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平)
望野 编
文物出版社
2009-09
全新
¥122.40
宋拓十七帖
历代碑帖法书珍品选编辑组 编
文物出版社
2016-10
全新
¥122.40
竹报平安笺
文物出版社 编
文物出版社
2019-01
全新
¥122.40
大足石刻保护
王金华 著
文物出版社
2009-10
全新
¥122.40
本书为宣化下八里Ⅱ区辽墓群,主要介绍了宣化下八里Ⅱ区辽壁画墓,葬具、葬式及特点,关于M1Ⅰ式真容偶像,木俑和髡发等内容。
刘海文 著 / 文物出版社
南越王墓的发现与发掘,是岭南文物考古工作的一个里程碑,被考古界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在南越王墓原址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舍依地势而立,布局合理,构思独特,装饰用材独具匠心,蕴含着南越古文明的历史文化信息,充分显示出现代岭南建筑的特征与气派,是我国在文物保护和利用上的一个典范。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我国知名的遗址博物馆。建馆近二十年来,己接待国内外观众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编 / 文物出版社
带着对未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思考,2017年11月,由《博物院》杂志、北京博物馆学会、广东博物馆和博物院同发起、主办了一场名为“让文物活起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高峰论坛”的学术研讨活动。围绕“让文物活起来”这一促进博物馆发展的主旨,本次论坛就博物馆跨区域合作、博物馆文创、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和博物馆教育等话题展开讨论。现将会议论文收录成《新问题·新实践·新成果》公开发表,从中可窥见当今
北京博物馆学会 编 / 文物出版社
本书选录了谢老在国家文物局工作的六十年间,为促进我国文物事业发展所写的约八十篇文稿及函件,并附有各报刊对他的专访等,时间从文物局的初建到2009年。谢老是我国多项重要文物法律、法规和文件的主要执笔人、我国第一部文物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主要起草人。本书收录了他对《文物保护法》所写的释文及有关的论述多篇,展示了他对我国文物法制工作的开拓性的贡献。
彭卿云 主编 / 文物出版社
先秦两汉是我国传统农业体系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的时期,《先秦两汉农业与乡村聚落的考古学研究》是在过去工作基础上补充搜集先秦两汉农业考古资料,分析和解释这些材料,来系统考察该时期农业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以及乡村聚落和农民的生活。《先秦两汉农业与乡村聚落的考古学研究》的体系表现在相互关联的七个专题章节中,表现在从考古学的视角对农业生产过程到农民生活状况的分析和解读中。
刘兴林 著 / 文物出版社
南越王墓的发现与发掘,是岭南文物考古工作的一个里程碑,被考古界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在南越王墓原址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舍依地势而立,布局合理,构思独特,装饰用材独具匠心,蕴含着南越古文明的历史文化信息,充分显示出现代岭南建筑的特征与气派,是我国在文物保护和利用上的一个典范。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我国知名的遗址博物馆。建馆近二十年来,己接待国内外观众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编 / 文物出版社
南越王墓的发现与发掘,是岭南文物考古工作的一个里程碑,被考古界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在南越王墓原址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舍依地势而立,布局合理,构思独特,装饰用材独具匠心,蕴含着南越古文明的历史文化信息,充分显示出现代岭南建筑的特征与气派,是我国在文物保护和利用上的一个典范。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我国知名的遗址博物馆。建馆近二十年来,己接待国内外观众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编集 编;大田千波留 校 / 文物出版社
南越王墓的发现与发掘,是岭南文物考古工作的一个里程碑,被考古界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在南越王墓原址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舍依地势而立,布局合理,构思独特,装饰用材独具匠心,蕴含着南越古文明的历史文化信息,充分显示出现代岭南建筑的特征与气派,是我国在文物保护和利用上的一个典范。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我国知名的遗址博物馆。建馆近二十年来,己接待国内外观众
李林娜 著 / 文物出版社
《时装首饰的美好年代》在回顾了随着工业发展和新材料涌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时装首饰从兴起、繁盛到余响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又对主要时装首饰品牌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名人时事以讲故事的口吻娓娓道出,读来简明而有兴味。
丁文萱 著 / 文物出版社
南京市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宜兴市文化广播电视出版局、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 / 文物出版社
为了广泛了解和借鉴外国在文物进出境管理中的先进立法经验和成果,《文物进出境外国法律文件选编与述评》特别选取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文物进出境法律文件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摘编和评价,这对于借鉴和完善文物进出境法律法规,加强文物进出境管理,增进与国际社会紧密合作,维护国家文物安全,保证文物合法流通,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彭蕾 编 / 文物出版社
《桥村遗址调查与研究(2018~2019)》是根据桥村遗址2018、2019年田野考古调查资料整理完成的考古调查报告。两次田野考古调查及其整理工作均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完成。本调查项目是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之"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重大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本报告的编写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静共同组织完成。具体分工:至四、六、七章,张乐城、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 著;张海、周静 编 / 文物出版社
《南阳一中战国秦汉墓》所涉及的墓葬资料,发掘工作于2001年2月8日至2001年11月6日,分两期,历时8个月完成。发掘区位于原陈棚村的东北部,现建设东路与滨河路交叉口西北部,该处原为蔬菜地。南与书香水岸住宅小区相邻,北与阳光海岸住宅小区相邻。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 文物出版社
《南阳牛王庙汉墓考古发掘报告》收录了墓葬与发掘清理的基本情况;墓葬的类型分析;出土主要遗物的型式分析;随葬陶器组合分析;墓葬分期与年代;南阳牛王庙墓地墓葬统记表等内容。《南阳牛王庙汉墓考古发掘报告》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赫玉建 著 / 文物出版社
2007年2月至2010年底,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史博物馆对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整个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既包括明代建筑构件,也包括种类丰富的各类佛教供养器物,另外还发现了乳香等宋代香料以及放置香料的香囊、香盒等器皿。
南京市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 编 / 文物出版社
《明韵》*部中,“明韵”与“家青制器”各占一半,《明韵(Ⅱ田家青设计家具作品集)》则以“家青制器” 为主,采用书画长卷之势,卷前语为引首,分为六个章节,卷终以钤章收尾,共收入木器作品35件,鸿篇巨制如大榻、画案,文房掌玩如镇纸、笔插,朴雅清新如桌凳屏架之类,*考验雕工的如“向清宫造办处致敬”等诸品,一一随卷展开,是作者近十余年来制器汇览,也是其探索木艺传承创新的实录。
田家青 / 文物出版社
本书共收录了150件文物精品,编者在编选时,力图做到种类丰富、主题突出。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时代跨度较大。既有史前时期先民的文化遗存,如新石器时代的玉人、石钺等,也有商周时期直至明清时期的陶器、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玉器等文物精品,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图像化了的马鞍山市文明发展史。
王俊 / 文物出版社
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六年的历史。然而,它的艺术丰姿,仍然巍峨壮观,闪烁着夺目的光辉。 龙门石窟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实在是值得庆贺和骄傲的事。龙门石窟得此桂冠,的确是当之无愧的。 龙门石窟艺术群体中蕴涵着最高文化内涵的“龙门二十品”,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魏碑书法艺术的代表作。
《龙门雅集》编辑委员会 编 / 文物出版社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是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战略布局项目之一,主要是以考古学理论方法全面、客观、科学地阐释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脉络和主要特征,聚焦考古事业发展和考古学科建设5大关键领域11个重点方向。本书将2018-2020年间向社会发布过的30余项成果汇集成册。
国家文物局 编 / 文物出版社
石湾陶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页,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世人所称颂。石湾陶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就有不少珍贵的大师作品。《聚贤堂群英会:现当代石湾陶大师精品展/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文物展览系列图集》收录了刘泽棉、廖洪标、梅文鼎、黄松坚、刘炳、潘柏林、钟汝荣、杨锐华、霍家荣、庞文忠、封伟民、黄志伟、霍冠华、潘汾淋等国家石湾陶大师的艺术精品。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编;牟辽川 / 文物出版社
《嘉华天宝(嘉善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精选)》收集了浙江省嘉善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包括石器、青铜器、玉器、书画等200余件。 江南文化的传统道德观念,凝练出秀美、细腻、柔和、智巧、淡泊的社会文化特征,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稳定性和兼容性。正缘于此,嘉善前面年来文明繁荣昌盛、历久不衰。
朱殷治 / 文物出版社
本书是“南京博物院学人文集”的一种,收录了南京博物院著名文物考古专家纪仲庆先生多年来在文物考古方面的论文二十四篇,主要涉及长江下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研究,时代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一直到历史时期,代表性论文有《略论青莲岗文化》《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若干问题的探析》《苏北淮海地区新石器诸文化的再认识》《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相邻地区诸文化的关系》《良渚文化的影响与古史传说》《浅谈吴文化和先吴文化》
龚良 著;南京博物院 编 / 文物出版社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 编;主编郭俊英;孙毅 / 文物出版社
本图录是淮安市博物馆藏清代扇面书画精品选集,收录的扇面作品近100件,有折扇和团扇两类,内容包括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作者有淮安本地的,也有异域来淮的,有专业书法家,亦有达官显贵和文人士大夫.具较强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淮安市博物馆 编 / 文物出版社
安徽省文物局 编;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文物出版社
《怀宁考古记——基于“三普”调查的发现与研究》主要由参与怀宁县“三普”工作的普查队员编写,是一本以三普调查材料为基础,并综合了以往材料的学术性著作。全书共分五章,第一、二章系统介绍了怀宁县的文物工作史以及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第三章按照“三普”调查分类方法,逐一重点介绍了“三普”工作取得的成果;第四章,主要以孙家城遗址为核心的大沙河流域先秦遗址的区域系统调查材料为主
怀宁县文物管理所 编 / 文物出版社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产生于最初始的宗教、社会需要,当地先民通过绘制岩画而赋予原本自然的山崖-河流-台地以宗教意义,实现了祭祀功能,是岩溶地貌中、以岩画为核心、利用特定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它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的持续700年的岩画绘制活动,发展至目前的形式,是有机演进的残遗(或化石)景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上海同济大学德赛堡保护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花山岩画开裂病害加
王云峰 著;王云峰、刘建辉、周霄 编 / 文物出版社
湖北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报告》作为湖北长城资源调查的科学汇总,凝聚了湖北长城保护者历年来的心血和智慧,是集体劳动的结晶,该书从专业性、知识性和普及性的角度,以翔实的内容,凝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准确、全面地介绍了湖北长城资源保护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湖北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报告》采用传统的文物调查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和现代科学测量手段
沈远跃 编 / 文物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反映河北柏乡古代碑刻文物保护情况的专著。它全面、客观地记录了辖区内古代碑刻遣存数目和保存现状。重点介绍工兀、明两代具有较高书法艺术价值的五通名碑,并精制扬本印刷。其中趟孟俯、董其昌书丹题碑为本书一大亮点。同时对多年来发现的碑石、墓志、区额等进行了详实著录。书中诸多资料的公布与发表,为后人保护和研究这些文物史料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材料,有助于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柏鄉县人民政府 著 / 文物出版社
南高峰塔遗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翁家山村南高峰峰顶平台上。2016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将南高峰景观改造工程列为重点项目之一,为配合杭州市南高峰景观提升改造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7年1月1日~9月15日对南高峰塔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保护等工作。《杭州南高峰塔》即为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总结,详细介绍了考古发掘经过、地层堆积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 文物出版社
《海南丘濬故居修缮工程报告》分为序篇、研究篇、修缮篇、附录等部分。除了文物保护技术和文物保护理念等专题,我们还对丘浚生平事迹、文物价值评估、保护管理目标、建筑设计方法、营造尺度模数、工程出土遗物等问题作了初步研究分析,力求写出新意。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颁布之际,经过共同努力
吴锐 著 / 文物出版社
为集中展示谷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了解谷城历史文化的平台。时值谷城县博物馆免费开放之际,我们从馆藏品中遴选了180余件珍贵文物,并选择了谷城古建筑集大成者的几处地上文物汇编成《谷城文物精粹》图集。本图集由谷城县博物馆编著,基本上反映了谷城县博物馆半个世纪以来文物收藏、保护、研究的成果,但愿能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同时,我们以此书奉献给关心、支持谷城文物
李广安 / 文物出版社
《广西铜镜》以图册形式展示战国至民国时期广西现存古代代表性铜镜232面,介绍其类别、年代、尺寸、形制、收藏地以及铭文等。
黄启善 著;广西自治区博物馆 编 / 文物出版社
《东来第一山———保国寺》进一步了挖掘了保国寺的文化内涵,是至今对保国寺古建筑群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诠释最为全面、学术水平最高的一部权威专著,为明确保国寺大殿在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奠定了基础。全书分为研究、保护、文献三部分,是在一系列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书中还配有绘制精美的实测图和细致入
宁波保国寺文物保管所 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文物出版社
《翡色出高丽:韩国康津高丽青瓷特展》中高丽青瓷是高丽时代文化的精髓,也是韩国文化遗产的代表。“秘色”青瓷的美丽釉色、象形青瓷端庄的姿态、镶嵌青瓷的华丽纹饰都是高丽青瓷的特征,直接映射出当时高丽人的审美情趣。
浙江省博物馆、沈琼华 编 / 文物出版社
陈羽,生于1968年,广东省雷州市人,副研究馆员。现任广东省肇庆市博物馆、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馆长。曾承担《端砚春秋》、《叶挺独立团史迹》、《禅宗六祖惠能》等陈列设计,主持社科课题《肇庆市城区骑楼街保护与利用》。发表叶挺独立团、地方历史和端砚文化论文20余篇。
陈羽 著 / 文物出版社
《丹霞集:考古学拾零》为严文明先生近年论文集70余篇,内容涉及考古学科建设、人与自然、早期中国、学术论稿、学术研讨、考古忆往、怀念师友、祝贺与期望、书序、访谈录等十部分。其中涉及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早期中国、聚落考古等。
严文明 著 / 文物出版社
《大葆台汉墓文物》介绍了,北京大葆台一、二号墓,是目前北京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十分豪华的两座汉墓。墓室的中心是梓宫、便房、黄肠题凑。使用“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者“天子之制也”。据《汉书霍光传》中注释黄肠题凑说“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据考证这是西汉广阳王刘建和王后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号墓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发现的黄肠题凑墓,也是迄今已发现规模最大
白岩 著;雷淼 译;郑华 摄影 / 文物出版社
《传承与展望:发布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作为记忆过程的文化遗产、关于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点滴思考、真实性标准和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现代仪器分析与文物保护等。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编 / 文物出版社
《蚌埠文博》是由蚌埠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管,蚌埠市博物馆、中国社科院淮河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文集,拟请在专业领域有显著地学术研究成果、做出突出贡献、有较高影响力的专家进行撰稿,是一本集文物、历史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等多学科、多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文集,是面向文博、考古工作者和相关专业同仁的学术性读物。 本书为第三辑,收录文章27篇,涉及蚌埠博物馆贞观馆藏文物、探索文博工作研究、大禹文化
季永 编 / 文物出版社
黄晓伟主编的《朝阳文物志》为记述北京市朝阳区文物事业发展的志书。记录内容以行政区划内的文物遗存为主,兼及相关的人物史事和文物博物馆工作。依次为概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代墓葬、古代遗址、古代建筑、石刻、近现代遗迹、馆藏精粹、博物馆、文物市场、文物管理、朝阳区文物工作大事记及附录。文物涉及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内容较全面地展现了北京朝阳区文物的特色。
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委员会 编 / 文物出版社
藏王陵位于拉萨市东南,琼结县城对面的木惹山上,是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历代吐蕃赞普的墓葬群,方圆达3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载,该墓葬群应该有13座,但现明显可见的仅3座,均以土石夯结而成。墓陵形制均为方形平顶,大小不一,排列无序,多数高达10米,经长期风雨剥蚀,酷似土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 / 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