原因与防止、生产优质葡萄酒必备的条件、出国考察报告等等。
作者:
彭德华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
它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可供高等职业院校的食品类专业、生物技术类专业、发酵工程专业、酿酒工艺专业以及相近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作为白酒企业职工培训教材和白酒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参考书。
作者:
张安宁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另外还列出了职业培训鉴定考试试题类型和解答技巧。全书内容丰富,详细完整,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白酒生产厂家具有实际指导作用,也可作为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资料。本书出版后,对广大酿酒企业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产生了很大帮助,对促进中国白酒生产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业界赞美诗曰: 享誉酒界一奇葩,专业论著绽新花。 精湛技艺广传承,酿得美酒醉华夏!
作者:
赖登燡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
本书是一本比较全面系统、有较高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的白酒生产专著,充分反映了我国白酒行业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当前的实际生产技术全套完整工艺。该书注意传统与现代酿造酒技术的结合,并特别突出工厂实际生产应用技术。厚基础、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内容详实白酒生产技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和科学工作者对世界酿酒工业的特殊贡献。其独特的多种微生物固态发酵酿酒、甑桶蒸馏及其生产工艺形成了白酒的各种风格。
作者:
肖冬光、赵树欣、陈叶福、杜丽平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
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白酒生产中的一般性技术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本教材为校企合作开发的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按照典型白酒生产企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国家《白酒酿造工》职业标准为依据,构建教材体系,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便于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直通车”。
作者:
黄亚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
作者:
王瑞明、来安贵、信春晖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
每味药以药典名称为正名,并注明出处;药物来源部分介绍原植物的汉名、拉丁名、药用部位及主要产地、采集和炮制方法;以药典及本草文献、临床用药实际为准,介绍药物的药性、效、应用,其功效和应用是各论的重点,在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概括出功效、主治病证的同时,着重说明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并有选择地引用古今医家实际应用有效的名方、验方。
作者:
高学敏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
作者:
李飞
出版社:
贵州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
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各种混伪品、劣质品往往频繁出现,造成用药疗效及用药安全均得不到保证。中药材鉴别方法主要有传统鉴别方法及现代鉴别方法(主要指显微、理化鉴别)两种。传统鉴别主要指以性状鉴别及水试、火试等方法进行中药材真伪、产地、优劣及等级区分的鉴别方法。虽然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新的现代鉴定方法层出不穷,但经验鉴别仍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工作实践中广泛应用。
作者:
卢赣鹏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
作者:
徐亚林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针灸法是以全面介绍针法、灸法的操作方法为主,对在针灸学墓础上的其它疗法则有选择地加以载述,仅供研究探讨。四、常见疾病的治疗是以中医病症名叙述为主,扼要地介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立法取穴,并对手法、方义一一释述。最后,结合新的针灸方法,有选择地介绍,以供临床上参考。五、书末附有针灸歌诀。这是《中医自修读本(丛书)》中的其中一种,适合广大针灸爱好者及针灸临床医生自学参考。
作者:
杨医亚
出版社: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7
作者:
周日清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
作者:
罗永芬
出版社:
四川大学
出版时间:
2008
作者:
王凡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
配合书中提供的人体腧穴一览表,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穴位的名称、国际标准穴名、归经、定位、功效、主治、刺法及注意事项等。以《汉英中医药学辞典》为依据,力争做到国际标准穴名的规范统一。本书的出版发行,将为学习针灸、推拿者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穴位的定位、主治及其特殊部位的刺灸法,提供了一部实用性更强的教材。
作者:
徐国成、韩秋生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作者:
焦顺发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0
般所了解的针灸医学,是以十四经络为主要的理论体系。董氏针灸有别于十四经络,所设穴道部位亦与三百六十五穴者大不相同,内容不但丰富异于传统,且治法简便而疗效显著。
作者:
杨维杰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4
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系统性、科学性与实用性较突出。论述详尽,理论始终贯穿整个治疗部分,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便于掌握应用,基本反映了20世纪末针灸治疗疾病的水平和研究成果。适用于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高等中医院校学生及针灸爱好者参考使用。针灸治疗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如何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几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至今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中。
作者:
石学敏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
下篇主要介绍温病学代表性古代名著,选取叶天士《温热论》和薛生白《湿热病篇》部分条文进行阐释。全书内容精炼,辅以表格、图示,并附有舌象、斑疹白㾦等照片,便于教与学。《张之文温病学讲稿》内容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充分反映了张教授独到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同时也反映了其学术成果和独到的见解及体会。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学习温病学参考,亦可供有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作者:
张之文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第1章除了探讨全身按摩的源流外,还介绍了全身按摩的治病特色、作用原理及注意事项,让读者对全身按摩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第2章介绍了全身按摩的15种基本手法,以便读者更快速地掌握按摩手法;第3章主要讲解了全身的常用经穴,让读者了解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上的穴位与功效;第4章到第9章系统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男科、五官科、儿科等常见的50多种疾病的按摩治疗方法。
作者:
王昊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
按摩疗法是我国医学的早期发明。远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有“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的记载,经历数代医家丰富实践,而成为专门科学,目前正受到国内外医学界重视,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
李茂林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5
上篇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断学基础知识等内容;下篇主要包括入膳药物学知识、药膳配剂学知识等内容。分12章系统介绍了各种病症选食原则,辅助治疗药膳与四季调养、辨证滋补、美容美发、健美瘦身、益寿抗衰等保健药膳。不仅适用于初学者及对中国药膳感兴趣的人士,亦适用于营养医生及相关专业人士参考。每种药膳均介绍配方、功效、制作方法和工艺等,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好学好做。
作者:
潘朝曦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
下篇为常用中医药膳配方,主要介绍生活和临床中常用的药膳方270种。本篇参照中医方剂学的结构,分项阐述有关药膳方的配方、制法、功效主治、方解和使用注意等。在分类方面,按照药膳方的功效分为解表、清热、泻下、温里祛寒、祛风温、利水祛温、化痰止咳平喘、消食解酒 、理气、理血、安审、平肝潜阳、固涩、补益、养生保健等15大类。
作者:
谭兴贵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几千年来传承不衰凭的是临床优势。古今名医,不仅博极医源,而且临床功底极其深厚,临证审疾,起沉疴于倾刻,出奇方以除顽疾。急症救治之速,危症悬命之急,皆能回春有术。奇难怪症卓有定见,痼疾难瘳自有法度。缓急权变,令人叹为观止。 本书征集了18位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临床经验和“秘方”并汇集成册。分为名医验案验方、名医经验杂谈和名老中医药专家简介三部分。
作者:
智世宏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本书的具体编排次序为:外感病证、脏腑病证、气血病证,经络肢体病证、虫症、急症、儿科病证、妇科病证、外科病证。为便于阅读,对原案中的繁体字一律改为简化字,对异体字、通假字、错讹字径加改正,个别词句加以简要的注释。医案,医生诊治病人的记录。又称病案,其内容包括症状、辩证、立法、处方、用药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史记》载西汉淳于意“诊籍”二十五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案材料。
作者:
盛庆祥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
作者:
【民国】陈景岐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4
主要特色: ① 系统准确地阐明现代方证学的基本概念,力求既通俗易位,又有一定的深度。② 重视临床研究成果,尤注重近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时代特色。 ③ 撷取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从现代医药学角度阐明方证关系及方药愈病机理。④ 吸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及现代名中医的宝贵经脸,用发作者的临床心得,突出临床实用价值。适用于各级各科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广大息者亦可参考。
作者:
张丰强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2
作者:
程如海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
作者:
杨柱星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0
本书收集日本明治以前的医方,包括各类方书及缘合性医书中之秘效验方,所录医方务求其简便实用,组方合理,药物易得而疗效佳者。著录项目包括方名、组成、功用、主治、制法、用法、加减、禁忌、出处等。全书体例以科为纲,以病统方,分内、妇、儿、外、皮肤、伤、眼、耳、鼻、口、齿、咽喉等科,如是可按病求方。日本的汉方医学,来源于中国,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作者:
刘国正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
本系列汇集中国中医方剂精华,广博医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效方、验方、单方、偏方。既收集口服、外用方药,亦收集针灸、推拿、水针等方法。集成宝典,大全兼容,丰富多彩,物尽其用。面向临床,注重实用,古今秘方兼容,新老杂志同收,秘方秘法兼顾。编者广泛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大量收集精选古今名秘方药,凝聚了多少智慧和艰辛,为发掘光大祖国医药遗产奉献给医药界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同仁们参考借鉴。
作者:
蒋玉洁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
本系列汇集中国中医方剂精华,广博医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效方、验方、单方、偏方。既收集口服、外用方药,亦收集针灸、推拿、水针等方法。集成宝典,大全兼容,丰富多彩,物尽其用。面向临床,注重实用,古今秘方兼容,新老杂志同收,秘方秘法兼顾。编者广泛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大量收集精选古今名秘方药,凝聚了多少智慧和艰辛,为发掘光大祖国医药遗产奉献给医药界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同仁们参考借鉴。
作者:
郝建新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
本系列汇集中国中医方剂精华,广博医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效方、验方、单方、偏方。既收集口服、外用方药,亦收集针灸、推拿、水针等方法。集成宝典,大全兼容,丰富多彩,物尽其用。面向临床,注重实用,古今秘方兼容,新老杂志同收,秘方秘法兼顾。编者广泛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大量收集精选古今名秘方药,凝聚了多少智慧和艰辛,为发掘光大祖国医药遗产奉献给医药界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同仁们参考借鉴。
作者:
徐三文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
本系列汇集中国中医方剂精华,广博医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效方、验方、单方、偏方。既收集口服、外用方药,亦收集针灸、推拿、水针等方法。集成宝典,大全兼容,丰富多彩,物尽其用。面向临床,注重实用,古今秘方兼容,新老杂志同收,秘方秘法兼顾。编者广泛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大量收集精选古今名秘方药,凝聚了多少智慧和艰辛,为发掘光大祖国医药遗产奉献给医药界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同仁们参考借鉴。
作者:
李卫青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
本系列汇集中国中医方剂精华,广博医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效方、验方、单方、偏方。既收集口服、外用方药,亦收集针灸、推拿、水针等方法。集成宝典,大全兼容,丰富多彩,物尽其用。面向临床,注重实用,古今秘方兼容,新老杂志同收,秘方秘法兼顾。编者广泛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大量收集精选古今名秘方药,凝聚了多少智慧和艰辛,为发掘光大祖国医药遗产奉献给医药界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同仁们参考借鉴。
作者:
李一明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
本系列汇集中国中医方剂精华,广博医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效方、验方、单方、偏方。既收集口服、外用方药,亦收集针灸、推拿、水针等方法。集成宝典,大全兼容,丰富多彩,物尽其用。面向临床,注重实用,古今秘方兼容,新老杂志同收,秘方秘法兼顾。编者广泛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大量收集精选古今名秘方药,凝聚了多少智慧和艰辛,为发掘光大祖国医药遗产奉献给医药界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同仁们参考借鉴。
作者:
金远林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3
糖尿病、肾病、泌尿疾病、便秘、痔疮、小儿科疾病、妇科疾病、 产科疾病、 结石症、骨科疾病、关节炎、风湿症、运动系统、伤科疾病、各种传染病、 脑神经疾病、皮肤科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美容秘诀、各种癌症的治疗、强身健康秘诀、食物药性大览。附录食物特质一览表、人体重要营养素表、药剂量换算单位参考表。
作者:
周洪范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1
第一册共320页含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以150种,第二册共314页含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150种,第三册共318页含双子叶植物及单子叶植物150种。内容翔实,重点突出,引述有据。配以实地拍摄、精心筛选、真实反映原野外识别特征的彩色图片。适合于中医药院校师生、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药业界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在学习、识别中草药时参考使用。【欲单购一册或几册者联系1700II23778】
作者:
谭树辉,潘超美主编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
结构严谨,言之有据,材料来源经受得住考验,能反映最新进展。临床实用,可操作性强,对临床工作能起指导作用。主要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本科生作教科书用,对临床医师也是一本良好的参考书,对准备参加国家执业医生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者亦颇适用。五版增加了一些章节,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血管病的溶栓、抗凝治疗,代谢综合征等;与时俱进,许多章节的名词及其定义作了必要的更新;不少章节全部改写或修改。
作者:
叶任高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
作者:
孟庆云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
第3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新发展;第4章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的评价与展望,讲述了国家对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支持、社会对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认可,分析了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中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国际影响、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本书是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 (共9册)之一。
作者:
医学会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本书特点是具有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力求在中西医结合上有所创新,沟通中、西医学的联系,寻求彼此的结合点,使中、西医学临床思维模式在临床实践中达到协调。本书主要供高等中、西医院校五年、七年制学生及研究生使用。
作者:
司徒仪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
全书共17章。各部分的中西医病名及常用名词均标注相应的英文,书末亦附有中英文对照索引及常用方剂索引,以方便学生查阅。本套书是在原"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已被批准纳入”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作者:
李云英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
本套书是在原“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基础上充实完善而成的第2版教材,已被批准纳入“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作者总结了中西医儿科学有关疾病和病证发生规律和机制的基础上,精选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关系密切的专题,以中医基本病机、病证和症为纲,进行本书的编写,包括总序、前言、总论、各论、附录方剂索引、中成药索引。
作者:
罗笑容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
全书分上下两篇和附录三部分。文字精炼、叙述简略、彩图典型。适用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 五年制、七年制学生及研究生、中西医眼科临床医师使用。本套书是在原“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基础上充实完善而成的第2版教材,已被批准纳入“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本书为该套教材之一。
作者:
张梅芳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
所谓针法是指用各种不同的针具并施以针刺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或病变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以针刺为主的治疗手段,包括古代就有的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火针、挑刺、芒针,现代发展起来的耳针、头针、腕踝针、鼻针、足针、面针以及使用现代针灸器械的电针、水针、穴位埋线、激光针等。《串雅外编》治昏厥,用银簪刺舌下两旁血管,谓血出即活。又有所谓的阴症散毒针、消癖神火针、百发神针等,均属艾灸法。
作者:
冯春祥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5
肿瘤基础知识介绍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免疫学、肿瘤诊断及预防;肿瘤临床部分的编写以常见的肿瘤如鼻咽癌、乳腺癌、肺癌、直肠癌等为中心,按照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进行详细阐述,详尽地介绍了每一种常见肿瘤的流行病学、解剖生理特点、病因、病理类型、扩散方式、临床表现、临床分期、诊断、治疗及预后。
作者:
魏于全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
作者:
靳昭芳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