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碑刻
定州市旅游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2017-05
全新
¥92.48
爨龙颜碑
文物出版社 编
文物出版社
2010-09
全新
¥93.84
鬳斋考工记解
[宋]林希逸 著
文物出版社
2020-01
全新
¥95.20
素园石谱
[明]林有麟 著
文物出版社
2020-01
全新
¥95.20
深圳文物志
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编
文物出版社
2005-01
全新
¥100.64
田螺山遗址自然遗存综合研究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文物出版社
2011-05
全新
¥102.00
花甲闲谈
[清]张维屏 著;[清]叶梦草 绘
文物出版社
2020-01
全新
¥102.00
硃订琵琶记
[元]高明 著
文物出版社
2020-01
全新
¥102.00
藏族传统书法艺术是藏民族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艺术圣殿中的一株奇葩。藏族传统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技艺精湛、流派众多。它有独自发祥孕育、发展演绎、成形定性的清晰脉络和事迹物象,在独特的地域性、鲜明的民族性中,还贯穿着悠久的历史性、其源头可追述至距今3000年-4000年前的西藏古象雄文明时期。
耷·琼培 著;中国唐卡文化研究中心 编 / 文物出版社
该书共计考释春秋时代地名1210条。其考释体例,就春秋列国而言,先列举其国姓氏、渊源、迁都情况、存灭情况等,再略述其疆界范围。其下则分都城、水以及与水相关地名、山、道路、关塞、城邑与地等。各国相关地名则分别归类于其下。
黄鸣 著 / 文物出版社
先秦文学批评乃中国文学批评思想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先秦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多个文化发展高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以及夏、商、周三代灿烂辉煌的文化,这些至今令无数中华子孙倍感自豪与骄傲。无论传说或有文学可考的历史文明,其中均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批评思想。虽然与后世的文学批评相比,先秦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在成熟性与系统性等方面略显不足
谭德兴 / 文物出版社
《汉代墓葬艺术》一书,这是有关早期中国汉代墓葬艺术研究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海外学者对于中国汉代考古所做的为数不多的田野考古调查的成果之一。
让·拉尔蒂格 著;李海艳 译;[法]谢阁兰;奥古斯都·古尔贝·德·瓦赞;秦臻 / 文物出版社
于卓思女士秉承张永昌先生从器形和纹饰入手研究玉器的传统,在整理研究几乎所有已经发表出土玉器资料的基础上,拟选取各时代出土玉器的标准器,细致考察其器形、纹饰,总结时代本质特征,分人纹、龙纹、蟠螭纹、动物纹、组玉佩等类别,以图释典型器的形式,进行精确再现与详细讲解,并辅以变形、变体与特例补充说明,力求以图释构成图谱,形成中国古玉器形纹饰的发展图谱。
于卓思 编 / 文物出版社
以唐代帝陵为中心,讨论了汉唐宋时期帝陵陵园结构的演变,以及汉唐宋帝陵及西夏陵陵地的布局原则。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帝陵有着其内在的承袭和发展的脉络,这不仅表现在陵园结构及其名称的继承上,而且还表现在汉、唐、宋时期对帝陵陵地中诸陵相对位置关系对五音昭穆制度的采用。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翔实的考辨,以唐陵布局为切入点对唐陵制度进行探索,并成功地将唐陵布局的空间跟帝国的统治秩序相联系。认为其核心精神是“斟酌汉魏
沈睿文 著 / 文物出版社
本书为俞伟超先生的友人、学生等为了怀念俞先生而编写的怀念文集,从不同时段、不同角度回忆了俞伟超先生一生为文物考古事业所做的贡献。
中国国家博物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文物出版社
在唐代,北有邢窑白瓷,南有越宝青瓷,都是当日寸极负盛名的窑口,可谓引领青白瓷8寸代。釉下彩在三国B寸期已经萌芽,尔后却出现断层现象。直至唐代长沙宝发明并大量使用釉下多彩,才开创了彩瓷的新时代。而长沙宝铜红釉的发现,则使红釉瓷器的历史提早了数百年之久。 本书生动的向大家展示长沙窑的古拙别致。
刘美观、郑华 著 / 文物出版社
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祖武在开幕式上宣读了李铁映为大会发来的贺信(见附录一);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黄浩涛相继在开幕式上致辞(分别见附录二、三、四);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日本学者秋山进午等在开幕式上就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文物出版社
内容简介: 值郑振铎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北京华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围绕先生生平,将收藏的图书、手稿、书信、照片等实物资料裒编成集。 《肝胆文章和平志业:纪念郑振铎文献图集》分光明道路求索者、文化领域耕耘者、文博事业开拓者、追悼与怀念几部分,将郑振铎先生一生奋斗历程和主要贡献呈现出现,以志怀念。
北京华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编 / 文物出版社
《两宋之际的中国制瓷业/复旦大学陶瓷考古论坛文集》为首届复旦大学陶瓷考古论坛文集,收录了《南宋时期的越窑》《2019年张公巷窑址考古新发现及再讨论》《龙泉窑双面刻划花工艺的流布及相关问题》等文章共13篇,内容涉及浙江、河南、广西、湖南等地的窑业生产情况,对于理顺制瓷业的兴衰变迁具有重要作用。
沈岳明、郑建明 编 / 文物出版社
《动物考古(第3辑)》共收录12篇论文,其中英文7篇、中文5篇,是继2014年出版的《动物考古・第2辑》之后又一本动物考古专辑。文集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文字,没有对原文进行中英文互译。中文撰写的论文附有较长的英文摘要,呈现了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 / 文物出版社
《朱鲔石室》旨在对朱鲔石室画像石及资料的传承与保护,将朱鲔石室画像石考察的结果,包括其地理环境、发现与保存著录的历史状况,画像石所构成的石祠建筑结构以及石祠画像内容等,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整理,并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学术、文化各界研究参考。
蒋英炬、杨爱国、蒋群 著;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 编 / 文物出版社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东部,西安以西330公里。自古由长安沿渭水逆流而上向西是通往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而从麦积山山麓南下则曾是从中原通往蜀地(四川)的主要道路。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编 / 文物出版社
《古代文明(第2卷)》是关于古代考古文明的论文集。其中包括“考古学关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大汶口文化的社会发展进程研究”,“良渚文化的遗址群”,“内蒙古中南部史前石城的初步分析”等。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 文物出版社
《丝路探源:齐国於陵·周村丝绸之路货源地研究》共分为东夷纺织、齐国丝绸、汉代丝路、唐宋丝韵、商城传承等五大部分,以时为序,在梳理山东齐地丝绸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山东丝线发展史以及丝绸贸易的发展变化,进而指出周村於陵作为丝路货源地的重要意义。
张光明 编 / 文物出版社
跨湖桥是景色秀丽的古湘湖中跨越上下湘湖的一座古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在桥的旁边,有一处沉睡了约8000年的古人类遗址——跨湖桥遗址,遗址的文化层就埋在湘湖湖底沉积淤泥的3~4米以下。厚厚的沉积泥细腻且有黏性,可塑性好。由于长期未予疏浚,至清末民国时期,湘湖的大部分湖面已成为滩涂、平原或局部河道。这一区域地势低洼,且东南北三面均为丘陵山脉所围,西南部又临钱塘汀,水患频繁,不利于农田耕作,自20世纪
施加农 著 / 文物出版社
萧山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是一家地方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博物馆设有“瓷器曙光”厅、“历史名人”厅、精品厅、书画厅、多媒体厅和临时展厅。现有藏品4000多件,包括陶瓷、书画、金属、玉石杂件、古籍五大门类。本书主要选择萧山市博物馆等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国有书法精品推荐给社会公众。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 编 / 文物出版社
这本《赏石天缘》从选石,到作品的拍摄,都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书中作品继承传统技艺又有创新,充分利用、材、色、势,精心构思,巧施技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赏石天缘(精)》中的作品大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恬静而生动,抒情而优雅,精美而珍贵,记载着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思想情感、文化底蕴,以及精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
林勋 编 / 文物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关于赵都邯郸城研究的专著,主要试图关注邯郸在旧中国至汉代作为都城的城市建设史,重心是城市建设与建筑布局、城市元素结构与功能、城市岁月与城市日常生活之某种程度的复原与解剖探索。
段宏振 著 / 文物出版社
李枝霞主编的《玉环文物概览》简洁明了地展现凝聚着玉环人民的智慧与魅力、融合着地方历史与本土特色的文化遗存,为玉环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在近几年的文物工作经历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参考玉环地方史志资料的记载,进行深入翔实的再调查、分析和研究后而认真筛选、充实形成的。本书的文字介绍力求通俗易懂,随文附有众多照片图片
李枝霞 主编 / 文物出版社
《从百越土著到南岛海洋文化》力图从百越到南岛的广阔空间内调查、研究,不管是借助林惠祥“亚洲东南海洋地带”概念下的南岛语族起源诸篇,还是红河流域的史前文化与早期方国,华南与太平洋间的“岛夷卉服”、“裸国”社会、“子母船”与边架艇,以及华夏视野“扩展”过程中从百越到南岛的认知,都力图在一个宽广的、跨界的文化单位内思考。
吴春明 / 文物出版社
《创新与启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践》对赣南地区各市、县的革命文物遗迹的保存状况、保护情况及开发利用等进行了介绍。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综述篇、模式篇、经验篇和总结篇。模式篇中全面总结了赣南地区革命文物遗迹的价值及资源分布状况、保护利用背景、保护理念及做法等。模式篇将赣南地区革命文物遗迹的保护经验总结为瑞金
国家文物局 编 / 文物出版社
陕西汉中的城固、洋县一带,传说很早就有青铜器出土。其受到考古学者的注意,始于1955年城固苏村商代青铜器的发现。其后自淆水河到汉江沿岸,出土青铜器的讯息陆续不绝,学术界迫切要求对其情况有较深入的了解。特别是1983年洋县张村所出的牺尊,因其形制、纹饰与早期流散,为美国沙可乐氏收藏的一件几乎全同(参看白克礼:《沙可乐氏藏商代青铜礼器》,1987年),使外国学者的目光也集中到这里来了。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编 / 文物出版社
长城,是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人工构筑物,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工程奇迹,是中华文明的突出见证。长城建筑时间之长、分布地域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其他任何文物都无法比拟的,它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长城整体及其重要节点、段落等相继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依法保护。1987年,长城作为“全人类最令人震惊的文化遗产之一”,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
国家文物局 编 / 文物出版社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 文物出版社
《清明上河图》是明代画家仇英所描绘的明代江南社会的城乡人民生活实景。以卖画为生的仇英与文徵明、唐寅在上流社会的地位十分迥异,他所处的地位低下,熟悉下层社会生活。他的作品所流露的浓浓的生活气息是其他吴门画家所无法比拟的。仇英与张择端一样,在他的《清明上河图》也表现了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场面宏大,气势雄伟,虽然在艺术性和史料价值上难以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提并论。
仇英 著;许乐安、崔陟、李穆 编 / 文物出版社
《潼南大佛保护修复工程报告(2015年)》是对潼南大佛保护工程中各项工作的整理与总结,力争较为全面地反映潼南大佛本体保护相关的前期勘察、现状评估、检测分析、工艺研究、保护修复实施等内容。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编 / 文物出版社
《西安碑林名碑书法艺术赏析》主要内容包括碑石,墓志,造像题记(其它),等。
王冰 著 / 文物出版社
《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收录朱万章先生有关书画鉴藏与美术史论研究文章26篇。 《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作者以长期在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的经历,探研书画鉴藏中的款识、鉴藏源流,并解析陈洪绶、丁云鹏、潘恭寿、华嵒、任熊、王云、居巢、黄君璧等人作品,对启功、苏庚春、梁江等人的书画鉴定与美术鉴藏史学展开深入研究,史实清晰,考据充分。
朱万章 著 / 文物出版社
一座现代化城市需要历史的记忆。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更应该珍视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的精神价值、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历届深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20多年来,文物工作者经过辛勤的劳动,以丰硕的考古成果令人信服:
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编 / 文物出版社
[清]张维屏 著;[清]叶梦草 绘 / 文物出版社
[明]唐寅 著;[明]袁宏道 整理 / 文物出版社
本书收录文章分为七组,分别阐述了中国动物考古研究的发展过程、主要成果、现状及在世界动物考古学界的位置;从理论和方法上把握动物考古学研究;论述了家禽起源问题;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古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中原地区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与动物的各种关系等。
袁靖 著 / 文物出版社
《辉腾锡勒草原访古》是一部研究阴山山脉一个特殊地区——灰腾梁的考古学著作。其新颖之处在于,它研究的是一个区域,而不仅仅是一座古城、一块墓地、一处遗址,而是由自然因素与人文历史因素共同合成的自成体系、自我完整的地理单元。这令考古学者感兴趣,也令历史地理学者感兴趣。
张文平、袁永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 文物出版社
《陈耀垣先生传》为陈耀垣先生传记,记叙其青年时代赴美国,投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运动,策动志士,奔走呼号,或筹饷以济义师,或将命以宣主义,为辛亥革命及讨袁、护法、北伐、抗战诸役,为国民党美洲党务及国民政府侨务工作,均贡献良多。
黄健敏 著;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 编 / 文物出版社
《2015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成果集》是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2015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成果汇编成集,编辑出版。共收录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成果。其中,考古发掘现场脆弱遗迹可控去除临时固型材料研究、干缩变形木质文物润胀复原关键技术研究等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文物保护的科学创新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国家文物局 / 文物出版社
《东北新石器时代》收录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性论文36篇,论题涉及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迹、遗物、文化内涵等多方面,如早期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均有深入的研究,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同时反映出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研究史。
中国社会和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编 / 文物出版社
《禹功》为武汉市晴川阁博物馆组织编辑的学术论文集。全书分为“大禹遗迹新探”“大禹九州逸史”“大禹文化传承”“诗文”四大部分,重点蒐集和整理了与大禹活动有关的考古新发现、大禹九州的文献记载、大禹文化现象等,旨在传播“敢为天下先”的大禹精神。
刘国斌 编 / 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