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伽蓝记》由篠原典生著,介绍了印度佛教发展史。
篠原典生 / 兰州大学出版社
以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7世纪前期的西域绿洲农业为研究对象,对西域绿洲农业实行分阶段分区域研究,注重探讨农业资源、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贸易四个层面的关系,分析西域绿洲农业与自然、社会诸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图揭示特定时期西域绿洲农业总的发展趋势及其阶段性特征。
李艳玲 著;余太山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20世纪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论文选粹(第4辑)》主要收录的是中国第四代欧亚学者的论著精选
余太山、李锦绣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主要以明代西域丝绸之路上往来东西的使者和商旅为主要研究对象,撷取了李达、陈诚等著名外交家,和以沙哈鲁使团为代表的西域诸国使团的事迹,及伴随使团而往来中西的商旅的情况,勾勒出明代陆路中西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
杨林坤 著;余太山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由Т.Ь.巴尔采娃著,张良仁、李明华译,本书借助光谱分析法研究了第聂伯河左岸森林草原地带的有色金属器。
[苏联]T.b.巴尔彩娃 /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世纪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论文选粹(第1辑)》主要收录的是以王国维、陈寅恪、傅斯年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欧亚学者的论著。
李锦绣、余太山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对近百年来楼兰考古出土的材料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阐明了文化面貌与发展脉络,构建起楼兰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和基础研究框架。
陈晓露 / 兰州大学出版社
该书分为“小经文字研究”“地方文化研究”“撒拉族研究”“民族文化研究”和“别录”共五编,收录了作者曾发表过的相关学术论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学术价值。书中多篇论文都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其中有关小经文字和撒拉族文化的研究应该是学界可以参考的可贵的文献资料。
韩中义 著;余太山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从李健才先生不同时期发表的论文中,按照夫余、高句丽与渤海,辽金史,明清东北,东北历史地理四个研究方面选取了《夫余的疆域和王城》、《辽代宁江州考》、《明代东北驿站》、《松花江名称的演变》等具有代表性的36篇论文,基本上可以反映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成就。
李健才 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对蒙古与高丽来往文书,尤其对高丽写给耶律楚材的两份文书进行了年代考证。其次,着重考察了元丽关系的特殊性,深入探讨游牧民族建立的封建帝国与农耕民族建立的其他封建王朝,在处理中朝封贡关系中的不同态度和不同文化理念下所产生的不同结果。
乌云高娃 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集解赵俪生先生关于西北史、中亚史方面的研究论文、译作27篇,其中既可见钩稽考索记忆力,亦多有精辟独到、不同陈说之见解,为西北史学研究之示范性著作。
赵俪生 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论述了从唐太宗至玄宗经营西北的历史,重点考证了唐代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立的河西、安西四镇、北庭、陇右、朔方五个节度及由此构成的西北军事格局;还考察了黄头军及唐后期经营西北的中袋史实、人物。
王永兴 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中的一种,是俄罗斯旅行家奥布鲁切夫节选、注释的另一位俄国旅行家波塔宁的旅行日记,内容为波塔宁19世纪两次进入蒙古西北部旅行考察,及1899年在大兴安岭考察旅行所写的日记。书名虽为《蒙古纪行》,但波塔宁也去了乌梁海、新疆、满洲的很多地方。
[俄]格·尼·波塔宁 著;吴吉康、吴立珺 译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辑主要收录的是以陈高华、陈得芝为代表的中国第三代欧亚学者的论著。
李锦绣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在承担和完成关于藏族史志的国家重点课题的过程中陆续撰写的一些心得,内有史实的考辨,也有历史的论述,内容涉及藏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
周伟洲 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较为充分地利用了当时在世界各地发现的具有所谓西方人(胡人)特征的雕塑,并结合绘画以及文献记载,对这些雕塑的类型、特征、年代、族属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研究唐代与西域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丝绸之路沿线胡人的社会生活与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杨铭 / 兰州大学出版社
从本书的研究来看,金、元之间是中国古代散官制度演变的重要转折点。通过本书可以大体了解金元散官制度的特点和其在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变迁中的地位。
李鸣飞 著;余太山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将历史上新疆的开发建设放在丝路经济和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体中加以考察,贯穿其中的基本观点是,汉唐西域之辉煌与丝绸之路通畅、中西交流兴盛息息相关。
殷晴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包括易、卜法、式法、天文、宅经、葬书、禄命书、发病书、梦书、相书、婚嫁、鸟、逆刺、走失、杂,以及涉及生理、洗头沐浴、十二因缘、时日宜忌、七曜、六十甲子、出行、护宅神历卷、厌禳述秘法等内容的法或厌禳书。
郑炳林、陈于柱 著;余太山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通常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指东起渭水流域,向中国内地延伸的贯通欧亚大陆的古代交通道路。这条道路绵亘数千里,两千多年间是中西交通的大动脉,它不仅是贸易路,也是古代世界文化交流的道路,对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
石云涛 著;余太山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自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便与历代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既有积极主动,也有近不得已。由张文德著作的《朝贡与入附--明代西域人来华研究/欧亚历史文化文库》研究的西域范围主要是嘉峪关以西至地中海地区,侧重于哈密以西直至中亚帖木儿朝领地。
张文德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全新的理论架构,从源流论、佛缘论、美学理论和美术创作方法论等角度,阐释了敦煌壁画艺术,用综合研究的方法,对博大精深的敦煌壁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李映洲 主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内陆亚洲史地求索(续)》收录有关古代内陆亚洲研究论文26篇,涉及地理、乐器、宗教等领域。
作者:
王颋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11040130
出版时间:
2012-12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本书根据相关古籍史料,考证了上自隋以前,下至明之初内陆亚洲的历史、地理、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问题。以宋、元为核心,以中国西部为重点,研究其动物、植物、音乐、舞蹈、绘画、语言以及宗教和民族等相关问题,着力于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纳,具有历史趣味和深度。
王颋 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纷扰的雪山--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研究》由周晶所著,本书从民族学、社会学角度研究这一时期西藏的社会生活,总结西藏社会在重大历史变革之前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不仅可以丰富和加深对这一时期西藏社会历史、文化的认识,拓展研究视野,在学术研究方面探索多种学科综合的方法.而且对于探讨现实西藏社会生活的发展演变也会有积极意义。
作者:
周晶 著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11036485
出版时间:
2012-1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普及性读物,而是一部严肃的历史研究著述。作为学术著述,该书通过对大量中外历史事实、民俗、考古资料的勾稽和考证,驳斥了古罗马军团东归说的诸多“理由”,揭露了所谓三国学者古罗马军团东归说的伪造和欺骗,恢复了历史的真实,维护了学术的尊严,为20世纪最后的一桩影响甚大的学术公案做了历史的总结。
汪受宽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杜斗成教授的学术作品集。集子所收文章共45篇,时间跨度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论文到近期,其中多数已经发表,分别刊载于已出版的学术著作、学术会议论文集和学术期刊上。内容大多与佛教、佛教考古、“敦煌学”有关,本书录入时基本按其发表年代先后顺序排列。
杜斗城 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空间与形态:三至七世纪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本书讲述:首先,子城是衙署所在,亦当是城市中官员的住地,其中居住者的身份当高于一般居民无疑,这也形成了城市内居民身份的差异。不过官员不完全等同于城市居民,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时期,官员的流动性很强,来源庞杂,那么不同背景、利益以及流动性会使得他们难以凝聚在一起形成长期稳定的群体,这种条件下子城的兴筑或长期维护也难以进行
成一农 著;余太山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立足于现有西域考古发掘史料及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古代西域人们的饮食文化与当时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与现代西域各族人民饮食习俗的关系、影响。
贺菊莲 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由梅维恒先生授权我国知名语言学家徐文堪先生根据国内学界的具体状况辑编,所收12篇论文略依时代和主题排列。
[美]梅维恒 著;徐文堪、余太山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对元代“也里可温”这一特殊的宗教群体做了深入研究。其特色在于:作者广泛搜集材料,辑录出约183名也里可温人物,按年代顺序分别考察了他们的事迹,进而以这份也里可温名录为基础,综合分析了该群体的整体结构和身份特点,挖掘出元代也里可温所特有的色目背景和官方背景,及其由北而南的历史分布走势。作者还考察了元代也里可温在江南地区传播的背景和途径,并深入探讨了元代基督教世家的华化问题。
殷小平 编;余太山 译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为我国著名新疆及边疆考古学、汉唐考古学专家。该书主要收集了作者关于高昌、可汗浮图、北庭、唐轮台、伊循、楼兰等故城及楼兰民雅简牍、李柏文书等古文献论著。
孟凡人 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伯戴克教授晚年的一部力作,是作者十余年来研究元代西藏地方历史的一个总结,系统反映了作者对元代西藏史上许多重要问题的看法。
[意]伯戴克 著;张云 译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介绍了东北亚丝绸之路的走向及发展变迁。
杨军 编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欧亚历史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是我国杰出的三夷教(即上古时期传入中国的祆教、摩尼教、景教,现已死亡)研究学者林悟殊先生的友朋、弟子等人致林先生的论文集。全书包括中外学者研究三夷教文章共21篇,主要为文献梳理和文物考证。
余太山、张小贵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介绍东北亚丝绸之路的走向及发展变迁、明清时期在东北边疆地区实行的各项“因俗而治”的制度、丝绸之路沿途的贸易盛况及丝绸之路的民族和国家关系等方面内容。
陈鹏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历年发表的有关西域史地研究的论文为基础,重加整理、改写、扩编,参稽历年考古调查所得物证,以历史与考古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西域的古族与古国,西域的宗教文化、并结合文献与考古遗址、出土文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历史学研究。以及高昌世居汉人政制、历代中央、地方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理等内容。
薛宗正 著;余太山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年撰写的元史论文。13~14世纪,蒙古族是欧亚草原的主角。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研究元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与蒙古族有关。本书收录的很多论文即是如此。还有一些论文涉及当时欧亚草原边缘的一些民族,如畏兀儿、党项、高丽等。
陈高华 著;余太山、张余胜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集中对四个专题进行考辨与分析,第一,梳理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历史叙事的形成过程,分析中原王朝的肃慎史观的形成,及其对后世东北森林族群叙事的历史影响。第二,辽代“熟女真”的形成与分异过程。第三,探讨辽代生女真地区的区域分化与整合过程。第四,重新梳理与考析三十部女真的文献与史实,论证该族群并非源于黑水靺鞨,更可能是由朝鲜半岛西北迁徙而来。
余太山、孙昊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许序雅编著的《唐朝与中亚九姓胡关系史研究》旨在整合国内欧亚学的研究力量,让读者通过品读欧亚历史,审视欧亚文化传统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认识我国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为读者提供了解和研究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的整体视角,进而推动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进步。
许序雅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涉及历代西域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民族等方面的问题,且大多是从作者从事的专业民族史学的角度为切入点,与历代多民族聚居的新疆地区的特点相吻合。
周伟洲 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该书为一论文集,研究对象为内陆欧亚历史语言。本论文集包括四个部分:汉语言学;中亚学、突厥学;印度学、藏学;中西交流史。收入中外相关研究领域知名学者如梅维恒、潘悟云、耿世民、Olav Hackstein、Harry Falk、辛岛静志、林梅村等的相关论文近30篇。
余太山、刘全胜、刘震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该书汇集了伊犁河下游地区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并对考古学遗存的族属、年代以及考古资料所反映的古代人类的经济形态、社会组织形态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苏联]阿奇舍夫、库沙耶夫 著;余太山 编;孙危 译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中的一种。从相关文献、专题等方面对蒙元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作者:
刘迎胜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11044664
出版时间:
2014-05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本书以提出问题的形式,从多夫余说与一夫余说、北夫余与东夫余、夫余的名义与族源、北夫余的社会结构以及北夫余的经济等十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夫余史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列出各家观点、论据以及史料出处,并根据现有史料得出自己的观点,不囿于成说,很值得一读。
杨军 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该书为作者关于蒙元史与内陆亚洲史研究的文章选集,该书作者为蒙元史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专家。该书共收集作者“元史研究之回顾与前瞻”、“西北地理札记”等25篇文章。
韩儒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通过梳理16世纪至19世纪中亚诸汗国和俄国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双方关系发展、变化的经济和政治原因,揭示了这一时期双方关系的实质。
蓝琪 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
铁木真率领下的蒙古铁骑横扫内陆欧亚,建立了疆域空前的蒙古帝国。昔日弯弓射雕的草原游牧民族四处征戍,与诸多文明程度更高的民族杂处,民族文化因此显著提高。尤其是蒙古文字的创制,使蒙古文学摆脱了口耳相传的草昧状态,飞速发展起来。文宗延祐复科,以蒙古、色目别立一榜,对蒙古族人学习汉文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文坛涌现出一批以泰不华为代表的进士出身的蒙古文人。
顾世宝 著;余太山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精选出欧亚探险家与中国西北史地研究、地方文化研究、民族史研究和跨国民族研究等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文论,如公元前的丝绸之路开拓家——中国张骞、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的中国寻宝活动、论西域文化的三大变异及其对建设中华现代文化的启迪、论中国发展民族学的理论框架与视角特色、从历史民族学视角论蒙古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等,以飨读者。
马曼丽 著;余太山 编 / 兰州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作者从事中古三夷教研究的系列论文汇编。
林悟殊 著 / 兰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