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神话
[法]加缪 著;沈志明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九五品
¥36.00
我本芬芳
杨本芬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2022
九五品
¥39.00
往复书简:初恋与不伦
[日]坂元裕二 著;蕾克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九五品
¥40.00
认知觉醒
[英]保罗·斯隆 著;庄乾花 代千千 译;斯坦威 出品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3-11
九五品
¥50.00
天空划过一道白线
东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11
九五品
¥60.00
盐镇
易小荷
新星出版社
2023
九五品
¥45.00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著;林俊宏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九五品
¥40.00
为历史而战
吕西安·费弗尔 著;高煜 译
译林出版社
2022-06
九五品
¥80.00
苍穹驿站
苏沧桑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23-11
九五品
¥55.00
大宋词坛
杨雨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11
九五品
¥58.00
大明最后的十七年
蔚旻 著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2022
九五品
¥50.00
在这本书中,作者邀请读者一起,回顾四百年的哲学史,从笛卡尔到康德,从黑格尔到尼采,从海德格尔到福柯。或者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在这本书中我希望能让你看到和听到,我们这些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初、自觉但不安的人,是如此变成今天这副模样的。”另外,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舒服,配有许多精美插图。
作者:
[荷兰]戈尔·格罗特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全书以真实的病例和鲜活的故事贯穿始终,作者从一位全科医生、心理学者的视角观察、解读疾病与患者身心之关系,厘清大众对诸多常见疾病的误解和误治。读者既能收获医学常识与专业知识,也能窥见包罗万象的人生故事,读来温暖愉悦又令人思索。
《西西弗神话》是法国作者加缪的哲学论著,是其“荒诞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这本书中,他分析和探问了许多哲学家的思想,比如雅斯贝尔斯、克尔凯郭尔、胡塞尔、海德格尔、舍斯托夫,也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文学巨著加以评述,目的都是为了阐发他的“荒诞”概念,并进而指出:“活着,就是经历荒诞。而经历荒诞,首先就是直视它。”
作者:
[法]加缪 著;沈志明 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世界看不见我,但我看见我。作为看见女性三重奏之三,《我本芬芳》将焦点放到婚姻关系上,中国式婚姻里,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女人?继《秋园》《浮木》后,八旬奶奶讲述六十年婚姻故事,写尽那些无人知晓的伤痛与困惑,带给万千女性共鸣与勇气,献给所有不被看见的你我她。
本书是日剧大神坂元裕二的一部中篇小说集,书中以书信邮件、聊天记录的形式描绘出两则心碎又心动的恋爱物语,也是现代人触动最深的情感形式:初恋与不伦。坂元裕二讲述得克制、文艺、美好,把注定悲伤的故事用优美清新的口吻娓娓道来,感动万千读者。
作者:
[日]坂元裕二 著;蕾克 译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
[英]保罗·斯隆 著;庄乾花 代千千 译;斯坦威 出品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这本书写汉武帝时代,但不是全面介绍汉武帝时代。作者刘勃从《史记》的叙述之中,还原司马迁的处境,理解他对许多事件的视角。在司马迁的见证下,汉武时期的儒臣、名将、酷吏、后宫、游侠、平民命运各异,他个人也成为舞台中的角色。
作者通过引入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及张家山汉简等出土文字材料,以及钱币学研究、统计的成果,借鉴布罗代尔历史人类学中的“三时段”观察视角,重新勾稽自殷周直至汉武帝时代的货币、财政、制度、政治史实,以贝壳、仿贝、青铜块、称量金银、金银铸币和青铜铸币等五花八门的货币产生、竞争、统一为纲目,将春秋战国、秦亡汉兴、楚汉争雄、直至汉武帝建立统一大市场的短时段史实。
“中国近现代 稀见史料丛刊(第一辑)”5种6册,整合近现代稀见而又确有史料价值的日记、书信、笔记、诗文集等文献,多角度展示近世中国百年沧桑的社会变迁。
清季新学堂骤兴,以“国文”为名的新式文学教育应运而生。国文一科既是近代知识秩序、知识载体、知识传播方式变动的产物,又涵纳了传统蒙学和古文词章之学的诸多经验,负有培养读写技能与脉延国族文化的双重使命。本书聚焦于“国文”的创生时刻,旨在从教育实践角度切入“文学”古今之变,进而试探近代知识形成的普遍机制。
本书希望从“接受政治”的角度,考察近代中国一些来自西方(包括日本)的所谓合法性知识是如何被生产出来以及如何传播的。如启蒙、新的性道德与生育理念,一些与西方现代性密切联系的关键概念像黑格尔、古腾堡、世界语等,它们是如何被“舍旧谋新”的各种传媒和知识精英在引介中具体化、在地化乃至符号化的;又是如何被清末民初的知识人阅读和使用的;这些富有新义或现代性含义的知识与符号又是怎样成为时人新的崇拜……
本书在晚清大历史的框架下从家国与世情两个维度入手,呈现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彭玉麟、刘坤一等众多文臣武将的诸多历史细节,并从他们身边的朋友、幕僚等延伸开去看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深入探究家国与世情之于历史的影响和作用力,深度解析晚清王朝的命运以及个人命运的历史真相。
本书对乾隆及以下几位皇帝的理政得失及个人命运进行了提炼,如“乾隆帝的乐与哀”“嘉庆帝的困与变”“道光帝的庸与俭”等,思考一个拥有众多勤勉帝王的王朝为何必然灭亡,探讨制度之弊及其启示。
个人记忆,家族往事,历史浮沉交叠在一起,亲切同时沉重。但要来写一篇文章,又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这就是一个百岁老人的记忆,她的人生,能够读到这些,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作者通过生动的叙述,向我们展开了一次文化碰撞的个案,让我们看见自身的局限,互相之间的差异,也我们思索未来:当一切习俗都消失,当生活变得像消毒水一样干净,当我们像韩炳哲所说的那样处于「生存癔症」之中,那时,我们还会有灵魂吗?
作者:
汤丽明 译 者;[美]安妮·法迪曼;刘建台;杨佳蓉 后浪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韩松落的短篇小说集。收录的篇目横跨了他的整个写作生涯。一篇篇看下来,可以感觉到韩松落不同的气质,他的野生状态,他的荒原感,和对于黑暗、幽深、疯狂、毁灭的兴趣。他没有任何传统文人的偏见和傲慢,他的笔下没有任何禁忌和规范。他写得自由,恣意,像荒原上的一片野草。在星空下,孤独而顽强的生长着。
2021年,易小荷回到老家自贡,来到离市区不远的仙市镇。她在这里住下来,采访近100位当地居民,历时一年,写下了这个镇子上12个女性的故事。这些普通小镇女性的遭遇,毫无疑问,正是整个中国的缩影。盐业本来是小镇的历史。盐,也让人想到那种被腌渍的痛感。
作者戴安娜·阿西尔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编辑之一,这本书是她将近90岁高龄时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录,言辞坦率真诚,风趣幽默,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爱不释手。
作者:
[英]戴安娜·阿西尔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马尔库塞是世界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出生于德国。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他写出了经典的《理性与革命》。 这本《单向度的人》又名《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主要分为“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思想、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个部分。 他认为一个批评停顿、没有反对派的社会是不合理的。我们不能认为社会的自然发展就是对的,市场经济和赚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作者: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 著;刘继 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教授赫拉利,帮助我们重新理解“人类”,定义“人类”。 他在《人类简史》里,讲了宇宙大爆炸到今天智人历史的完整故事。提出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说法。
作者: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著;林俊宏 译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全书汇集了历年来《史学史研究》中所发表的诸多历史学者的论文,例如白寿彝、刘大年、刘家和、侯外庐、杨翼骧、王晴佳等,保留了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发展的原貌。这些历史学者多是当时中国史研究领域的名家,对中国现当代的历史研究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在这些理论探讨中,他们总结古往今来历史学家的经验和教训,也将之与西方的理论成果相比较,对推动史学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世纪,世界风云变幻,学术新旧激荡,中国史家承继旧学,融汇新知,致力于新旧范式的接榫与转型。本书以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顾颉刚、吴晗、丁则良、严耕望、刘子健、张家驹与程应镠等著名史学家为典型个案,再现了他们在时世剧变下的人生轨迹与学术生涯及其历史观与方法论,既多方勾勒出中国百年史学的辉煌业绩与曲折走向,也真实还原了这些史学大家的命运遭际与心路历程,他们研究历史,也成为历史。
本书是著名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的新作。作者通过人类生态、本相/表相、认同/记忆、文本/情境等概念,提出一种由表相认识社会现实本相的分析法。这是一种结合多种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研究,作者称之为 “反思史学”。同时也是作者作为历史学家对史学的反思。作者希望读者/研究者能因此练就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透被典范知识蒙敝的真实世界及其历史变化过程,对外在世界有真实体认,以及反思与反应。
本书为当代历史研究论文集。书中不仅全面反思与阐释了西方各种史学思潮在中国史学界的应用状况,还提出拓展史学进境的新思路需从跨学科的角度借鉴社会学的“中层理论”。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对此问题的持续思考的精粹集结,更是史学界努力建立新研究范式的一次卓见成效的尝试。作者凭借对当代历史研究的反思与阐释,向更多学人分享了兼具全球视野的研究素养、复杂性的研究思路以及超越学科专业壁垒的研究方法。
本书系作者总结数十年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历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着重探讨史料与史学的相关性,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取径和方法,以解决由于史料繁多带来的近现代史研究难以兼顾专深与博通、以及中西学乾坤颠倒所引发的格义附会等诸多困扰。除此之外,书中收录的一些学术著作的序跋、书评,不仅指出该著作的学术成就,也指出不足,一改作序作书评则无原则吹捧之弊,值得学习。
本书是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吕西安·费弗尔从1906到1952年间写的部分文章和演讲稿汇编而成的文集,阐述了他关于历史学研究的整体观点和杰出洞见。在前33篇文章中,他对史学性质、历史认识论、方法论、跨学科研究等都提出了新的想法,颇具创新意义;后11篇文章则忆述了30年间,11位不同领域的杰出知识分子的生平,借此强调了对历史进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作者:
吕西安·费弗尔 著;高煜 译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上世纪90年代稀见老书!《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精装,1998年1版1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援引大量图文资料,记述1926-1955年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货币、金融的制度、政策和规律的发展,展示铸币、印钞、开设银行、发展经济金融的艰苦历程。
本书通过梳理北宋前期的政治过程,分析宋代古文运动展开的历史脉络。
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陈苏镇先生潜心研究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的力作。本书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在儒家士大夫的推动下,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如何诉诸“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立法,如何影响汉帝国的实际历史进程,从而成就“汉道”,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确立了基本模式。
本书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官阶制度为研究对象。作者采用“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的概念,构建了一个新鲜的分析框架。通过这个新视角,作者对周代的爵命,秦汉二十等军功爵和禄秩,魏晋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勋品、将军号、文散官,直到唐代的文武散阶,进行了细密考察,将之勾勒连缀为一条演进变迁的线索,并对其性质和意义提供了一系列独到解释。
这是一本深度探讨宋代文艺生活的书籍,作者黄博通过对宋代各阶层文化人的文艺故事的详细描绘,生动展现了宋人的神采风韵。以宋代各阶层文化人的文艺故事为主线,深入揭示了宋韵文化的审美意涵和生活情趣。特别选取代宋代文艺生活中的代表性人物作为主角,通过富有趣味性的轶闻和逸事,将宋韵文化的学术成果以通俗易懂、赏心悦目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本书文笔行云流水、内容严谨可靠,以前所未有的广度,生动地讲述了关于埃及上下数千年的广博历史,带领读者穿越埃及历史的长廊,从神秘的古埃及前王朝来到 21 世纪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作者将目光投向一些核心问题,例如怎样用整体视角来看待埃及历史,西方又是如何通过直接接触和学术视角来塑造埃及之主流形象的。
作者:
(埃及)杰森·汤普森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气候、野生动物、植被、人为因素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秦汉时期生态环境条件的基本形势,也从思想史和观念史的角度阐述了秦汉人的生态环境观以及生态环境与秦汉社会历史的关系。对这一时期生态环境的若干个案,作者也进行了分析,如秦汉宫苑“林麓之饶”,太史公笔下“鼠”的故事,秦汉陵墓“列树成林”的礼俗等。既有史料解读,又有相关考古方面的最新发现,是一部以生态环境史角度切入的别具一格的历史读物。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是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期,而咸阳—西安作为这一时期的文化重心和行政中枢,亦产生过辉煌的历史影响。本书从秦汉文化的基础——“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礼乐说起,再到商鞅变法,咸阳如何成为长安的文化重心等,既有对高层政治的关注,也多涉及社会平民及劳动阶级,从几个以往人们关注不多的侧面描画咸阳—西安地方在秦汉时期的文化面貌。
中国的官僚政治是以文士兼为官僚的“士大夫”为治国者,士大夫阶层的存在,是一种独特政治文化形态的体现。本书就这种“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展开叙述,由此来对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和机制加以解析。作者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至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最终在汉代的儒生与文吏、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的过程中,奠定了中华帝国“士大夫政治”的牢固基础。
《非洲现代史》由非洲史权威学者李安山历时多年撰写而成,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四个方面聚焦现代非洲,为中国理解非洲提供一套知识参照系。本书旨在客观展现非洲对世界历史的贡献,作者拥有史学意识、国际视野、非洲情怀和中国立场,从客观角度考察非洲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诸方面,强调非洲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自主性。
全书分为苍穹驿站、唐诗来过、孤山不孤、月空来信四个部分,作者徜徉于烟雨江南的古村古镇、西北塞外的荒野戈壁,试图触摸中国大地最幽谧、最雄阔、最壮丽的肌理,抵达最灵动、最繁茂、最旷达的内在。苏沧桑被誉为“散文中的天籁之音”,《苍穹驿站》是她的首部行走散文精选集,整部作品历史文化内涵深厚,文字唯美灵动,奇崛大气,饱含哲理,洋溢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和意蕴,呈现着真挚向善与灵魂书写的特征,温暖,疗愈。
《大宋词坛》为杨雨2023年最新百家讲坛节目同1名图书,选取了贺铸、晏几道、秦观、黄庭坚、苏轼、欧阳修、张先、晏殊、李煜、柳永等二十名宋代著名词人,不仅呈现出生动精彩的词人词作的个案,而且兼顾到词史的发展,完整地勾勒出宋词的发展脉络。本书将严谨的学术考据功底,化为流畅优美的文字,由词作出发,旁征博引,通过娓娓道来的生动故事,为读者道明词人的人生际遇,带领读者品味宋词深意,领略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本书对《古诗十九首》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读,带领读者品味诗中“一字千金”魅力的同时,挖掘背后有趣的东汉文人故事,生动再现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作者用细腻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东汉文人的远游、求学入仕、交游等方面的生活情况。
新锐实力作家王选在其非虚构新作《故乡那么辽阔,为何还要远行》中,怀揣游子的好奇与困惑,于端午、夏至、中秋、冬至、立春、清明……一次次溯流时光而上,重返故乡麦村;以脚丈量每一个角落,用心唤醒每一处记忆,让自己渐渐在炊烟与四季深处腌渍入味,重新品味、诠释、定义那被岁月浓缩、封存的属于年轻一代的乡愁。
本书作者劳伦斯·A. 坎宁安概括了将伯克希尔下属的50家子公司团结起来的企业文化,揭示了将保证伯克希尔繁荣发展的特质。坎宁安讲述了各家子公司的起源和走向成功的旅程,解读了管理者以节俭、诚信、创业热情、自主性等无形的价值观创造经济价值的策略。
聚焦1628年—1644年,大明王朝最后十七年的腥风血雨,讲述明王朝颇具争议且风云激荡的最后时光。从权阉魏忠贤的倒台开始,记叙了大将袁崇焕的大起大落、奸臣温体仁的权倾朝野、漫山遍野的农民起义、内忧外患的两难处境、名将卢象昇和孙传庭的为国捐躯,最终到1644崇祯自缢明王朝落幕。
作者徐鼎鼎给春秋四国做了一份地图以《左传》中战争、盟会等空间移动记载为核心,兼及巡狩、遣使、出奔、迁徙、婚姻、丧祭等内容,结合相关文献材料和考古出土报告,以及卫星地图等数位资料,逐一分析齐、衡、晋、秦四国的交通路线,还原了春秋时期中国北方的主要道路交通网络。
本书立足于文化批判的理论视域,从唯物史观、实践哲学和人学理论出发,审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人我合一”与“欲理合一”的文化价值理念如何在当代完成创造性转化,并在此基础上考察经过创造性转化的传统文化如何服务于当代的文化实践。作者重新阐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向度论证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现代价值,尤其是在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情境下,着力阐发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本书对中国文化的生成作“长时段”辨析,不满足于对个别“文化英雄”天纵哲思的追慕,也未止步于对短暂历史事变的关心,而着眼考察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合成的“结构”对文化的推动及制约作用。观照当下、兼顾中西、运思宏伟、新论迭出,以独特的形式,揭示出中国文化生成的深层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