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的社邑与信仰
刘淑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3-09
九五品
¥120.00
何故为敌
(德)卡罗琳·艾姆克(Carolin Emcke)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九五品
¥42.00
龙马史
矶田道史 著;沈艺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09
九五品
¥45.00
大明祭
郑治
金城出版社
2023-03
九五品
¥58.00
龙王之怒
陈学仁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04
九五品
¥75.00
熊廷弼之死
唐元鹏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06
九五品
¥55.00
春秋车战
赵长征
文汇出版社
2023-05
九五品
¥58.00
汉代的谣言
吕宗力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1
九五品
¥45.00
入关
张明扬
新星出版社
2023
九五品
¥68.00
秦汉工匠
李安敦
上海三联书店
2023-07
九五品
¥110.00
书于竹帛
钱存训
东方出版中心
2022
九五品
¥60.00
清末国会请愿风云
侯宜杰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08
九五品
¥45.00
大明江山三百年
灵犀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0-05
九五品
¥40.00
科举史话
李尚英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九五品
¥39.00
石刻题跋索引
杨殿珣
商务印书馆
1990
九五品
¥350.00
诗经名物新证
扬之水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0
九五品
¥130.00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阎步克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09
九五品
¥98.00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阎步克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九五品
¥70.00
大孝子周雄故里
洪金元
渌渚镇人民政府
2016
九五品
¥19.00
郭店竹简《五行》作为思孟学派的核心文本,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出土、公布以来,诸多学者时贤围绕《五行》做了大量重要的研究工作。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早期儒学的问题意识和发展线索为基本的理解背景,通过逐字、逐句、逐章的分析讨论,重新论定《五行》的内在旨趣、行文思路和思想要义。
作者:
杨钦欢、杨钦焕、杨瑞 著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这是一本讲述中国科举制度发展的典范之作,同时也是全面总结了中国士大夫这个群体。通过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到科举制度的变迁,它的意义,以及它的根本特点。全书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同时又不失学术性,史料来源,考究都非常细致。对中国科举制度以及士大夫比较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选择。
本书以著名的南朝文学家、政治家王融为中心,分“历史篇”、“文学篇”两部分:“历史篇”论述王融的家世盛衰、贵官仕途、性情形象、交际网络、悲剧落幕等,还原真实的王融形象,折射南朝社会面貌。“文学篇”从宫廷礼仪、永明政治、南朝宗教等角度考察王融的文学世界,揭示其所代表的永明文学风貌及其贵族特质。
全书取径公文运行,关注动态的政治体制与政务运作,是一部关于唐代“活的制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初步构建了唐代文书运作与制度运行的互动框架,挖掘了中央与地方文书运作的诸多细节,揭示了官文书的变化与制度演进之间的互相影响,也阐述了文书行政对维护唐王朝从中央到乡里政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此书以“诚与真”为主要线索,从陶渊明的“历史世界”“精神天地”“文学风貌”三个维度展开,对其生平与作品、思想境界、文学成就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本书力求跃出藩篱,融合政治史、制度史、思想史、科技史、宗教史、史学史的视野,围绕“祭祀”“历法”“灾异”“佛教”“华夷”“修史”“典志”“谱学”八个主题,重新观察、论述与中国古代政治相关的种种惯习、心态及其变迁。“变动的传统”,意味着政治文化不是僵死之物,其活力正源于解析和重塑的种种可能。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结合中古时期民众的佛教信仰,考察了社邑这一基层社会组织的形态及运作;第二部分研究中古佛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涵括了丧葬、社会救济和医疗诸多方面;第三部分探讨中古时期僧人特殊的修习方式与仪式,如茶礼与汤礼;第四部分对中古时期的圣僧和罗汉的信仰与仪式进行了研究。
精细严密的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的重要特质。对官制朝仪的记述与考释,也是一项长期活跃的学术活动。由汉至唐,制度文献从萌发走向了繁盛。本书系统审视该历史进程,阐明制度撰述兴起的缘由,解析演变的关键节点。职官仪制文献又是观察制度文化的窗口。这些书籍篇章承载着围绕官制朝仪的认知和理念,其作者、读者往往参与制度的建设与运行。
《碑帖鉴定概论》一书是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仲威先生根据三十多年碑帖鉴定实战的经验所得,做出的关于碑帖鉴定方法论的总结,亦是该领域内首部概论性、综合类的研究专著。此次推出“增订版”,作者基于十余年来在碑帖鉴定实践中的新创获,对全书进行了全面的增补与修订。此外,配以大量碑帖实物图版,高清全彩印制。
东汉时代形成了中国专制社会的基础,东汉史对于中国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本书从解释秦汉帝国的政治、社会体制如何发生质变,又如何产生后面的六朝时代这一问题出发,将皇帝统治方式、外戚宦官与儒家官僚间的政治合作与斗争,以及地方社会的结构变化等内容相关联,探究东汉时代地方社会的发展、变迁如何改变东汉国家的政治,国家统治进而又如何改变了地方社会。
本书由陈侃理主编,分为文字发展、文书行政、律令法系、徭役制度、军事制度、政区地理、信仰世界、时间秩序、里耶秦简等九章,由九位具有代表性的新锐学者分别撰写。各章着力梳理该领域的主要出土资料和研究进展,归纳核心问题,阐发作者的最新研究见解,揭示学界利用出土文献资料已经取得何种新认识,还可以提出哪些新问题,开辟哪些新领域。
作者:
(德)卡罗琳·艾姆克(Carolin Emcke)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矶田道史 著;沈艺 译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英]罗杰·克劳利(Roger Crowley) 著;谭琦 译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 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将以全新的视角带您走进崇祯的大明朝,一窥从崇祯元年~崇祯三年,这决定王朝命运的关键时刻,到底都发生了哪些故事?
除了九一八事变,1931年的中国还经历了另一场灾难——长江水灾。武汉三镇首当其冲,竟成一片汪洋,各方反应交织出水灾来袭下的历史众生相:疲于应对的国民政府,接踵而至的日本入侵,难民营地与水上交通,饥荒与血吸虫病,甚至谣言开始流传,这是行云布雨的龙王在现身报复……
“走出五代”是宋初政治体制调整的核心关键,对藩镇的措置是其中重要一环。讨论宋初的藩镇政策,须回溯到唐末五代,将其置于整个十世纪的政治社会变动中进行理解。
一本书揭开晚明大将熊廷弼的传奇人生,照见大明朝暮年的苟延残喘。他曾是万历皇帝最倚重的大臣之一,三入辽东,是努尔哈赤不得不佩服的对手,但一朝树倒猢狲散,惨死断头台。
春秋时代,诸侯力政,战乱频仍。这也是驷马战车的黄金年代,车兵成为军队主体。战车的构造和功能是怎样的?车上三名武士有何分工?战车是西方传来的,还是本土孕育的?风驰电掣的战车,怎样影响了中国历史?曾经制霸战场的战车,又为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从“无赖”到“赤帝子”,草民刘邦如何成为“开国神君”?从“祥瑞”到“流言惑众”,恭俭王莽何以沦为“天人致诛”?本书从多学科的视角,系统梳理和科学辨析了流言、讹言、妖言、谣言、传说、谶言、谶谣等言论信息,厘清了汉代谣言如何生成、传播与流变的历史脉络。
作者以冷静清晰的笔法,勾画十七世纪上半叶东北亚女真、蒙古和明廷三方争霸的历史,呈现在西学东渐火炮革命背景下后金惊心动魄的崛起。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是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期,而咸阳—西安作为这一时期的文化重心和行政中枢,亦产生过辉煌的历史影响。本书从秦汉文化的基础——“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礼乐说起,再到商鞅变法,咸阳如何成为长安的文化重心等,既有对高层政治的关注,也多涉及社会平民及劳动阶级,从几个以往人们关注不多的侧面描画咸阳—西安地方在秦汉时期的文化面貌。
秦汉的工匠及其产品,不仅是这些数字所再现的秦汉现实之组成,也与作者称的“吏员”一样,乃秦汉帝国的构建者。换句话说,在作者笔下,秦汉的工匠,是作为“秦汉创世纪”的重要角色而出现的。这与以往的研究仅着眼于工
本书是对印刷发明以前中国古代文字记录及其载体的系统性综合研究,上起殷商,今日所见最早的中国文字,下迄唐初(公元700年左右),印刷术的发轫时期,揭示了中国文字记录的丰富、延续和普遍性是世界文化史上所独具的特色。第一章,讨论中国古代文字记录的特色和重要性,及其演进的社会背景和学术因素。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叙述各个时代的主要文字载体……
从报刊和文献辑录相关史料,勾勒出立宪群英的整体风貌,期待为读者了解当时的立宪精英与政治生态提供一部极佳的读本!
清末在朝野的努力下,基本形成了一个全面预备立宪的改革方案,也将国会的性质、权限以及与责任内阁的关系等明确规定下来!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客观描述了这一重大历史进程!
本书展现了清代漕粮海运的多姿多彩与波澜壮阔,又表现出其中的曲折与艰辛,另有官场势力的明争暗斗,中西双方的你争我夺!
作者:
约西姆·巴克汉森 著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苏诗补注》全2册,32开精装,总达1500余页,繁体横排,共五十卷,是清初学者査慎行穷毕生精力编撰而成,校注精当,解释诗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作者:
洪金元
出版社:
渌渚镇人民政府
出版时间: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