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述二卷,(元)保八撰,元刻本,汉文珍贵古籍
作者:
熊良辅撰
出版社:
元刻明修本
年代:
不详
学易记,元代李简撰。《四库全书》著录。是书博采子夏《易传》等64家解《易》之说,一一标示姓氏。其不注姓氏者,则为李简之新意。撰写体例大致依李鼎祚的《周易集解》。
”其论最笃。唐初,诏修正义,仍黜郑崇王,非逹识也。应麟能於散佚之馀,蒐罗放失,以存汉易之一线,可谓笃志。遗经研心古义者矣,近时恵栋别有考订之本。体例较密,然经营剏始,实自应麟。其捃拾之劳亦不可冺,今并著於录,所以两存其功也。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作者:
王应麟撰
出版社: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年代:
不详
《尚书注疏》作者是[西汉] 孔安国
作者:
孔安国撰,孔颖达疏,陆德明释文
出版社:
蒙古刻本
年代:
不详
《书集传》是蔡沉受朱熹委托所作,蔡沉在朱熹去世前多次向朱熹请益《尚书》方面的问题,朱熹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传授给蔡沉,即李方子撰《年谱》所云:“按《大全集》,二《典》《禹谟》《金縢》《召诰》《洛诰》《武成》诸说数篇及亲稿百余段俱在,其他悉口授蔡沉,俾足成之。”《书集传》承载和保留了朱熹关于尚书的基本认识,反映了朱熹解说《尚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书集传》大抵有一下四点特色。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
作者:
董鼎撰
出版社:
元延祐五年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
年代:
不详
书前有自序,云求帝王之心易,考帝王之事难,可知其治学研经,重在实用,不尚作空谈。书中体例,在广泛搜求前人旧说的基础上,对见载的虞、夏、商、周诸朝名物典章进行考释,并时附已见,对旧说有分歧者,亦进行论断,颇为详备。几乎将元以前有关论释《尚书》中名物、典故、制度等的说解尽纳其中。
作者:
黄镇成撰
出版社:
元至正刻本
年代:
不详
充耘以《书经》登第,此乃所作经义程式也。自宋熙宁四年,始以经义取士,当时如张才叔《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义》,学者称为不可磨灭之文。吕祖谦编次《文鉴》,特录此一篇,以为程式。元仁宗皇庆初,复行科举,仍用经义,而体式视宋为小变。综其格律,有破题、接题、小讲,谓之冒子。冒子后入官题。
本书作者不祥,似为当时书塾教授诗经所用的讲义之类,对诗经毛传详细注音并句读原文。是元代后期重要的私人刻书之一。
作者:
不详
出版社:
元至正二十七年盱南孙氏刻本
年代:
不详
毛苌为西汉古文经学“毛诗学”的传授者,郑玄为毛公《诗传》作笺,是为《毛诗》学。孔颖达奉诏作《毛诗注疏》,笃守疏不破注之列。陆德明为《毛诗》作释文。《毛诗》合刻在绍熙间之后,将陆氏《经典释文》注疏附于《毛诗》之下,此即所谓“附释音”。
作者:
毛苌、郑玄、孔颖达撰,陆德明音义
出版社:
元刻明修本
年代:
不详
《诗集传》是宋代朱熹著《诗经》研究著作。《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宋史·艺文志》著录20卷,今本8卷。《诗集传》现存两部宋刻本,都不全
作者:
宋代朱熹著
出版社:
元刻本
年代:
不详
宋辅广撰。广字汉卿,号潜庵,本为北方人,后举家南迁,居秀州崇德县(今浙江桐乡),为吕祖谦、朱熹弟子,宁宗初朱熹学派被斥为伪学,朝廷禁严,生徒多避走,辅广却始终如一,师事朱熹,后建传购书院,教授学者,时称传赐先生,著述较多,有《四书纂疏》、《六经集解》、《通□集义》、《日新录》等书。
作者:
辅广撰
出版社:
元至正三年建安余志安勤有堂刻本
年代:
不详
作者:
胡一桂撰
出版社:
元泰定四年建安刘君优翠严精舍刻本
年代:
不详
瑾字公瑾,江西安福人,博贯经史,隐居不仕,撰《律吕成书》等书。刘氏治学的渊源出自朱熹,故此书大旨在于发明朱熹《诗集传》,与宋人辅广《诗童子问》及元人许谦《诗集传名物钞》相同或相类。
作者:
刘瑾撰
出版社:
元至正十二年建安刘氏日新书堂刻本
年代:
不详
明经题断诗义矜式十卷,(元)林泉生撰,元刻本,汉文珍贵古籍
明姚舜牧(1543年-?)撰。姚舜牧字虞佐,号承庵,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官新兴、广昌县令。著有《四书五经疑问》、《承庵文集》等。舜牧一生精力,弹于穷经,六十以后著成《四书五经疑问》,八十以后又对此书《礼记疑问》进行重订,故此书又名《重订诗经疑问》,为其《四书五经疑问》诸书中的经意之作。此书释《诗》,《毛传》、朱熹《诗集传》与严粲《诗缉》兼用,而时时自出新意
作者:
朱倬撰
出版社:
元至正七年建安书林刘锦文刻本
年代:
不详
《诗传旁通,直音傍训毛诗句解》内容简介: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多民族的统一朝代。蒙古部族早年生活于大兴安岭北部、斡难河一带及其西部的广大地域。二一〇六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各部落的统一,建国于漠北,号大蒙古国。二一七一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
作者:
不详
出版社:
元罗祖禹刻本
年代:
不详
诗集传名物钞音释纂辑二十卷 元罗复撰
作者:
罗复撰
出版社:
元至正十一年双桂书堂刻本
年代:
不详
《韩诗外传》是汉代韩婴所作的一部传记,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而成。
作者:
韩婴撰
出版社:
元至正十五年嘉兴路儒学刻明修本
年代:
不详
《诗考》一卷,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此编则考三家之《诗》说者也。《隋书·经籍志》云:“《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於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今三家《诗》惟《韩诗外传》仅存,所谓《韩故》、《韩内传》、《韩说》者亦并佚矣。
作者:
王应麟撰
出版社: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年代:
不详
《诗地理考》是《王应麟著作集成》中的两种,其中《诗考》辑录韩鲁齐三家诗,尽列各家诗之异字异义及三百篇外的逸诗,是现存最早的三家诗辑本,在《诗经》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诗地理考》辑录郑玄《诗谱》,根据毛传、郑笺、毛诗正义等,旁采《尔雅》、《说文》、《地志》、《水经注》等材料,凡涉及《诗经》中地理地名者,荟为一书,是《诗经》地理学的开山之作。
作者:
王应麟撰
出版社: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年代:
不详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
作者:
郑玄注,陆德明释文
出版社:
金刻本
年代:
不详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末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作者:
敖继公撰
出版社:
元大德刻明修本
年代:
不详
〖礼记纂言〗三十六卷。元吴澄(1247年—1333年)撰。澄为元代名儒,其始末详见《易纂言》。按危素作吴氏《年谱》,称此书告成于至顺三年(1332),是年吴氏为抚州郡学,年八十四岁;而虞集《行状》则谓成于至顺四年,即吴氏卒之岁。则此书为吴氏晚年之作。
作者:
吴澄撰
出版社:
元元统二年吴尚等刻本
年代:
不详
《礼记集说》是儒家文献,共有一百六十卷,宋代卫湜著。卫湜为宋代学者,字正叔,昆山人,卫泾弟。卫湜好古博学,除太府寺丞,将作少监,皆不赴。于开禧、嘉定年间(1205年—1224年)集《礼记》诸家传注为《礼记集说》。
作者:
陈澔撰
出版社:
元天历元年建安郑明德宅刻本
年代:
不详
作者:
王应麟撰
出版社: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明初修本
年代:
不详
《礼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3]。作品中讲授古代礼乐文明的发展与衰退的史实
作者:
陈祥道撰
出版社:
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本
年代:
不详
文公家礼集注十卷,(宋)杨复、刘垓孙撰,元刻本,查慎行跋,汉文珍贵古籍
作者:
杨复、刘垓孙撰
出版社:
元刻本
年代:
不详
作者:
龚瑞礼撰
出版社:
元泰定元年杭州路儒学刻本
年代:
不详
《春秋经传集解》是古代文学作品。《春秋》和《左传》本是两本不同的编年体史书,西晋杜预(杜甫第十三世祖)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春秋经传集解》,共三十卷。
作者:
杜预注,陆德明释文
出版社:
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
年代:
不详
作者:
林尧叟撰
出版社:
元刻明修本
年代:
不详
精选东莱先生左氏博议句解十六卷,(宋)吕祖谦撰,元刻本,汉文珍贵古籍
《春秋诸传会通 [1]》,二十四卷。元李廉辑,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虞氏明复斋刻本。
作者:
李廉撰
出版社:
元至正十一年虞氏明复斋刻本
年代:
不详
作者:
林尧叟标注
出版社:
元刻本
年代:
不详
元吴澄(1247-1331)撰。澄为元初著名经学家,其生平事迹详见《易纂言》。此书采摭诸家有关《春秋》一书之传注,并间或以自己的观点加以阐述。 中文名春秋纂言
履谦宇伯恒,河北大名人,幼通算术,自星历生累迁授时郎秋官正,仁宗即位,擢国子监丞,改司业,立升斋积分等法,自是人人励志;泰定中以太史院使奉使宣抚江西、福建,□罢官吏之贪污者四百余人;率于天历中,至顺中追谥文懿,著述颇多,有《大学四传小注》、《中庸章句读解》、《论语言仁通旨》、《书传详说》、《易本说》等。
作者:
齐履谦撰
出版社:
元延祐刻本
年代:
不详
本书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
作者:
赵汸撰
出版社:
元至正二十四年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
年代:
不详
春秋胡氏传纂疏三十卷,(元)汪克宽撰,元至正八年(1348)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汉文珍贵古籍
作者:
汪克宽撰
出版社:
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
年代:
不详
到唐代唐玄宗李隆基融合今古文两家,亲自为《孝经》作注,并命元行冲作疏,颁行天下。郑、孔两家之注逐渐消亡。到宋代邢昺以元行冲之疏为基础,重新作疏,遂成《十三经注疏》中《注疏》之定本。此次整理以明代泰定本为底本,参校吸纳了清阮元本等的整理校勘成果,重新进行了勘误补缺,并加了标点。书后还附有序跋提要,供读者研究。整理者金良年先生对《注疏》研究多年,颇有心得,是这方面造诣很深的专家。
作者:
李隆基注,邢昺疏
出版社:
元泰定三年刻本
年代:
不详
在训解《论语》的诸多著作之中,《论语集解》居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从皇侃的《论语义疏》到邢昺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再到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这些“论语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经典注本,无一不是在《论语集解》的基础上成就。
作者:
何宴撰,陆德明释文
出版社:
元岳氏荆溪家塾刻本
年代:
不详
《春秋师说》三卷,黄泽撰,赵汸辑。是书为赵汸辑录其师黄泽说《春秋》之文而成,文后附有吴澄、金居敬序跋及汸所撰《黄楚望先生行状》。
作者:
赵汸撰
出版社:
元至正二十年至二十四年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
年代:
不详
魁本大字详音句读孟子二卷,元广阳罗氏刻本,小残卷斋主人跋,汉文珍贵古籍
作者:
不详
出版社:
元广阳罗氏刻本
年代:
不详
朱熹从“五经”之一的《礼记》里抽出《大学》《中庸》两篇,并作了“章句”,即重新分章辨句,成《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又对《论语》《孟子》作了“集注”,即汇集众家注释,精择慎取,按以己见,著成《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朱熹采用“章句”和“集注”两种方式有机融合“四书”,将四者上下连贯为一体,生成《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