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北京大哲學系中國哲学史教研室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史组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年代:
民国 (1912-1948)
装帧:
平装
1932年一版,收录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美国宪法,合众国的成立,联邦政府、各邦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各政党概况。【比较政治必读名著】
以梁漱溟1921年10月在山东省教育会讲演的基础上并参酌1920年在北京大学的讲演写成。书中提出世界上有西洋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认为东方文化比西洋文化为高,指出“要以孔教为中心使东西文化双方凑合”,西洋人要走“中国的路,孔家的路”,从而使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
作者:
梁漱溟演讲,陈政 罗常培编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1921
版次:
1
作者:
张鹏云
出版社:
新中国印书馆
出版时间:
1923
作者:
钱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年代:
民国14年 (1925)
作者:
左舜生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年代:
民国15年 (1926)
印刷时间:
1938
国家图书馆未收录!
作者:
甘乃光 林霖笔记
出版社:
北新书局
年代:
民国16年 (1927)
【五四运动史料】【五卅运动(五卅惨案)史料】 查良鑑,民国法学家,武侠泰斗金庸的堂兄(金庸本名“查良镛”)。南开大学政治系、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美国密西根大学法理学博士!全书收录学生运动和国家的关系、学生运动的成因、“五四”以前的学生、山东问题与学生运动、华盛顿会议时代之学生、“五卅”运动、今后之学生应如何努力等
分总论与各论。各论中又分:解热剂、兴奋剂、通便剂、利尿剂等。
作者:
王光祈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年代:
民国18年 (1929)
西藏问题;中英关系;国际关系史
作者:
衡阳谢彬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年代:
民国18年 (1929)
印刷时间:
1933
德日关系;国际关系史
作者:
蒋恭晟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年代:
民国18年 (1929)
作者:
王光祈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年代:
民国19年 (1930)
西藏问题;中英关系;国际关系史
作者:
王光祈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年代:
民国19年 (1930)
作者:
胡鑑民(胡鉴民)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年代:
民国20年 (1931)
民国原版
作者:
(德)厄根·威太马尔(E.Wertheimer)著,甘乃光译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年代:
民国20年 (1931)
印刷时间:
1933
作者:
【英】B.Russell 著,严既澄译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王云五
作者:
冯友兰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年代:
民国22年 (1933)
人口调查理论,马尔萨斯人口学说,人口与生活资料,出生率,死亡率,人口之自然增加及其趋势,人口之迁徙等
作者:
柯象峰(柯象峯)
出版社:
正中书局
年代:
民国23年 (1934)
孙科亲笔题字,钱宗泽作序
作者:
顾执中
出版社:
顾执中
年代:
民国23年 (1934)
民国哲学原版收藏。
作者: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著 谭辅之 译
出版社:
辛墾书店
分6卷,共18章。包括“经济时代”、“何谓社会主义”、“经济时代社会主义之迷误”、“何谓德意志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等。附资本主义之将来
作者:
W.SOMBART 桑巴特,杨树人译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馆藏精品!
作者:
刘世仁 中华学艺社
出版社:
王云五,商务印书馆
年代:
民国24年 (1935)
印刷时间:
1937
作者:
梁漱溟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年代:
民国24年 (1935)
红色文献
作者:
柳湜,艾思奇主编
出版社:
读书生活出版社
民国原版收藏。民国哲学、伦理学名著
作者:
约西亚.洛依思(Josiah Boyce)原著,杨缤翻译(即杨刚1905-1957)民国新闻界“四大名旦”,一代才女。
出版社:
青年协会书局
作者:
童行白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年代:
民国25年 (1936)
正中少年故事集
作者:
叶楚伧 陈立夫 刘漱石 高良佐
出版社:
正中书局
民国经济史料!
作者:
乔启明,蒋杰,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年代:
民国26年 (1937)
中东历史
作者:
哀利赛·邵可侣 郑绍文(毕修勺)译 吴克刚校
出版社:
文化生活出版社
民国24年原版!另收有:中国文化起原于东南发达于西北的探讨 卫聚贤,编纂中国文化史之研究 王云五,中算之起原及其发达(中国算学) 李俨,中国婚姻制度之发生并其进展 陈顾远,中国文化起源与世界文化移动之研究 李长傅,
作者:
国际研究社编著
出版社:
国际研究社
年代:
民国26年 (1937)
【川渝人物史料】作者由南京出發,經過上海、汕頭、香港、到廣東、廣西、湖南三省作了一次漫遊,於十二月二十五日從漢口回到南京,中經一個半月。行前應當時南京中央日報主編人的邀請,將旅途中所見所聞寫成遊記寄刊。共寫五十一篇,在該報陸續刊出。刊載時是用「華南遊踪」這個總題目的。刊畢以後,把牠彙編成册,洽請上海光明書局印行。應書局的建議,書名改爲「今日之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