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青铜器研究(增订版)》选辑了李学勤先生近三十年来所写的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论文,总共七十余篇,其内容主要是论述了新出土或发表的商周以至战国青铜器的论文。 李学勤,1933年生于北京,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西北大学等兼职教授。
作者:
李学勤 著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
9787102070216
出版时间:
2016-02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4页
字数:
2千字
《青铜器入门》第一节是总括式的导论,第二、三节则介绍方法和材料,希望读者能予利用。第四至九节,按大的时代顺序叙说青铜器的兴起和演进,第十节补叙中原以外的器物,第十一节择要介绍秦汉青铜器,最后一节专门介绍青铜器的特殊分支——铜镜。
作者:
李学勤 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085656
出版时间:
2013-05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54页
英文版于1946年出版,全书收录了42件流失海外的中国商、周、汉代青铜器精品,它们现藏于美国芝加哥美术馆。本书前半部分由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东方部主任查尔斯??法本斯??凯莱撰写,主要阐述42件器物的器型特征、铭文、保存情况等,并配有各器物多角度照片及细节纹饰。
作者:
[美] 查尔斯·法本斯·凯莱 著 , 陈梦家 著 , 田率 译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ISBN:
9787515510910
出版时间:
2015-01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2页
字数:
300千字
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所在地,自盘庚遥殷至纣之亡,共有二百七十余年的建都历史。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小屯,自一九二八年正式发掘至今,获得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物气特别是种类繁多、造型奇巧、纹饰瑰丽的殷墟青铜器,集中体现了商代晚期青铜器的制作水平和艺术成就,标志着中国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到来,对西周时期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 编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09336
出版时间:
1997-09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44页
《殷墟青铜器研究》内容丰富,论述精深,从严谨的论证中可以体会到一代考古学大师在学术研究领域深厚的专业学养、睿智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的研究,李济先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收入《殷墟青铜器研究》的六篇报告,即是作者依据殷墟青铜器在地下的原在情形与所在地层及其他地层的相对位置
作者:
李济 著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08077669
出版时间:
2008-04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70页
字数:
498千字
《殷墟新出土青铜器》从现代考古学的视角,以单件器物图、器物局部特写(如花纹、铭文、工艺细节)、器物组合图等形式,配合以准确的文字说明,向学术界提供具有详细考古背景资料的商代器物信息。这是对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殷墟遗址核心价值的有力宣传,对于考古工作者和广大文物爱好者都是极大的喜讯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 编 ,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22055476
出版时间:
2008-10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大16开
纸张:
铜版纸
页数:
451页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她以品类繁多,造型精致新奇,纹饰缛丽神秘,铸造技术先进完美而闻名于世。由于青铜器在中国古代具有特殊功能,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尽管中国青铜器与周围地区发生过或多或少的联系,但可以肯定地说中国青铜器是独立起源的。
作者:
李建伟 著 , 牛瑞红 著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
9787504440730
出版时间:
2000-0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10页
本书目录简介:中国青铜时代;关于中国初期“城市”这个概念;夏商周三代都制与三代文化异同;从夏商周三代考古论三代关系与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等,张光直先生,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及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院毕业,著有专书十余种,论文百余篇,其中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有《中国青铜时代》、《中国青铜时代》(二集)。
作者:
张光直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12951
出版时间:
1999-09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496页
本书系综合考古、收藏、科技、美术众多领域成就,对中国青铜器学科作全面回顾及系统研究的专著。上编通论从青铜器的起源、发现和研究谈起,对历来各家的青铜器分类与定名作了科学的分析,确定了比较科学、合乎用途和器型的型式分类,并对青铜器的纹饰、铭文、铸造与加工、仿造、伪造与鉴别都作了精辟的阐释。
作者:
朱凤瀚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50555
出版时间:
2009-12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2439页
字数:
2970千字
《中国青铜器全集1:夏商1(竖排版)》选录夏代青铜器二十余件、商代早中期青铜器一百三十余件,其中一些作品为首次面世。中国青铜器经历了产生和最初的发展阶段。夏和商早中期青铜器即是这一阶段的作品。夏、商早中期青铜器,继承了龙山文化陶器的造型和艺术特点,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这一阶段的青铜器,由小到大,从简到繁,由朴素无华到富丽堂皇
作者: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 编 , 文物出版社 编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08896
出版时间:
1996-07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铜版纸
页数:
168页
字数:
100千字
马承源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青铜器鉴定、研究专家。本书收录马承源先生40余年中撰写的40余篇论文,其中既有对青铜器的综合研究,也有对诸多个别器物铭文、纹饰的考释,既有利用铭文、图像结合典籍研究古史的鸿文,也有考古探索的成功记录
作者:
马承源 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33312
出版时间:
2002-12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64页
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著的这本《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课题的一项专题研究成果。本书的内容从考古学的角度对信息全面的西周时期青铜器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分期断代。全书共分五部分,内容包括西周青铜器典型资料、西周青铜器的形制、西周青铜器的纹饰、西周青铜器的分期与断代等
作者:
王世民 , 陈公柔 , 张长寿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11834
出版时间:
1999-11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306页
《国家文物局主持文物博物馆系列教材:中国青铜器(修订本)》由著名学者、青铜器研究的专家、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主编,初版于1988年出版,是国家文物局主持编写的文物博物馆系列教材之一。该书初版受到了文博专业人员和广大业余爱好者的广泛好评,先后多次重印。
作者:
马承源 编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33138
出版时间:
2003-0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77页
字数:
422千字
作者:
王黎君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8213141
出版时间:
2021-0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由三星堆发掘单位和三星堆展示保护单位连手编撰,六百幅未公布的珍贵图片首次展示。本书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是迄今为止有关三星对文物最全面最丰富的图书。书内所收的的文物资料是以前公布文物数量的三倍以上
作者:
三星堆研究院 编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ISBN:
9787545500530
出版时间:
2009-09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8开
纸张:
铜版纸
页数:
799页
字数:
1200千字
所谓青铜时代,在中国即指上古的夏商周三代。以青铜冠名,可见青铜器是贯穿三代文化的核心内容。 从青铜器的产生到大量制造与使用,再到逐渐消失,构成了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的青铜时代。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角,不仅是技术史角度的研究,从政治、经济到战争、祭祀,从礼仪、艺术到巫术、饮食……作者试图以各个侧面的探究还原一个立体的时代模型
作者:
张光直 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42163
出版时间:
2013-03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10页
字数:
380千字
王阳明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史上的关键性人物之一,探究王阳明的思想形成及其心学的传播,越文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滋养作用,而阳明学也帮助越文化走上了新的高度。本书系统探析了王阳明与越地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阐述了越文化、阳明学对东亚文明产生过的深远影响。在倡导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今天,深入探讨越文化
作者:
吴从祥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20391375
出版时间:
2021-07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44页
字数:
338千字
本书是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特色栏目论文选第三册。 沿着《天下越商》、《越文化散论》的成功路径,作者依据绍兴乃至浙江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实际和学报栏目建设的积累,特意从区域文化与乡村治理的角度,分原理探索、路径研究和典型分析三个专题,选编了本书。本书大体上反映了越文化影响下的区域乡村治理的做法和经验
作者:
周一农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16172391
出版时间:
2016-03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6页
字数:
338千字
《越地城池与文化研究》系《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特色栏目系列丛书之四。越文化之中心区域绍兴古城,自春秋越国勾践七年(公元前490)开始筑城建都,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越地城池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作者:
高利华 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20317009
出版时间:
2017-12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2页
字数:
369千字
李先国著的《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研究》引论部分介绍了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的越地现代文学理论著作。主体部分从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赏评论、发展论五个方面考察越地现代文学理论。余论部分从审美与启蒙两个方面论述越地现代文学理论的现代性。
作者:
李先国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20340168
出版时间:
2018-09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63页
字数:
339千字
《六朝文学与越地文化》部分总体观照越地文化的独特因子以及六朝越地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主要从三方面来考察:首先,从历时性来考察越地独特性文化的形成与演变。其次,东晋玄淡自然的审美情趣,形成了六朝独特的名士文化,如玄学与清谈、理佛,对栖居的崇尚等,而六朝名士文化的场域多发生在越地,并对六朝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
渠晓云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010091105
出版时间:
2010-07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1页
字数:
305千字
客观的记录,构成了《越地乡韵》质朴、凝重的基调。无论是湖光山色、自然野趣,还是华美古筑、印象乡民,都让人领略到岁月的积淀之美,感受到“去乡村发现美,用文化提升美”的过程之美。 如果说光与影构成了自然、历史和生活的画卷,
作者:
王彦 著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ISBN:
9787551413046
出版时间:
2016-0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9页
《秦汉越地人物传》收录自秦至汉越地名贤一百五十五人,既有乡土所出,也指异邑寓贤。称为越地,指代汉顺帝永建四年以后会稽郡之别于吴郡者,与明代徐象梅所谓两浙之地相同。本书主要依据两类材料:正史和方志。秦汉名贤为本土所出,见于正史方志,径采本传。他邑寓贤,依方志取其越地行迹。
作者:
余全介 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8090711
出版时间:
2011-09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0页
字数:
230千字
《魏书》是一部记录北魏一朝的断代纪传体史书,作者魏收。全书分本纪十二篇。凡十四卷,列传九十二篇,凡九十八卷,志十篇,凡二十卷。其中包含一些子卷,总数为一百三十卷,不计子卷为一百一十四卷。 全书完成于北齐天保初年,搜罗史料翔实丰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魏书》成书后,渐有散佚,至北宋时期,全阙者二十六卷,不全者三卷。魏收之后,学者利用《北史》和《高氏小史》补残缺卷次。
何德章、冻国栋、魏收、唐长孺 校 / 中华书局
《周书》50卷,包括帝纪8卷、列传42卷,是唐朝令狐德棻主持编撰的官修纪传体正史,记述了从公元534年北魏东西分裂到581年杨坚代周建隋为止48年的西魏、北周史。 中华书局1971年点校本《周书》,由唐长孺先生负责,以清乾隆武英殿本为底本,与三朝本、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金陵书局本以及百衲本六个版本互校,同时通校《册府元龟》和《北史》中的有关部分,并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令狐德棻 / 中华书局
《陈书》三十六卷,包括帝纪六卷、列传三十卷,是唐朝姚思廉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南朝陈王朝自开国至灭亡三十三年的历史,是完整传世的陈朝史籍。中华书局一九七二年点校本《陈书》,以商务印书馆据宋大字本影印的百衲本为底本,与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互校,择善而从,同时还参考了《南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书的有关部分,并吸取了前人研究成果。
王仲荦 点校;姚思廉 撰;郑小容 主持 修订;张维华;景蜀慧 / 中华书局
《旧五代史》150卷,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书,原名《五代史》。后世为与欧阳修所撰《五代史记》相区别,称薛史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宋后流传渐微,约在明清之际亡佚,今所见者为清代学者邵晋涵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辑佚书。《旧五代史》主要删削五代各朝实录而成,由于五代实录今均已失传,《旧五代史》因大量保存了实录遗文而具有重要价值。
[宋]薛居正 / 中华书局
《金史》为元朝脱脱等修纂的官修纪传体金代史,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1卷,全书135卷,另附《国语解》一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建立和灭亡百余年的历史。
脱脱 著 / 中华书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全书一百三十卷,其记载始于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时期,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唐]司马贞索隐 著;[汉]司马迁 撰;[宋]裴骃 集解 / 中华书局
《周书》50卷,包括帝纪8卷、列传42卷,是唐朝令狐德棻等编纂的官修纪传体正史,记述了从公元534年北魏东西分裂到581年杨坚代周建隋为止48年的西魏、北周史。 中华书局1971年出版点校本《周书》,由唐长孺先生负责,同时通校《册府元龟》和《北史》。本次修订,充分吸纳原点校本的成绩。原点校本撰有校勘记1451条,删除旧校78条,新增319条,总计出校1692条,修订改补原校多条,修改标点数百处。
作者:
[唐]令狐德棻 等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167184
出版时间:
2024-08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全书共130篇。1959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等著名学者,对《史记》进行分段标点,并以方圆括弧来表明字句的删补,形成新中国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史记》点校本。2007年,中华书局再次组织点校本修订工程,不仅作了复核和补充,还改变了方圆括弧的校勘形式;对原标点一一复核,进行修改和统一,以期达到新时代古籍整理的最高水准。
顾颉刚 领衔 点校;[汉]司马迁 撰;[宋]裴骃 集解;赵生群 主持;[唐]司马贞 索隐;[唐]张守节 正义 / 中华书局
《远古之花:甘肃省博物馆彩陶精品》是甘肃省博物馆藏彩陶精品在福建厦门陈嘉庚纪念馆展览的图录,遴选了甘肃省博物馆藏彩陶精品129件,基本涵盖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各个历史文化时期,集中展现了中国悠久而璀璨的古代文明瑰宝.对于读者了解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精品以及中国彩陶文化大有裨益。
贺春旎 编 / 文物出版社
北碑的代表作品集中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群,现存碑碣和造像题记多达三千六百,其中北魏造像题记约有二千。巩县石窟寺群造像和题记,与龙门造像几乎同时,其形制及艺术风格,也与龙门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书法家马健中编著的《巩县石窟北朝造像题记六品》考察搜集整理编印造像题记的工作。
马健中 编 / 中州古籍出版社
宋代的蓄婢养妓制度均较各个朝代为鼎盛,贵族官僚阶层的纵淫冶游之风十分昌炽,不仅带坏了世风,影响了文化,还对政治的腐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加速了有宋王朝衰败灭亡的步伐。《宋代社会顽疾:蓄婢养妓》作者孙顺霖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宋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甚至文化方面的弊端,揭开这个扑朔迷离的封建王朝黑暗的一角,暴露给世人,或鉴戒,或猛醒。
孙顺霖 著 / 中州古籍出版社
《墨子》是研究先秦墨家学派及其创始人墨翟思想学说的重要著作。本书是晚清著名学者孙诒让“覃思十年,精心结撰”(吴毓江语)之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古籍整理专家孙启治先生对其做了精心整理,校勘文字讹误,断以新式标点,非常方便读者使用。本书除了包含《墨子》71篇正文外,还有多篇附录,包括序跋、考证、杂撰及《墨子后语》等,为读者进一步研读提供了宝贵资料。
孙启治 点校 / 中华书局
13―14世纪,在海、陆丝绸之路广泛拓通的背景下,中外交流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中国被世界广泛认知的同时,世界的轮廓在中国人印象中也略见清晰,这种情形主要体现于当时极为繁荣的纪行创作当中,本书即研究、反映了此类历史事实,为当下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历史研究支撑。
邱江宁 著;邱江宁 编 / 浙江大学出版社
南宋临安城包括皇城和外城。与北方平原方正的城市形态迥然不同,临安城襟江带湖,依山就势,是南方山水城市的典型代表。由于城市南部和西南部为地势较高的丘陵地带,北部和东南部为平原水网地带,加上历史上形成的传统城市行政中心所在,以及南渡之初政局的动荡,故南宋皇城也建于地势较高的凤凰山东麓,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制度中别具特色的南宫北城的城市布局。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 编 / 文物出版社
作者:
河北博物院 编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83626
出版时间:
2024-06
作者:
深圳博物馆
出版社:
文物初出版社
ISBN:
9787501080625
出版时间:
2024-09
本书从考古和文献的角度讲述了扬州大运河鲜为人知的历史,主要内容有古邗国的概况、古邗沟的开凿;汉代建都扬州的刘氏诸侯王以及他们的墓葬;隋炀帝与江都兵变、隋炀帝墓和出土的精品文物;瓜洲运河的兴衰、瓜洲镇的大事记、天中塔与曹寅的故事、高旻寺行宫与康熙皇帝的故事;大运河边上忠烈史可法的故事,史公铁炮得而复失的原因和经过;大运河世界遗产点盐宗庙的前世今生;大运河边极致美食富春茶点的旧事。
作者:
李智
出版社:
河海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3091348
出版时间:
2024-08
首次以超清彩图著录新蔡战国封泥一百五十四方新见中国古代封泥多角度超清微距亿级像素古人指纹清晰可见。收近年河南新出古代封泥154件,辑封泥照片、拓片、释文等。
作者:
王臻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45190
出版时间:
2024-10
本书以秦汉帝国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试图证明中华帝国的建立是一个基于网络的过程,展现了长江以南早期区域间交流的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中华帝国扩张的方向。
【俄】 马硕 / 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
本书编委会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ISBN:
9787546976822
出版时间:
2016-01
《清末民初铁路史料汇编》收录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底(1898年1月)至三十年十月初(1904年11月)铁路档案、民国二年(1913)至十一年(1922)铁路档案和民国五年(1916)编印的《中国铁路借款合同全集》。
作者:
刘艳 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59871466
出版时间:
2024-08
本次出版,采取图文左右对照的方式,先灰度影印日记正文原稿,再附以点校文字。日记中涉及的人物、事件、作品、报刊等,择要加注说明。这两本日记后面还附有苏雪林存款记录、书籍目录、通讯录、借书记录、收支记录等,这些对于名人故居考证、城市史、社会经济史、日常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是极难得的一手资料,编者也将这些内容整理成表格,作为“附录”。
作者:
苏雪林撰;周荣主编,戚慧副主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59868244
出版时间:
2024-10
继整理出版《访问拉美日记:阮章竞手稿二种》之后,此次出版《太行山笔记:阮章竞手稿四种》继续整理阮章竞1937年12月北上太行山,担任八路军总部太行山剧团艺术指导员、团长期间的手稿四种。这四种手稿为《民间语言记录》《乡间记事》《土改纪事录》《重回太行山笔记》,其中前三种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阮章竞在太行山地区的记录,最后一种则为1963年阮章竞为给自己的长篇小说寻找素材而重回太行山进行的座谈记录。
作者:
阮援朝 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59871145
出版时间:
2024-08
本书力求在全面收集4—10世纪墓葬、石窟寺等考古材料及国内外文博机构收藏品中与毡帐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材料的基础上,对毡帐的地域分布与时代特征进行探讨,通过对毡帐的分类研究从而划分出毡帐的谱系:圆形毡帐和方形毡帐两大系统,并对其发展源流试做讨论。
作者:
程嘉芬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010241562
出版时间:
2023-03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包含十篇论文,对萨珊波斯的政教关系、法律文书和祆教风神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穆格山粟特文婚约及中古粟特女性的法律地位进行了研究。
作者:
张小贵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522735863
出版时间:
2024-08
版次:
1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