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芳(1920-2001年)生前任北京市中医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从1947年后一直跟随御医瞿文楼学习中医; 1950年-1952年跟随高凤桐老中医学习针灸:1952年-1954年跟随清代御医佟阔泉老中医学习内科,妇科儿科临床:1959年以后一直在北京中医医院工作。积40多年的临床经验集,
作者:
吴静芳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张岫云( 1894 -1974) 辽宁铁岭县汛河乡老河湾村人。幼读私塾,18岁拜师学医,23岁在家乡悬壶,对疑难杂症有独到建树, 每多出奇制胜, 深受病家赞赏,因其善治小儿疾患,被誉为“小儿王” 。
作者:
李少竹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马瑞林针灸经验;王文远平衡针灸;王松荣经验;王登旗经验;尤益人经验;田从豁经验;史正修经验;刘炳权经验;刘冠军治中风;孙吉山经验;孙丽娟水针经验;孙国杰经验;任守儿科经验;华延龄经验;纪青山面瘫经验;许帼光针灸;吕景山经验;张仁经验;张家维经验;张剑秋经验;吴刚经验;吴秀锦经验;杨介宾经验;杨占林经验;杨依方经验;肖少卿经验;肖永俭经验;严君白经验;时培凤经验;李景荣经验;罗庆道经验;金安德经验;
祝味菊(1884一1951),,祖籍浙江绍兴, 祝氏虽提出改革中医,但始终立足于中医,主张停止中西医门户之争,建立沟通的桥梁,实现中西医间的认识与了解,以求共同的进步。他崇尚温阳,首提“八纲”一词,独创“伤寒五段’“本体疗法”等思想,新解发热机制,重识四气五味,临床上善用附子,创多种温热配伍法,是沪上“火神派”的代表人物味菊
作者:
祝味菊
出版社:
中医出版社
年代:
不详
章次公(1903~1959),医学家。民国8年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事孟河名医丁甘仁及经方大家曹颖甫,又问学于国学大师章太炎。民国14年毕业后在上海开业行医,并任职于广益中医院,一度兼任上海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部主任;民国19年与陆渊雷、徐衡之合力创办上海国医学院。,用药以验、便、廉为主,深夜出诊常不取酬,有“贫民医生”之誉。章氏精研医书经典及诸家学说,于伤寒学造诣尤深。认为仲景之书确系大经大法
高辉远(1922-2002 [1] ),漕河镇黄厂人。出自中医世家,幼承家学。1954年参加国家中医研究院的筹建工作。1958年受业于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长达17年之久。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高干、外宾治疗室副主任,长期任周恩来总理保健医疗主任,现任解放军305医院医疗研究室副主任和中医科主任,兼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医老年医学会主任委员、中
蔡福养(1917年~2006 ) 南乐县福堪乡东蔡紫金村人。全国中医耳鼻喉科著名的四位专家教授之一。16岁拜名医石汝章为师,23岁在其家乡村悬壶开业。1986年又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医疗50余载,擅长中医耳鼻喉科,自制耳鼻喉科内服外用验方、秘方30余个,疗效显著。 根据活血化瘀思想创制“会厌逐瘀汤”随证加减治疗声带小结、息肉和声带麻痹;善用外治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并研制出系列外用制剂,
作者:
已故名老中医蔡福养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周信有(1921——2018年)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著名中医学家、甘肃首位国医大师。 20世纪30年代后期从师学医。 1941年获得汉医认许证。从事医、教、研近60年。 20世纪40年代悬壶于丹东市。 1960年奉调北京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任教。 1978年甘肃中医学院成立,调任该院内经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处长、教授等职。
作者:
周信有
出版社: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张志礼(1930-2000年)山西省原平市人,著名皮肤性病中医。师从外科老中医赵炳南,从事皮肤性病临床45年,擅长中医治疗免疫性皮肤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白塞氏综合症等,并有较深的研究,对于银屑病(牛皮癣)、皮炎、湿疹等疗效卓著。
作者:
张志礼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郭贞卿(1892~1983年)四川威远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为博济生医学世家第四代传人,行医七十余年,临床精内、妇、儿科,因疗效卓越学术独到而名盛中医界。自幼随父学医,年未及笄即能代父诊疾,被乡里视为奇女子,中年有所积累后,不买田买地,又求学于四川国医学院及四川国学院,研习医学及国学
作者:
郭贞卿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黄寿人(1905~1978)原籍湖南湘阴,客籍江苏。武汉市中医医院院长 16岁拜南京名医孙少培为师,5年出师后,复留门下随师侍诊3年,尽得师传。1930年,在南京剪子巷挂牌开业。临症治病,体察细微,经其治疗者无不应手而效,1959年任该院院长, 黄擅长内科,尤精小儿痘麻、妇科杂症。
作者:
黄寿人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刘梓衡(1919~1999)四川双流人,1961年入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中央军校、四川国医学院毕业。曾任《西南新闻报》社长,国防部新军六纵队少将副司令。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委员。著有《临床经验回忆录》
作者:
刘梓衡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张羹梅(1905~1988)王港乡人。早年师从陈雪生学医。擅治胃肠及肝胆等病症。历任江宁区第七联合诊所所长、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内科主任医师。1982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张氏在临床实践中自创健脾汤、养胃汤,治疗溃疡病和慢性胃炎。其指导研制的“张羹梅主任治疗胃痛经验的计算模拟”获1984年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三等奖。论文有《症瘕治验》、《便血》、《医案医治》等,主要著作有《临证偶检》
作者:
张羹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张赞臣(1904-1993年),名继勋,以字行,晚号壶叟。江苏武进蓉湖人。世操医业,家学渊博,幼承庭训,受其父伯熙公教诲,在医学方面奠定了基础。精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尤以外、喉科见长。创制“金灯山根汤”、“养阴利喉汤”、“前胡玉屏汤”及外用“喉科牛黄散”、“银硼嗽口液”等多种喉科验方。
作者:
张赞臣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王修善(1889——1970)出生临县王家坪村中医世家。他19岁代父出诊,临床10年,名震乡里绝,任县人民医院任中医师,临床治疗,灵活变通,化裁得宜,因而疗效奇特。一生中救活了很多垂危病人。 他宜古是治病的大敌,通变才是求实的纯宝,将60余年的临床经验集成《王修善临证笔记》,症分76门,方列400余首,深受国内外读者赞赏。对伤寒用大陷胸汤反助甘草,妊娠以甘草大黄汤治呕吐,有精辟论述。
作者:
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社:
王修善
年代:
不详
丁甘仁(1866—1926年)出生于江苏武进县通江乡孟河镇,中医临床家、教育家。 先从业于圩塘之马仲清及其兄丁松溪,后又从业于一代宗匠马培之先生。于临床,打破常规,经方、时方并用治疗急症热病,开中医学术界伤寒、温病统一论之先河。丁甘仁对马氏内外两科之长(包括喉科)能兼收并蓄,尽得其真传。行医沪上,当时在沪的外侨来丁甘仁处求诊者颇不乏人。 上海乃名医荟萃之地,而丁甘仁的业务于当时首屈一指
作者:
丁甘仁
出版社:
福建科技出版社
年代:
不详
邹云翔(1896-1989年):一代名医,我国中医肾病学宗师,著名中医学家,肾病、老年病专家,一级教授、全国第一批中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创始人之一并任院长28年,曾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江苏省一至四届人代会代表,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担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医师30余年,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中医保健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
邹云翔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郭振球(1926-2011年)湖南省长沙人。 湖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 擅长主治:诊治儿科,心脑血管病、肝胆肠胃病、肾系疾病等。
作者:
郭振球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蔡化理老中医生卒年不详,其个人资料,亦不见载于市面医志,经多方查寻,还是发现了老中医的两篇文字,知其少年即悬壶乡里,而立之年,步入教学医院,治小儿难治病47年,一生为探索小儿难治病之良方为人生追求。本书1979年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写信给出版社要求再版。两篇文字附在《详情描述》,有兴趣可以参阅。二篇文字非本书所有,是从别处拍来的。
作者:
北京儿童医院老中医蔡化理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中医中药防治子癎;耳针用于产后止血;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中医辨证治疗子宫肌瘤74例临床;当明液治疗子宫脱垂790例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子宫脱垂其他方法;针刺环上穴治疗子宫脱垂285例;红杜汤并针刺治疗子宫脱垂137例;各种针刺方法治疗子宫脱垂;针刺至阴穴矫正胎位;中药断血流治疗宫外孕28例;止血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治验;乌贼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20例;柳枝治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作者:
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编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神经衰弱;崩漏;头痛;乳腺炎; 高血压; 痛经;子宫脱垂; 风湿性关节炎;阴道滴虫;类风湿关节炎;小儿口疮;腿抽筋
作者:
沈阳药学院革命委员会教育革命组
出版社:
沈阳药学院革命委员会教育革命组
年代:
不详
白带;月经不调;眼、耳、鼻、咽喉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耳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鼻科疾病;高血压症;咽喉科疾病(包括口腔疾病);血液病;肿 瘤;泌尿系疾病;钩虫病;丝虫病;关节炎、关节扭伤;血吸虫病;;白喉;百曰咳;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作者:
杭州市卫生防疫站
出版社:
杭州市卫生防疫站
年代:
不详
癣; 神经性皮炎;流产;疣; 鸡眼;结膜炎等眼病;鼻炎;中耳炎;尿路感染;口腔炎、牙痛;肾炎; 尿路结石;遗尿;镇痛药;尿闭;;;乳糜尿; 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症;;神经官能症; 精神病;湿疹、疱疹; 肿瘤;盗汗;天疱疮;甲状腺机能亢进;蛇咬伤; 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风湿痛 ;脑震荡后遗症; 腹水;骨折、断指; 头痛;灼伤; 昏迷;痔;面神经麻痹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破伤风
作者: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社: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编,
年代:
不详
面神经麻痹;尿潴留;癫痼;便血;月经失调;子宫外孕; 闭经;妊娠剧吐; 骨折;外伤出血;冻伤;破伤风;功能性子宫出痛经;流产;产后乳少;烫伤、烧伤;疖、痈;血;回乳; 神经衰弱;血尿;泌尿道结石;下肢慢性溃疡…;石症;痔疮;
作者: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下肢溃疡 ;月经不调 ;乳腺炎;关节炎;风湿症 ;高血压 ;乳腺增生症 ;低血压 ;乳腺癌 ;动脉硬化症 ;不孕症;半月板损伤;更年期障碍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腰痛 ;外阴瘙痒症; 流行性腮腺炎 ;颈椎病 ;麻疹 ;鼻炎 ; 水痘;副鼻窦炎;痔疮;.中耳炎 ;银屑病;耳鸣和听力下降;神经性皮炎;白癜风; 风疹
作者:
王本正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年代:
不详
颜德馨(1920~2017年 ) 首批国家评定的国医大师,长期从事疑难病证的研究,学术上推崇气血学说,诊治疑难病证以“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为纲,根据疑难病证的缠绵难愈、证候复杂等特点,倡立“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理论,并提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是治疗疑难病证的主要治则,创立“衡法”观点,为诊治疑难病证建立了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尤其是运用于心脑血管病领域,颇有成效,
作者:
颜馨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年代:
不详
詹文涛 1937年出生,教授, 1956年西医院校毕业后,进入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62年我国首届中医学院毕业,在心脑疾病和自身免疫病方面形成系统理论与经验,在高血压、冠心病、中风、扶正祛邪的研究方面,先后获国家中医局、铁道部、云南省政府科技奖;一,70年代为云南中医温课系统讲授过《内经》《伤寒》、在国内外专业医学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专业论著十部。1996年云南政府授予“云南省名中医”
作者:
詹文涛编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試用不同方法治疗血吸虫病 21 例簡况 ;中医对血吸虫病治疗初步报导; 对血吸虫病晚期肝硬化腹水中医葯疗法的初步討論;中葯驗方治疗晚期血吸虫病5例初步报告
作者:
江西省中医实验院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部分目录——苡仁紛·;李核仁茶;幸懒茶;山丹粉;楷皮散;鸭花草茶;荷叶散;薇薇限;营实茶;通作崇;.西瓜蒸大蒜;桑楷酒;苦瓠大枣丸;榆皮粥;金沙六一散;.桑皮赤豆湯;陈瓢湯;梧桐花茶;桑叶茶;葫芦丹;槿花茶;柳叶茶;黃豆根英湯;郁李仁胼;棒皮茶;甘草黑豆丸;金樱子湯;猪叶膏;.姨蛄散;蚕豆壳茶;附子煮綠豆;雨赤羮;阿胶蛤粉丸;蒸川螺;蛙鼓汤;芝麻稽湯;麻茅美;野驚党;麦芒湯;.炖慈烏;
作者:
蒸多瓜;姜皮湯;蒜皮湯;蘿卜浮麦湯;燕胡蘿卜叶;白朮澤泻丸;醋煮海带;炒茄叶;.萱草散;麦門冬湯;薯蓣湖;番瓜粉;棉棂湯·;丹溪香附丸;.猎答粉·鸭头丸;蒿麦稽丸;酉亥散;米泔湯;.三骨粉;紫苏湯;
出版社:
粽箬灯心散;玉蜀黍須茶;五爪龙湯;絲竹茶;炙王瓜;
年代:
不详
风靡一时的工商业市票 ;河北省银行发行铜元券 ;陕南流通的油布票 ;铜元钱面上铸有“军政府造”的字样。这不是以物资作保证,而是枪杆子作保证;政府的驻军拿即将废弃的钞票到刘复康布店买布,为店里拒收,就诬老板抗用国币,而拉去枪毙。 私人印制的“吊粟子”;北京的铜元券 ;财政部北京市官钱局;
作者:
方金泉
出版社:
金融出版社
年代:
不详
赵海仙:名履鳌,海仙为其字,以字行。兴化人,世代行医,望重一方。 他自幼学医,尽得家传,对中医典籍融会贯通,学识广博,颇有造诣,遵经而不泥古,善治疑难杂症,人称“赵半仙其不仅医术高超,且心慈仁,医德高尚,常为贫苦百姓义诊。建国初期出版的《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载:“赵海仙……勤术古训,心得独多,亦儒者之医也,生手落善为怀,尝谓‘医为仁术,为医而不仁,何用为医?’乡里至今乐道之”。据《兴化县志》记
作者:
赵海仙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有一年,一艘运送药材的木船搁浅,日晒雨淋十多天,药材运到重庆多有变质,曾会嘉下令全部焚毁。有的股东担心分红打折扣,前来劝说他将就使用,说是制成药丸后看不出来。曾会嘉说,病家或许看不出来,但是苍天在上,不可欺心,必须销毁。此事传出,病家对桐君阁愈加信任。该店业务蒸蒸日上,经售的成品膏、丹、丸、散有240余种,炮制饮片(煎剂)达400余种。此后经理由许建安侄儿许致君继任,
沈仲圭(1901年~1986年),浙江省杭州市人。主任中医师。青年时期曾充任小学教员,弱冠后拜杭州名老中医王香岩为师。结业后,曾在上海南市中医专门学校,上海国医学院,中国医学院等校执教。 1956年调至中医研究院工作,定为主任中医师职称。临床擅长内科杂症,对妇科调经的治疗,也有独特的经验。
作者:
沈仲圭
出版社:
江苏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董好魁老先生写了一本《脏腑经络按摩》,臧福科读后深受启发,并依据西医的海伦神经阶段发射理论,在病人腹部找到胰腺投影区,用手指轻轻按摩上面的皮肤,引起应答性反射,激发人体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的能力。这就是医治糖尿病之本。
作者:
董好魁撰
出版社: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曹鸣高(1907~1985 年)乃晚清御医曹沧洲长孙,民国苏州名医曹南笙之子。幼即从祖父,侍诊抄方,所得如刻,尽得沧洲医髓。1954 年筹建江苏省中医院并任内科主任,治病机圆法活,出奇夺胜。其所录医案多内科疑难杂病,尤擅长肺与脾胃系统。尤其重视诊后随访。路某骨痨病程中,曹已老迈,仍嘱其徒,随访家诊,后来其徒亲见路某行走活动如常人,效果确凿方罢。
作者:
曹鸣高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李聪甫(1905-1990年)湖北黄梅县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医学家。 致力于中医药事业70年。多年从事李东垣脾胃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倡“形神学说为指导、脾胃学说为枢纽”的整体论,结合临床,确立“益脾胃、和脏腑、通经络、行气血、保津液,以至平衡阴阳”的治疗大法。
作者:
李聪甫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作者:
黄香九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张代钊(1929-)四川自贡市人。现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五十余年来桃李满天下,孙桂芝、朴炳奎、李佩文、林洪生等均师从于张代钊门下。从事中西结合防治研究肿瘤60余年,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脑瘤,肾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上,特别是在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程设计上和康复疗养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和疗效。
作者:
张代钊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药学事业得到飞跃的发展,短短30年内教育、科研、生产都提高到一定先进水平,药品生产基本上做到自给,改变了旧中国靠进口而维持医疗防疫的可耻局面,可以说30多年等于过去两千年的发展。现代药学史早就应加以整理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但我药学工作者罕有问津者。薛教授着笔写了近代史,发挥了独到先行者的见解。这部药学史系统性、完整性很强,令人阅后有生气蓬勃之感。
作者:
薛愚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方药中(1921-1995年)重庆市人,中医学家。师名中医陈逊斋,1952年进入北京医学院系统学习5年西医。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方面,成就突出。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对中医气化学说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同时,对辨证论治规范化提出新设计。参加创办并长期主持全国中医研究班、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的工作,培养了一批中医高级人才。临床长于肝病、肾病以及若干疑难病症的治疗
作者:
方药中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孙广生(1946-2004),湖南新邵县人,新邵县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6岁起随伯父上山采药,13岁正式从伯父业医。临床重视内外同治,善用新鲜草药外治。。他为探寻治疗缺血性肌李缩之有效方药,以身试药。如在外固定方面,他在传统夹板固定的基础上,改进了小腿夹板的设计,发明了托跟夹板;在“∞”字绷带的基础上,发明了肩臂带,改进了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对于不稳定性长骨骨折,倡导经皮穿针配合夹板外固定等。
作者:
孙广生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沙海汶(1939—),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师从赵心波,袁述章,吴敬农多年。。擅长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如感冒、发烧、咳嗽、哮喘、气管炎、肺炎、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症、汗症、多动症,对带状疱疹、肌无力、多发性神经根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小儿肺热咳喘冲剂新药研究”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奖
作者:
沙海汶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刘星元(1907~1986)主任医师,河北迁安人,师承北京名医范更生。60年的教学和治疗中,在脾胃病,疑难杂证治疗上,有独到之处。曾以阴潜阳法治愈上虚下厥案;用独活汤治愈小儿痉症,舌卷囊缩案;用遂豆丸治愈单腹胀及气臌案等一系列病案,在全国享有极高的声誉。
作者:
甘肃天水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王行宽(1939—)江苏省镇江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1965年南京中医学院毕业,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事医已56年。于心脑系、脾胃系及疑难杂症诊治。。长期在病房及急诊科直接主治病人,亲力亲为参加各项医疗活动,对脾胃病、心系病以及急症深有研究,有独特的学术特点,疗效甚佳。在医院及社会上有很高的威望,年门诊量近9000人次
张子琳(1895—1983)五台县人。当代山西名医。父精医,子琳幼承家学,并受业于五台名医刘采臣。年20即为亲友诊治。善用小方剂治大病,医名渐起。1957年就职山西省中医研究所。 张子琳行医70余年。现仅存1970年以来历年登录内、外、妇、儿各科病蘸,约三万有余;经验札记四十余万言,已由省中医研究所指派专人协助整理,初步选出临证经验30例,捷效医案百例,汇集成册。
作者:
张子琳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甘草流浸膏治疗潰疡病;甘草芍药湯治疗十二指腸潰瘍;治愈胃下垂;尿路結石治疗; 阳萎症治驗(慢性鉛中毒后引起的阳萎及慢性淋巴結炎);紫斑治驗;治疗渗出性胸膜炎;治疗睾丸水肿;治疗手术后阴囊血肿;中医治疗原因不明的慢性脑炎;中葯“潤腸煎”;清脏湯治愈腸风便血;中医沿愈甲状腺割除手术后失音; 四物湯加减治疗高血压; 四物湯加减治疗高血压; 治愈积聚征瘕病;肿病后补腎的經驗;治疗胆囊炎
作者:
上海市卫生局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刘柏龄(1927—2022年)中医骨科专家,2014年入选第二届国医大师。毕生致力于骨伤疑难病的研究。擅长治疗: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退行性骨关节病)、颈、腰椎病(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强直性脊柱炎、滑膜炎、骨髓炎、骨结核以及复杂骨折等骨伤科疾病 。1956年从长春市中医进修学校毕业;1958年任教于长春中医学院,同年在北京中医学院教研班学习深造
作者:
柏龄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杭州胡庆余堂是全国知名的老字号中药企业。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由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在著名风景区吴山脚下大井巷创建,宗旨济世宁人。胡庆余堂以南宋官办“太平惠民和济药局”局方、传统方、名医验方、秘方为基础,生产丸、散、膏、丹、曲、露、油、酒、片剂、胶囊、颗粒剂等剂型数百个产品,是我国现存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企业之一,享有“江南药王”盛誉。1999年企业改制为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
作者:
金久宁、黄晶晶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孙允中(1902~2003年)辽宁沈阳人,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人称:“内科仙翁”,出身中医世家,九岁即从父,东北医王孙耀庭学医,从事中医工作七十余年。对于胸痹、贫血、肝病、肾病术有专攻,以疏肝健脾,行气消风治疗狂症,独树一帜。
作者:
辽宁沈阳已故名老中医孙允中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年代:
不详
张了然(1922--1985)江西景德镇市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在临床上善治疑难杂症,屡起沉疴。1945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3年毕业于江西中医进修学校(中医学院前身)。曾先后担任景市中医诊所副所长、。 张了然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治学亚谨,学验俱丰,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及针灸科,对中医四大经典有较深研究,
作者:
江西老中医张了然(1922-1985)
出版社:
景德镇市中医药学会
年代: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