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物语丛书共靠前辑共包括十本,分别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故事、汉阳陵文物故事、碑林博物馆文物故事、昭陵博物馆文物故事、乾陵博物馆文物故事、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文物故事、西安博物院文物故事、汉茂陵博物馆文物故事、法门寺博物馆文物故事、秦兵马俑博物馆文物故事等
作者:
李炳武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ISBN:
9787554134382
出版时间:
2018-1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14页
字数:
137千字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作者:
杜廼松 著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16327
出版时间:
2005-0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5页
字数:
100千字
《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藏古拓本选编(青铜卷)》以国家图书馆收藏的陈介祺收藏的铜镜拓片为主要内容,陈介祺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收藏家、鉴赏家。他的藏品时代久远、种类齐全、数量巨大。所藏器物上溯夏商周,下至元明清,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藏古拓本选编(青铜卷)》所收铜镜拓片大多是汉晋时期的铜镜
作者:
冀亚平 编 , 曹菁菁 编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807153900
出版时间:
2008-0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8页
背景:近年,包括甲骨文、青铜器与金文、简帛等在内的出土文献成为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研究热点,学术界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与精力。今年5月*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还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
作者:
邹芙都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523938
出版时间:
2017-0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84页
字数:
550千字
深圳博物馆联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等单位举办的“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展览,共展出各类青铜文物182件(组),是国内近年来少有的青铜器大展。《周邦肇作 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是此次展览的图录,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此次展览的182件(组)文物
作者:
文物出版社 编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57306
出版时间:
2018-10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8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4页
本书为山东龙口归城周代遗址中美联合考古调查和试掘的中英文双语考古科学报告,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共分为十章,集中总结归城周代城址2007年到2011年中美联合调查的收获,并就有关方面进行研究。下编包括五章,总结归城乃至龙口地区1896年至2006年之间已有的考古发现,主要是青铜器和玉器的发现。
作者:
李峰 , 梁中合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583963
出版时间:
2018-09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044页
字数:
2000千字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她以品类繁多,造型精致新奇,纹饰缛丽神秘,铸造技术先进完美而闻名于世。由于青铜器在中国古代具有特殊功能,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尽管中国青铜器与周围地区发生过或多或少的联系,但可以肯定地说中国青铜器是独立起源的。
作者:
《中国传世文物收藏鉴赏全书》编委会 编
出版社:
线装书局
ISBN:
9787801065667
出版时间:
2006-01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8开
纸张:
铜版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资渠道的拓宽,人们收藏、鉴赏文物的兴趣日益高涨。作为文物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中国古代青铜器自然是收藏家和鉴赏者首选的目标。 由于年代久远,且真伪混杂,使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鉴定和辨伪工作变得异常困难,加之文字等方面的障碍,要真正鉴赏一件器物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作者:
徐昌义 编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1416839
出版时间:
1998-04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1页
字数:
125千字
作者:
尹盛平 编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06045
出版时间:
1992
《北方草原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青铜时代至早期匈奴时期》主要探讨长城地带中段青铜文化、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及早期匈奴文化与欧亚草原相邻地区相关文化的关系问题。作者以中国北方不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为重点,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物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从而探索各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之间的文化联系及其代表性器类的演进、起源等问题。
作者:
民岳斯图 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213471
出版时间:
2008-03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0页
字数:
540千字
本书是对新疆哈密地区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居民体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全书从人口学、人体形态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与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视角,对哈密地区发现的天山北路墓地、拜其尔墓地、黑沟梁墓地出土的人类遗骸标本进行了全面考察。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人类学与考古学研究成果,总结了这一时空框架内,该地区古代人类体质特征存在着从初期同化、融合*终走向多元并存的规律。
作者:
魏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528841
出版时间:
2017-0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中国青铜器(西班牙文)》以清晰、生动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中国古代灿烂的青铜文化。透过那一件件珍贵的青铜器物,人们仿佛可以聆听到来自遥远的青铜时代的声音,感受到那一时代独有的风貌。青铜器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重要的飞跃。
作者:
李松 著 , 杨林常 译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ISBN:
9787508519357
出版时间:
2011-0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8页
字数:
100千字
《中国青铜器概览》内容包括:楚庄王问鼎中原、风胡子讲述中国青铜器的起源、中国伟大而辉煌的青铜时代、青铜冶炼的曙光、炉火纯青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青铜器的发展阶段、林林总总、异彩纷呈的青铜器、星罗棋布、百花齐放的青铜文明等。
作者:
熊也 编
出版社:
巴蜀书社
ISBN:
9787806591017
出版时间:
2000-08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152页
《容庚青铜器学》上编分十一章,第一章主要揭示《商周彝器通考》在青铜器着录史上的学术价值,并对其中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加以讨论。第二、三章主要是对《金石学》、《殷周青铜器通论》两部青铜器着作在容老青铜器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进行论定。第四到九章主要是对容老的青铜器研究成就进行总结
作者:
陈英杰 编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ISBN:
9787507747775
出版时间:
2015-10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84页
字数:
998千字
在国内,博物馆藏品以及出土物虽然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研究,但是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基本上保持着几十年前的状态,鲜有精品、奇品补充,不思提高、不考虑更新,也更谈不上进一步弘扬中国青铜文化。与国外众多机构甚至个人对每一件青铜器的无限兴趣形成鲜明的反差,国内这边不但不引以为戒,反而是持续发酵着形成外流的条件。
作者:
余念忠 编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
9787807458326
出版时间:
2011-09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12页
字数:
360千字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代,随着商周礼乐制度的衰落,青铜礼乐器逐渐被日常生活用器所替代,青铜时代结束。秦汉以后,礼乐制度不复存在,青铜制造并未停止,而是更多地进入了日常生活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故宫博物院收藏青铜生活用器不但数量多,时代完整,且品类丰富,其中都属于青铜器中这精品。
作者:
杜逎松 编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2386659
出版时间:
2008-02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16开
纸张:
铜版纸
页数:
238页
作者:
彭裕商
出版社:
巴蜀书社
ISBN:
9787806594537
出版时间:
2003-02
本书介绍了云南青铜时代的众多考古发现,包括史书上的滇国、青铜器展开的历史画卷、滇人的服饰与装束、滇国的经济与生活、建筑与生存环境、音乐舞蹈及铜鼓等内容。
作者:
云南省博物馆 编 , 陈浩 撰文 , 邢毅 撰文
出版社:
云南民族出版社
ISBN:
9787536740051
出版时间:
2008
《春秋许公墓青铜编钟研究/中国音乐考古丛书》以春秋时期许公墓青铜编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2年发掘的许公墓中纽种、甬钟、鎛钟等三十余件出土乐器的研究,旨在揭开周初许国历史的面纱。《春秋许公墓青铜编钟研究/中国音乐考古丛书》以许国在春秋时期的地理特点和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所处的地位为背景,
作者:
陈艳 著 , 王子初 编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
9787103056783
出版时间:
2019-05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0页
本书共收学术论文(含提要)40余篇,分别就南方丝绸之路的内涵、功能以及开通年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南方丝绸之路与早期中外关系,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作者:
凉山州博物馆 编 , 肖先进 主编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23080
出版时间:
2007
《青铜十大冷门投资与收藏》从夏、商、周三代青铜器中一些与收藏热点“礼器”关系不大的『冷门』青铜器,以及秦汉以后历代古铜器中的『冷门』铜器品种中择出十种作为典型代表:一、铜弩机;二、铜车马器;三、铜玺印;四、铜牌符;五、铜摇钱树;六、青铜剑;七、道教铜像;八、铜面具;九、铜带钩;十、铜鼓。
作者:
李彦君 编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
9787514905724
出版时间:
2013-0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铜版纸
页数:
120页
字数:
50千字
《中原地区两周随葬青铜礼乐器制度研究》通过对考古发掘的两周随葬青铜礼乐器等实物资料的研究分析,论述了两周时期随葬青铜礼乐器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不同时期随葬青铜礼乐器组合的变化,并通过实证和文献相结合的方法阐释了青铜礼乐器随葬制度与贵族身份等级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者:
杨文胜 著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ISBN:
9787534778520
出版时间:
2016-05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4页
字数:
430千字
内容简介:一、本书所收录青铜器,除“亚獏”提梁罐外,均为晚商都邑殷墟遗址科学发掘出土,共计九十四件。器类包括青铜容器、乐器、兵器和印章,时代分属殷墟文化二、三、四期。二、全书重视青铜器的出土单位,同一单位所出青铜器集中编排。再依据殷墟考古学文化分期,将各考古单位编排顺序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
9787547918616
出版时间:
2018-09
《中国青铜乐钟研究》是一篇隶属中国音乐史方向的博士学位论文,其意在探索我国青铜乐钟的发生、发展、演变,直至辉煌、衰落,而后重获“新生”的历程。全文依据乐钟的发展脉络,共分五部分进行了论述:首先,在探索青铜乐钟的发生与初期阶段乐钟的编列问题上,回溯了自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晚商时期钟类乐器的起源和演变
作者:
陈荃有 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
9787806921333
出版时间:
2005-05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4页
字数:
159千字
近现代对青铜器的发掘更是引人注目,许多都是重要青铜器,有关方面大多出版了简报、图录、研究文章等,取得了很多成果。从多维视角考察,近年来青铜器与金文研究的成果是多方面的,仅简略明确几点:第一,进一步明确了中国“青铜时代”的时代范围为夏、商、西周、春秋。
作者:
杜廼松 著
出版社:
印刷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514208214
出版时间:
2013-04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3页
字数:
350千字
楚系青铜器研究是我国考古学、历史学研究领域中一项重要学术课题,此前尚无专著对此进行论述。《楚系青铜器研究/荆楚文库》是我国“第一部对楚系青铜器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提供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和取得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的功力和研究水平”。
作者:
刘彬徽 著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556425976
出版时间:
2019-02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45页
《旅顺博物馆馆藏文物选粹:青铜器卷》是旅顺博物馆藏品的一个选本,从馆藏众多青铜器作品中精选了有代表性的青铜器精品119件套,依据器物的用途和出土地,分为食器、酒器、量器、兵器、乐器、杂器六个部分。在编辑时,尽可能将每个部分中的同类器物进行归类,并按照时代顺序排列。
作者:
旅顺博物馆 编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24896
出版时间:
2008-09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173页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自清代道光年间(公元1849年)出土之后,历经坎坷,颇多传奇,为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该鼎内壁铸有铭文19行,为研究西周奴隶制度、分封制度的重要史料,向为史学家所重视。其书法体势严谨,结字、章法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端严凝重,雄壮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饬中又见灵动
作者:
唐友波 著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7134294
出版时间:
2020-0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24页
字数:
182千字
《青铜器学步集》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论文集,主要涉及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研究。《青铜器学步集》图文并茂、学术价值较高,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书中不少篇章在各杂志上已经发表,结集出版,对于系统研究三代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
李朝远 著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21178
出版时间:
2007-08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49页
《城洋青铜器》是对陕南城洋地区出土青铜器进行整理和研究的专题报告。书中内容主要有城洋青铜器出土情况、城洋地区馆藏相关器物及相关问题研究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城洋地区历年来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作了全面公布;第二部分介绍了城洋地区馆藏的相关铜器和陶器资料;第三部分从考古、科技等几个方面,对城洋青铜器进行研究。
作者: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编 , 陕西省文物局 编 , 赵丛苍 编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180315
出版时间:
2006-08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3页
字数:
780千字
青铜时代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主要的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器的时代,是人类物质文化发展史上继石器时代之后的第二个时代,是人类使用金属的第一个时代,在青铜时代,青铜器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占有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最主要的文化因素,因此,人们才称人类历史上的这个时代为青铜时代。南与东南地区的青铜文化六云南的青铜文化
作者:
李先登 著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ISBN:
9787507831351
出版时间:
2009-1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61页
字数:
100千字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的地区。唯有中国这个国家,既可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中国和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历久而弥新。
作者:
李先登 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022354
出版时间:
1998-12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2页
《国宝档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观众喜闻乐见的讲故事方式,深入浅出地把专业性极强的内容做成了让人看得懂,感兴趣的节目。《国宝档案》自开播以来,深受大众喜爱,目前已播出了内容主要有国家各级博物馆的文物精品,古迹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
《国宝档案》栏目组 编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ISBN:
9787516215173
出版时间:
2018-04
版次:
1
装帧:
软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21世纪第一次重大考古发现——宝鸡眉县杨家村窑藏西周青铜器,一举创下了中国现代考古史上的8个“第一”国家领导人誉之为“旷世国宝”。 文物出土49天就在北京举办《盛世吉金——中国·宝鸡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首展》,并由五宁贤等5位文物发现人为之剪彩,创造了中国新出土文物赴京展览史上的又一奇迹
作者:
张润棠 编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ISBN:
9787806287774
出版时间:
2003-1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0页
字数:
105千字
《陈佩芬青铜器论集》为著名青铜器研究学者陈佩芬先生的学术文集,内容主要涉及中国青铜器的相关研究以及为中国青铜器专著所作的序跋。附录部分还收录有其所作上博简的释文和注释。对于了解陈先生的生平及研究脉胳很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作者:
陈佩芬 著 , 丁一民 编
出版社:
中西书局
ISBN:
9787547509388
出版时间:
2016-08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21页
字数:
820千字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特别是瓷器之类古玩的鉴定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群众性的活动,《鉴宝:青铜器鉴定秘要及市场平估》由著名的古玩鉴定专家牛福忠先生编著,他有着丰富的实际鉴定经验,《鉴宝:青铜器鉴定秘要及市场平估》以图文并茂、鲜明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青铜器的发展、分布、特征以及鉴定方法,是一本古玩鉴定的入门读物
作者:
牛福忠 著
出版社: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ISBN:
9787531812425
出版时间:
2005-05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236页
海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本书收集了作者对海岱地区古文化进行研究的三十余篇论文。这些文章从年代上讲,跨越了龙山时代晚期到东周时期两千多年的时间,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的青铜时代;从地域上来讲,则是以海岱地区为主,同时兼顾了与海岱地区自在地域上或文化上有密切联系的邻近地区。
作者:
方辉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0733456
出版时间:
2007-03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98页
字数:
393千字
《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选取甘肃礼县,陕西陇县、宝鸡、凤翔地区出土的秦早期青铜器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等技术手段,对其金相结构进行观察,测定其中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铅同位素组成以及物相结构,
作者:
贾腊江 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318459
出版时间:
2011-07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36页
字数:
216千字
作者:
杜廼松 著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ISBN:
9787800471711
出版时间:
1995
《三峡地区春秋战国至汉代青铜器科技研究》运用科技考古学方法,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离子源型质谱仪(IMS)、X射线衍射仪(XRD)等现代科技分析手段,结合观察比较与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三峡地区青铜器冶铸工具、范铸工艺、合金配比、金相分析、表面加工工艺、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等进行了综合研究
作者:
杨小刚 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386250
出版时间:
2013-09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75页
字数:
260千字
流行于商周时期至秦汉时代的中国青铜器, 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本书选取各时代的代表性的器物,进行讲述。 深入解析包括其制作工艺、审美内涵、文化价值, 发掘其流传中的有趣故事, 使读者能够对其有全方位的认识,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
作者:
莫阳 著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
9787102082837
出版时间:
2019-08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9页
字数:
100千字
中国青铜器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 在那个时代,中国青铜器曾经独步古代艺术世界的舞台,其型制之恢硕,器类之繁多,铸造之精美,纹饰之华丽,远非其他地区的青铜器所能比拟;其在等级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之高,作用之重要,也远非一般的日用器所能望及。正是繁复精密的古代礼制,赋予了中国古代青铜器高雅的生命力。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编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ISBN:
9787536814431
出版时间:
2007-0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56页
字数:
180千字
Chinesebronzeswerenotonlythedailyutensils,worktoolsandweaponsofthepeopleofancienttimes,butalsoexquisiteworksofmastercraftsmenwhichhavebeenhandeddown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Theirbeautifuiforms.
作者:
李学勤 著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ISBN:
9787119048703
出版时间:
2007-0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3页
《东北与北方青铜时代》收录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东北与北方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代表性论文二十几篇,论题涉及东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遗迹、遗物、文化内涵等多方面。学者们在对区域考古学文化深入探讨的同时,也对不同区域之间考古学文化的相互联系与各自的发展轨迹进行了考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东北地区青铜文化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作者:
中国社会和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编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44597
出版时间:
2016-04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04页
《大家丛书·马承源传:青铜大家》的主人公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文物专家马承源。马承源是浙江镇海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他在学生时代即参加学生运动,并于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上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陈列研究部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
作者:
张瑶 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14121202
出版时间:
2014-05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2页
字数:
122千字
《晋西商代青铜器》搜集整理了自1938 年至今出土于晋西高原、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的商代青铜器和部分金器共220 余件(组),详细客观刊布了这些资料,并从铸造工艺、合金成分、铅同位素比值等方面对部分青铜器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另外,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类对比研究,重新分析了青铜器年代和文化因素,讨论了文化谱系与相关族属问题
作者:
韩炳华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525765
出版时间:
2017-11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字数:
810千字
张大可先生,1940年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先生是当代《史记》研究的一座高峰。他从学生时代起开始研究《史记》,至今在学术界独树一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出版《史记研究》个人论文专集的学者。
作者:
【西汉】司马迁 撰,张大可 注译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
9787514936018
出版时间:
2023-12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本书记述内容上起距今大约一万年的小黄山文化,下迄1949年5月绍兴解放,涵盖近一万年来,尤其是绍兴建城2500年来绍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发生的沧桑巨变,并生、居、仕、游于此的一些名人。
作者:
绍兴市档案馆 编 , 车炼钢 主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
9787532277773
出版时间:
2012
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青铜器艺术的发展以及艺术特点、种类和艺术价值,收集了从先秦至清代晚期的相关青铜器精品图片2500多幅。
作者:
韩欣 主编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806962299
出版时间:
2005
作者:
李学勤 著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ISBN:
9787119014135
出版时间: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