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是汉代韩婴所作的一部传记,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而成。
作者:
韩婴撰
出版社:
元至正十五年嘉兴路儒学刻明修本
年代:
不详
《诗考》一卷,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此编则考三家之《诗》说者也。《隋书·经籍志》云:“《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於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今三家《诗》惟《韩诗外传》仅存,所谓《韩故》、《韩内传》、《韩说》者亦并佚矣。
作者:
王应麟撰
出版社: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年代:
不详
《诗地理考》是《王应麟著作集成》中的两种,其中《诗考》辑录韩鲁齐三家诗,尽列各家诗之异字异义及三百篇外的逸诗,是现存最早的三家诗辑本,在《诗经》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诗地理考》辑录郑玄《诗谱》,根据毛传、郑笺、毛诗正义等,旁采《尔雅》、《说文》、《地志》、《水经注》等材料,凡涉及《诗经》中地理地名者,荟为一书,是《诗经》地理学的开山之作。
作者:
王应麟撰
出版社: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本
年代:
不详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
作者:
郑玄注,陆德明释文
出版社:
金刻本
年代:
不详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末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作者:
敖继公撰
出版社:
元大德刻明修本
年代:
不详
〖礼记纂言〗三十六卷。元吴澄(1247年—1333年)撰。澄为元代名儒,其始末详见《易纂言》。按危素作吴氏《年谱》,称此书告成于至顺三年(1332),是年吴氏为抚州郡学,年八十四岁;而虞集《行状》则谓成于至顺四年,即吴氏卒之岁。则此书为吴氏晚年之作。
作者:
吴澄撰
出版社:
元元统二年吴尚等刻本
年代:
不详
《礼记集说》是儒家文献,共有一百六十卷,宋代卫湜著。卫湜为宋代学者,字正叔,昆山人,卫泾弟。卫湜好古博学,除太府寺丞,将作少监,皆不赴。于开禧、嘉定年间(1205年—1224年)集《礼记》诸家传注为《礼记集说》。
作者:
陈澔撰
出版社:
元天历元年建安郑明德宅刻本
年代:
不详
作者:
王应麟撰
出版社:
元至元六年庆元路儒学刻明初修本
年代:
不详
《礼书》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3]。作品中讲授古代礼乐文明的发展与衰退的史实
作者:
陈祥道撰
出版社:
元至正七年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本
年代:
不详
文公家礼集注十卷,(宋)杨复、刘垓孙撰,元刻本,查慎行跋,汉文珍贵古籍
作者:
杨复、刘垓孙撰
出版社:
元刻本
年代:
不详
作者:
龚瑞礼撰
出版社:
元泰定元年杭州路儒学刻本
年代:
不详
《春秋经传集解》是古代文学作品。《春秋》和《左传》本是两本不同的编年体史书,西晋杜预(杜甫第十三世祖)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春秋经传集解》,共三十卷。
作者:
杜预注,陆德明释文
出版社:
元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
年代:
不详
作者:
林尧叟撰
出版社:
元刻明修本
年代:
不详
精选东莱先生左氏博议句解十六卷,(宋)吕祖谦撰,元刻本,汉文珍贵古籍
《春秋诸传会通 [1]》,二十四卷。元李廉辑,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虞氏明复斋刻本。
作者:
李廉撰
出版社:
元至正十一年虞氏明复斋刻本
年代:
不详
作者:
林尧叟标注
出版社:
元刻本
年代:
不详
元吴澄(1247-1331)撰。澄为元初著名经学家,其生平事迹详见《易纂言》。此书采摭诸家有关《春秋》一书之传注,并间或以自己的观点加以阐述。 中文名春秋纂言
履谦宇伯恒,河北大名人,幼通算术,自星历生累迁授时郎秋官正,仁宗即位,擢国子监丞,改司业,立升斋积分等法,自是人人励志;泰定中以太史院使奉使宣抚江西、福建,□罢官吏之贪污者四百余人;率于天历中,至顺中追谥文懿,著述颇多,有《大学四传小注》、《中庸章句读解》、《论语言仁通旨》、《书传详说》、《易本说》等。
作者:
齐履谦撰
出版社:
元延祐刻本
年代:
不详
本书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
作者:
赵汸撰
出版社:
元至正二十四年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
年代:
不详
春秋胡氏传纂疏三十卷,(元)汪克宽撰,元至正八年(1348)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汉文珍贵古籍
作者:
汪克宽撰
出版社:
元至正八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
年代:
不详
到唐代唐玄宗李隆基融合今古文两家,亲自为《孝经》作注,并命元行冲作疏,颁行天下。郑、孔两家之注逐渐消亡。到宋代邢昺以元行冲之疏为基础,重新作疏,遂成《十三经注疏》中《注疏》之定本。此次整理以明代泰定本为底本,参校吸纳了清阮元本等的整理校勘成果,重新进行了勘误补缺,并加了标点。书后还附有序跋提要,供读者研究。整理者金良年先生对《注疏》研究多年,颇有心得,是这方面造诣很深的专家。
作者:
李隆基注,邢昺疏
出版社:
元泰定三年刻本
年代:
不详
在训解《论语》的诸多著作之中,《论语集解》居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从皇侃的《论语义疏》到邢昺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再到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这些“论语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经典注本,无一不是在《论语集解》的基础上成就。
作者:
何宴撰,陆德明释文
出版社:
元岳氏荆溪家塾刻本
年代:
不详
《春秋师说》三卷,黄泽撰,赵汸辑。是书为赵汸辑录其师黄泽说《春秋》之文而成,文后附有吴澄、金居敬序跋及汸所撰《黄楚望先生行状》。
作者:
赵汸撰
出版社:
元至正二十年至二十四年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高忠重修本
年代:
不详
魁本大字详音句读孟子二卷,元广阳罗氏刻本,小残卷斋主人跋,汉文珍贵古籍
作者:
不详
出版社:
元广阳罗氏刻本
年代:
不详
朱熹从“五经”之一的《礼记》里抽出《大学》《中庸》两篇,并作了“章句”,即重新分章辨句,成《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又对《论语》《孟子》作了“集注”,即汇集众家注释,精择慎取,按以己见,著成《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朱熹采用“章句”和“集注”两种方式有机融合“四书”,将四者上下连贯为一体,生成《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朱熹从“五经”之一的《礼记》里抽出《大学》《中庸》两篇,并作了“章句”,即重新分章辨句,成《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又对《论语》《孟子》作了“集注”,即汇集众家注释,精择慎取,按以己见,著成《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朱熹采用“章句”和“集注”两种方式有机融合“四书”,将四者上下连贯为一体,生成《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作者:
朱熹撰
出版社:
元至正二十二年武林沈氏尚德堂刻本
年代:
不详
元许谦撰。谦有《诗集传名物钞》,已著录。案《元史》本传:“谦读《四书章句集注》,有《丛说》二十卷。谓学者曰:‘学以圣人为准的,然必得圣人之心而后可学圣人之事。圣贤之心具在《四书》,而《四书》之义备於朱子。
作者:
朱祖义撰
出版社:
元敏德书堂刻本
年代:
不详
明姚舜牧撰。舜牧有《易经疑问》,已著录。是编但各章总论其大旨,不复逐句笺释,立说多与朱子异。如谓《大学》“亲民”之“亲”不当作“新”,“格物”之“物”“即物有本末”之“物”,“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二句非衍文,亦无阙文。盖沿姚江古本之说,自为一解。谓《孟子》“无以则王”、“保民而王”、“是心足以王矣”数“王”字,俱读如字,不作去声;“伯夷非其君不事”章是论去就,非论清和,隘与不恭非其流弊
作者:
董彝撰
出版社:
元至正十一年同文堂刻本
年代:
不详
宋佚名撰。按书中《春秋传》“素王”二字-下引宋真宗《宣圣攒》,只标“真宗”,而不称宋,又称“御制”。如此,则为宋人所撰已无疑问。卷首所题“明本”,乃是因为宋代刊版,多举其刊版地之首一字称之,如“建本”、“杭本”、“闽本”之类,“明本”即明州所刊之本,是为今浙江宁波。末题“岁次丁亥,梅隐书堂新刊”,而不题年号,《四库全书总目》考出“丁亥”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
《十一经问对》成书于宋末元初,由何异孙撰写编注,内容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及《孝经》等著作内容编注,是古代儒家学说学校资料之一。
作者:
徐锴撰
出版社:
元延祐三年种善堂刻本
年代:
不详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小篆为主体的字典。《玉篇》是继其后第一部书字典。编者,南朝梁顾野王,字希冯。《玉篇》编撰于梁武帝大同九年。野王在序言中说编辑此书的目的是考证六书八体殊形、字各而训同、文均而释异的现象,唐高宗上元元年,处士孙强曾修订增字,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敕令陈彭年等再次重修。
作者:
顾野王撰,孙强增字,陈彭年等修
出版社:
元延祐二年圆沙书院刻本
年代:
不详
宋张有撰。有字谦中,湖州人,张先之孙。出家为道士。是书根据《说文解字》,以辨俗体之讹。以四声分隶诸字,於正体用篆书,而别体、俗体则附载注中,犹颜元孙《干禄字书》分正、俗、通三体之例。
作者:
张有撰
出版社:
元至正六年吴志淳好古斋刻本
年代:
不详
元杨桓撰。桓字武子,号辛泉,兖州人。中统四年以郡诸生补济州教授。累官太史院校书,监察御史,终国子监司业。事迹具《元史》本传。是书至大丙申其子守义进於朝,诏下江浙镂版。前有翰林直学士倪坚《序》,又有国子博士刘泰《后序》,而桓《自序》为尤详。大旨以六书统诸字,故名曰“统”。凡象形之例十、会意之例十有六、指事之例九、转注之例十有八、形声之例十有八(案《周礼注》作谐声,此作形声,盖从许慎《说文》)
作者:
杨恒撰
出版社:
元至大元年江浙行省儒学刻元明递修本
年代:
不详
元代杨桓撰。桓有《六书统》,已著录。《六书统》备录古文篆籀,此书则专取《说文》所无,或附见於重文者录之。《六书统》所载古文,自凭胸臆,增损改易,其字已多不足信。至於此书,皆《说文》不载之字,本无篆体,乃因后世增益之讹文,为之推原作篆。
作者:
杨恒撰
出版社:
元至大元年江浙行省儒学刻元明递修本
年代:
不详
元周伯琦撰。伯琦字全温,饶州人。官至兵部侍郎。明郎瑛《七修类稿》,载其降於张士诚,士诚破後,为明太祖所诛
作者:
周伯琦撰
出版社:
至正十五年高德基等刻公文纸印本
年代:
不详
元代文字学家周伯琦所著《六书正讹》五卷,是一部阐述《说文》,辨证俗字的字书。列小篆为主,先注制之义,再列隶字,俗字
作者:
周伯琦撰
出版社:
元至正十五年高德基等刻本
年代:
不详
《广韵》 (廣韻)全称《大宋重修广韵》,五卷,是我国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是我国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广为流传的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我国宋以前的韵的集大成者。
作者:
杨守敬跋
出版社:
元泰定二年圆沙书院刻本
年代:
不详
《广韵》是北宋陈彭年、丘雍创作的语言学著作,成书于公元1008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4] 《广韵》为增广《切韵》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全书分5卷,收录26194字,注文191692字,分206韵,较《切韵》增多13韵,字数比《切韵》增加了一倍以上。206韵中,平声57韵(上平28韵,下平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韵补》是宋吴棫撰音韵书。五卷。 该书是宋明以来古音学的创始之作,作者根据音训与古韵文以说明古时韵补,认为古人用韵较宽,有古韵通转之说。上补自汉迄宋研究先秦古音之空白,下则影响有清一代之古音研究,故此编实为宋代比较有成就的小学类著作之一,在我国音韵学史上,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南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诸家所称《增韵》,即此书也。晃尝作《禹贡指南》,居正尝作《六经正误》,皆别著录。是书因《礼部韵略》收字太狭,乃蒐采典籍,依韵增附。又《韵略》之例,凡字有别体别音者,皆以墨阑圈其四围,亦往往舛漏。
作者:
毛晃增注,毛居正重增
出版社:
元至正十五年日新书堂刻明修本
年代:
不详
黄公绍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前编过一部《古今韵会》。这是一部徵引典故很多,很注重训诂的书。黄公绍的同乡,又在他家坐过馆的熊忠嫌《古今韵会》注释太繁,在元成宗大德元年丁酉(公元1297年)编成《古今韵会举要》。参照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共分107韵。和106韵相比,多了一个「拯」韵。
作者:
黄公绍辑,熊忠举要
出版社:
元刻本
年代:
不详
《书学正韵》·三十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元杨桓撰。
作者:
杨恒撰
出版社:
元刻明修本
年代:
不详
《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0]自汉至清,《史记》的研究专著与论文囊括了名物典章、地理沿革、文字校勘、音韵训诂、版本源流以及疏解、读法、评注等领域。方法是抄摄材料,排比引证,基本是微观的甲说乙说的“文献”研究。《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
作者:
司马迁撰,裴骃集解,司马贞索引
出版社:
蒙古中统二年段子成刻明修本
年代:
不详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
作者:
司马迁撰,裴骃集解,司马贞索引
出版社:
元至元二十五年彭寅翁崇道精舍刻本
年代: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