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如何从北方边陲发展为全国首都的?考古工作者是如何从地下之城破解北京前世今生的?拨开历史的云雾,走进《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北京历史深厚悠长,历经朝代更迭与城市变迁,发展成当今的现代化大都市。《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以考古发现的角度从时代的演变讲述北京城的历史变迁。全书以西周燕都、汉代燕地、唐幽州、辽南京、金中都、金陵
作者:
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
9787559664082
出版时间:
2022-09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4页
字数:
250千字
丝绸之路,是商业贸易之路,也是东西对话之路,是友好往来之路,更是文化交流融合之路。本书作者从西安、碎叶、撒马尔罕、布哈拉、伊斯坦布尔,带领大家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古代文明现场;并通过自己考古生涯中值得铭记的经历, 比如青海都兰吐蕃大墓的发掘,对海底沉船“黑石号”的探密等等,看考古现场,读出土文物,亲眼见证遥远的历史,亲手探索未知的文明。本书有大量考古现场照片及精美文物照片,是不可多得的考古视觉盛宴。
作者:
齐东方 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152609
出版时间:
2021-09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7页
字数:
99999千字
100年前,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认知还停留在:把神话里的三皇五帝作为历史的开端,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历史,中原以外都是蛮夷之地。然而自1921年现代考古诞生之后,重大考古发现遍地开花,每一次都重建着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1921年,仰韶文化的发现,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1928年,殷墟甲骨的考古发掘,将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前到商代
作者:
读客文化 出品 , 岳南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55912002
出版时间:
2021-12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784页
字数:
600千字
佛 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历时千年兴灭,在中华大地留下了大量的石窟寺、佛寺等遗迹,创造出为数众多的精美造像、壁画等文物,成为历史时期考古学的一项专门分支,成果显著。除了敦煌莫高窟、法门寺地宫等的考古发现,云冈、龙门、炳灵寺、麦积山等闻名于世的石窟群,近些年在山东青州,河北曲阳、邺城等地出土的造像窖藏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
杨泓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72740
出版时间:
2022-01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2页
字数:
300千字
中原文明是如何崛起的?,约公元前3500年后的千年时间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还邦国林立。那是个“满天星斗”的时代。到公元前1800年前后,二里头文明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各区域的文明因素,终崛起,开启了王朝文明的新时代。,尧舜禹到底存不存在?,尧舜禹时代在考古学上并非无迹可寻。晋南临汾发现的陶寺文化礼器丰富,社会结构复杂。
作者:
读客文化 出品 , 许宏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55912491
出版时间:
2022-03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389页
字数:
236千字
《考古笔记》是李零在疫情期间阅读考古学史相关书籍所写下的读书笔记,分为《考古研究大历史》《我身边的考古学史》《魂断蓝山》三篇。上篇从博物馆说起,围绕“考古学”展开;中篇先后聚焦考古学领域的核心人物夏鼐、苏秉琦、张光直,围绕他们各自所持的观点及著作展开;下篇聚焦李零与之惺惺相惜的考古学家柴尔德,阅读了柴尔德的五部传记,“魂断蓝山”所暗示的
作者:
李零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
9787807683957
出版时间:
2023-09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804页
字数:
598千字
《入山与出塞》收录李零考古艺术史论文二十九篇,分为“写在前面的话”“翁仲研究”“有翼神兽研究”“早期艺术中的宇宙模式”“早期艺术中的神物图像”“淅川楚墓研究”“楚国铜器研究”与“读书偶记”八部分,探讨课题牵涉广泛、丰富多元。文章内容多由考古遗物遗迹入手,结合历史学、艺术史与古文献学等研究,以小见大,探究表象之下的渊源流变。
作者:
李零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71071
出版时间:
2023-04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554页
字数:
456千字
不要问我是谁,也别要求我一成不变:这是一种身份的伦理;它决定着我们的身份证件。但愿它让我们在写作时获得自由。――福柯,《知识考古学》犹如思想的空中楼阁,以非连续性、断裂、差异的考古学反对连续性、起源、总体化的观念史,通过对话语形成与陈述进行分析,呈现作为主体的“人”和知识在话语实践中被建构的过程,深入剖析“人之死”的主题,最终建构一种基于“话语实践―知识―科学”的考古学。,此次推出的是全新中译本。
作者:
米歇尔·福柯 著 , 董树宝 译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71873
出版时间:
2020-09
版次:
4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80页
字数:
182千字
本书首先溯源文化的演化过程,确立文化的三重结构;然后溯源中国文化形成的经济基础,分析中国文明形成的格局;最后深入到文化基因的层面,探索中国文化的渊源,结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探讨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问题。
作者:
陈胜前 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0292915
出版时间:
2021-04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80页
字数:
242千字
本书是日本考古学家冈村秀典研究云冈石窟的专著。作者参照中日两国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中国的考古新发现,综合运用样式学、图像学和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云冈石窟主要洞窟的具体年代、信仰内容及其源流、窟内尊像配置所体现的观念、北魏时代武周山石窟寺全景的复原等做了深入细致的考证分析。
作者:
[日] 冈村秀典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20120411
出版时间:
2021-10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是一本以考古视角呈现5000年中华文明的通识读本。精选15个代表中华文明的大遗址,包括殷墟、三星堆、良渚、秦始皇帝陵、南海I号、长城等,涵盖都邑、陵墓、水下、高原、沙漠、窑址等众多场景,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全彩呈现
作者:
许宏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
9787521736168
出版时间:
2021-11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408页
字数:
360千字
本文集是北京大学考古系师生对某些考古专题的研究及遗址的调查发掘报告成果汇编。本集内容主要涉及新石器、商周、秦汉、隋唐诸时期某些考古专题研究,包括居址、墓地、文化、古文字、瓷窑、玉石器工业等方面,并有三处遗址的调查发掘报告。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 编 / 科学出版社
本书把实地考察、语文学研究和各种文献资料的考证综合起来,描绘了一幅古代欧亚大陆,各族文化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使传统的西北史地之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林梅村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文物出版社 编辑 , 光复书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 / 文物出版社
本书收入4篇考古发掘报告,包括龙山文化、晚商西周、东周、两汉和宋、元、明时期遗址与墓葬的发掘材料。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 齐鲁书社
本书内容包括地理环境,各墓地分布情况墓葬分类及特点,随葬器物等7章并附有大量插图。
湖北省宜昌地区博物馆 编 , 北京大学考古系 编 / 文物出版社
本书收入作者中国史前史的研究及其史料学与方法论、政治生活的缘起、考古学与民族学等10余篇文章。
周 星 著 / 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 编 / 陕西旅游出版社
本书收入了作者对古代雕塑艺术进行史学研究的15篇论文。
刘凤君 著 / 山东美术出版社
美索不达米亚,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是近东文明的摇篮。本书作者在近东近40年的考古生涯中,发掘了一系列重要遗址。书中着重介绍了这一地区的考古阶段、重要遗址及建筑、宗教、墓葬和遗迹、文物等。
[英] 劳埃德 / 文物出版社
1972~1982年间,甘肃省考古工作者调查并发掘了肩水金关、甲渠候官(破城子)、甲渠塞第四燧遗址出土汉简1万余枚。本书所收即是这批汉简中的甲渠候官、甲渠塞第四燧出土部分。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 / 文物出版社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概述了18世纪以来迄今为止世界考古发掘与研究的主要成果。
李连 编著 / 江苏教育出版社
本书包括三部分:《云梦初探》,对楚民族的渊源和楚国历史等问题的论述;《文物散议》,对解放后关于出土的文物进行的研究、考证;《史事商兑》,对历史传说的楚庄王问鼎等问题提出了新论。
顾铁符 编 / 紫禁城出版社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药师岩位于大邑县西北,其中最重要的药师岩造像位于斜源乡盘石村飞凤山山腰,是四川省和成都市重点保护单位。本书是该保护单位的考古研究报告。全书通过大量实地考察,就药师岩造像的来源、雕刻、人物、特色等进行了充分论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李南书 主编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稿是一部历史考古研究文集,收纳了作者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以来发表过的有关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专业性论文35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研究功底。本稿共分历史研究、文物考古、地域文化、工作笔记四大部分,对玉门及其周边的历史文物和文化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整理,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王璞 著 / 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秦始皇陵博物院从2009年到2012年对秦始皇陵最新的考古发掘的文章,既有对发掘现场的工作的纪实报告,也包括对发掘文物的整理记录,还有与此相关的论文著述,旨在对2009—2012年秦陵考古工作的整理记录,也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资料文献。
作者:
曹玮 主编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0432182
出版时间:
2013-06
本书是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编辑而成的论文集,本书分为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流年纪事三个部分,对从事考古学研究的广大师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编 ,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 编 / 三秦出版社
本书既有对博尔塔拉文物古迹的调查记实、专门考证和研究,亦有对古代著名城址位置的考辨和历史上博尔塔拉制造的察合台汗国金、银、铜币的专题研究。有些研究成果修正了前人因资料占有不足而造成的错误。尤其是对博尔塔拉出土的察合台汗国铜币和银币的研究,具有填补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空白的意义。
韩雪昆 著 /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编 , 焦南峰 编著 / 三秦出版社
本书除“序言”和“后记”外,共包括考古学术论文、调查简报等45篇,分为四部分:古文字与训诂、科技考古、考古研究、调查与发掘。
秦建明 著 / 三秦出版社
本书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1998-2001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北郊发掘的123座秦墓的考古报告。出土了25件陶模具以及16件铜器、铁器、石器和陶器,这批秦墓的时代主要集中在战国晚期至秦代,对研究战国、秦代考古以及秦人在西安地区的历史轨迹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作者: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编著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ISBN:
9787807361251
出版时间:
2006
本书论述了各个时代的考古发现、文化特征等,并对青铜器、陶瓷、玉器、古钱币等的鉴赏与辨伪进行讲述。
孙忠家 主编 , 刘跃忠 主编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2年度报告集,介绍了成都金沙遗址发掘的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存的资料,新一村西周晚期至春秋的古文化遗存材料等。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著 / 科学出版社
本书为广东省文物考古事业开拓者之一、文物考古专家莫稚专集,收录了作者有关广东和香港文物考古工作的文章共计80篇。
莫稚 著 / 文物出版社
本文集共收录了55篇论文,包括“秦汉瓦当概述”、“夏商周的民族关系与边疆形势”、“关于西山城址的特点和历史地位”、“金文所见西周世族政治”等。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编 / 陕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有《巴蜀符号印章的初步研究》、《谈四川汉代画像石》、《宜宾岩穴墓与川南古代的僚人》、《郭沫若在日本时期的考古研究》等19篇文章。
刘豫川 著 / 重庆出版社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环境考古学研究的目标、理论、对象和方法,详细地阐述了在胶东半岛开展环境考古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归纳出胶东半岛距今6000年~4860年左右的古代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编辑 , 光复书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 / 文物出版社
四川联合大学西藏考古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编 ,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编 / 四川大学出版社
武伯纶(1902-1991),原陕西省博物馆馆长。本书收纪念他的文章50余篇。
陕西省博物馆学会 编 , 陕西省考古学会 编 / 陕西人民
张增祺 著 , 云南省博物馆 编 / 云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