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绪论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科性质 2创立与发展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篇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第一章历史上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与系统自然观 第三章人和自然的关系与科学发展 第二篇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四章科学认识与科学问题 第五章科学事实及其获取的方法 第六章科学思维方法 第七章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第八章系统科学方法 第九章技术方法 第三篇科学技术观
作者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一九一二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一九一五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一九二四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一九四七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得多国博士学位。一九五二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和经学时代,肯定传统儒学的价值。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由张岱年先生任主编,全国数百位中国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撰稿,举凡这一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基本上都是本书的作者。释文充分吸收了近年来中国哲学研究的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目前规模大、收词多、内容丰富的一本大型中国哲学辞典。对学术界有重大争论的问题,客观地介绍主要各方的观点。在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与国学的今天,本书是相关读者学习与研究这方面内容得心应手的可靠工具,适合广大哲学研究者及其爱好者参考使用。
其中先秦儒家与宋明理学,因撰稿人不同,二者之间思想上关联又深,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若干重复的条目,为此,条目上标明了时段。此外,与儒家义的“智”不同,王阳明的“四句教”与佛教“四句”有别,该书也一一加以区别标明。作者韦政通,1927年生于江苏镇江,台湾资深学者,当代著名哲学家,著有《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中国的智慧》、《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传统的更新》等近三十部著作。
然而,正是在哲学家的自我怀疑中,我们看到哲学因其最深刻的诚挚而拥有的高贵。哲学家在他有可能向众人解释何谓哲学之前,已经无数次地拿这个问题考问了自己。作者王德峰,男,1956年出生于上海。高中毕业后做电工,高考恢复后投考复旦大学哲学系被录取,毕业后分配至上海译文出版社当编审,期间获得上海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1989年重返复旦修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
体现全球当代精神,反映实际最新成果。既体现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运用和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哲学各领域研究以及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本辞典除合订本外,另按学科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卷、外国哲学史卷、逻辑学卷、美学卷、伦理学卷,各卷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收词上有少量交叉,但对这类词目的释义各有侧重,以全面充分反映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哲学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新成果。
作者:
冯契 金炳华 主编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全书内容覆盖像罗尔斯、罗蒂和哈贝马斯这样的当代哲学大师的哲学讨论,其风格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学术性。作者G·希尔贝克,1937年出生,当代北欧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从1958年的《虚无主义?》到2002年的《现代性的实践学》,出版十多本著作。希尔贝克教授20世纪60年代曾担任著名哲学家赫尔伯特·马尔库塞的助教,现担任挪威卑尔根大学哲学教授、挪威科学院院士、德国柏林大学和中国华东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
作者:
[挪威] 希尔贝克 著 ; 伊耶 著 ; 童世骏 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从古希腊诞生第一位哲学家泰勒士起,外国哲学历经2500多年的发展历程,流派纷呈、思想丰富,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许多不朽的精神财富。外国哲学包括西方哲学、东方哲学、阿拉伯哲学、东欧哲学等等。编委会就这方面的内容,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研究、撰写,充实了许多新资料。全书还收录了一批清末以来介绍外国哲学的中国学者的情况。系统哲学、后现代主义、后哲学文化、批判解释学等当代西方哲学新术语、新学说等均也收录其中。
作者:
教育部 组织编写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这部优秀的哲学史普及读物之所以名之为“图说”,是因为本书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书中的图片,不仅包括哲学家的肖像,更有他们所处时代以及后人所作的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和其他图像资料,这些图片一方面以具象的方式诠释哲学思想,一方面烘托、渲染了每种哲学思潮得以产生的活生生的时代背景,这种以图说史的方式在哲学史读物当中还是非常新颖的。乘着哲学的大船环游世界。这是一次挑战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信仰和思维方式的机会。
作者:
[荷兰]扬·波尔、埃利特·贝特尔斯马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每一个人,只有为社会历史的前进作出有益的贡献,生活才有价值。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求我们懂得一些社会发展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为促进社会历史的前进作出自己的贡献。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解释。…………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以上种种说法各不相同,莫衷一是,究竟哪一种说法是科学的呢?
围绕科学与伦理这个中心,针对其中包含的主要议题,诸如科学的善恶科学与伦理的关系、科学家对社会的道德责任、科学与军事以及科学家与军事研究。从伦理学的角度反思科学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引出的伦理问题。通过科学伦理批判,分析了科学伦理存在的可能性,科学伦理存在的可能维度,讨论了科学伦理的本质、科学伦理的特质、科学伦理的功能、科学伦理道德的规范、科学伦理的责任、科学伦理道德的教育等前沿问题。
通过作者对八种思潮的介绍和阐释,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的过去,认识中国的现在,探知中国的未来。作者马立诚,曾任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人民日报评论员、凤凰卫视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你投谁的票》、《墨中三昧》、《木乃伊复活》、《神通广大》、《浮生偶拾》、《天启七年》、《绿色的深渊》、《一诗一画》,主编《当代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评传》丛书等等。
总论卷 八大派人生哲学 比较哲学与文化(一) 比较哲学与文化(二) 辩证法论丛 >>>更多 马克思主义哲学卷 《艾思奇文集》(第一卷) 《艾思奇文集》(第二卷) 按科学方法办事 >>>更多 中国哲学卷 把批林批孔的斗争进行到底 白族哲学思想史 抱朴子研究 比较中日阳明学 >>>更多 外国哲学卷 阿拉伯哲学史………………………………
作者:
(加)本.阿格尔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目录:绪论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基本环节 第三章 联系、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五章 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社会基本结构 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 第七章 社会意识与社会文明的发展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9版修订说明
作者:
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编写组 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目录:1章导论 2章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3章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运动规律探索 4章马主义理论的多方面拓展 5章19和20世纪之交的马主义 6章 列宁对马主义的发展 7章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和发展 8章 西方马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 9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 10章 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及其特征和阶 11章 苏联东欧剧变与马主义命运 12章 马主义中国化历程及其意义 13章 马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作者:
顾海良 著 ; 梅荣政 著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16047913
目录:1872年德版序言 1882年俄版序言 1883年德版序言 1888年英版序言 1890年德版序言 1892年波兰版序言 1893年意大利版序言 一、资产者和无产者 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文献 1反动的社会主义 封建的社会主义 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作者:
[德]马克思 (德)恩格斯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63
目录:第一章 逻辑与中国逻辑 第二章 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数学 第三章 中国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农学 第四章 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医学 第五章 中国逻辑与中国古代天文学 第六章 中国逻辑与李约瑟问题 参考文献
形式逻辑是一门历史悠久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于词项和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的研究。它提供检验有效的推理和非有效的推理的标准。形式逻辑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中叶以前的形式逻辑主要是传统逻辑,19世纪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形式逻辑,通常称为数理逻辑,也称为符号逻辑。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教室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目录:序 绪论 概念 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模态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复合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非演绎推理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科学假说和工作假设 论证
目录: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传统词项逻辑 第三章 命题逻辑 第四章 谓词逻辑 第五章 模态逻辑 第六章 归纳逻辑 第七章 科学逻辑 第八章 语用逻辑 第九章 论辩逻辑 第十章 辩谬逻辑 第十一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目录:引言 1.逻辑学的类型及简史 2.普通逻辑的对象 3.普通逻辑的性质和作用 第一章 概念的逻辑分析 第二章 简单命题与推理 第三章 复合命题与推理 第四章 模态命题与推理 第五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六章 归纳推理与方法 第七章 其它非演绎推理 第八章 假说 第九章 论证
少量论辩推理的例子是为说明逻辑原理而特别编制的,那些精心选自许多不同领域文献的丰富多彩的新颖实例。目录:前言1章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2章 语言的用法 3章 定义 4章 谬误 5章 直言命题 6章 直言三段论 7章 日常语言中的论证 8章 符号逻辑 9章 演绎方法 10章 归纳 11章 类比与或然推理 12章 因果连接-实验探求的密尔方法 13章 科学和假说 14章 概率 术语/索引 译者后记
作者:
[美] 欧文·M·柯匹 著 ; [美] 卡尔·科恩 著 ; 张建军 译 ; 潘天群 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六章归纳逻辑,是用比较现代的方法进述归纳逻辑的基本内容。第七章逻辑方法,是一些与逻辑有关但又不单纯是推理的内容,如定义、论证、论辩等。附录中简单介绍了现代逻辑学中被称为“非经典逻辑”或“应用逻辑”的一些内容。目的是让读者对现代逻辑学的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使读者了解到我们所讲的经典逻辑并不是唯一的逻辑理论,也不是无懈可击的逻辑理论。
有些人平时表现得非常聪明伶俐,逻辑性却不是很突出。逻辑思考的能力还没有成为本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从来没有被系统地培训过。逻辑学是教育的真正支柱,但是目前在学校里它却很少被提及。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对门外汉或是初学者来说,本书都有切实的帮助。
作者:
[美] 麦克伦尼 著 ; 赵明燕 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