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门广牍》广集历代小品著作,并及周履靖个人著述,共 106 种,分为 13 个门类,即:艺苑、博雅、尊生、书法、画薮、食品、娱志、杂占、禽兽、草术、招隐、闲适、觞咏等。每 1 门类包括几种相关著作,多为明人所作,也收有晋、唐、宋、元等代人的撰述,每种书前多有作者及别人序言,有助于了解其宗旨。
作者:
周履靖编
出版社:
明万历25年荆山书林刊本
年代:
不详
作者:
刘晚荣
出版社:
清同治光绪间古冈刘氏藏修书屋刻本
年代:
不详
皕宋楼,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以皕(音 bì)宋为楼名,意谓内藏宋刻本有 200 种之多,但实际不及此数。清光绪初年金石学家陆心源辞官后,在家乡潜园内兴建皕宋楼、和十万卷楼等私人藏书楼,藏书达 15 万卷,与海源阁、八千卷楼及铁琴铜剑楼并称晚清 “中国四大藏书楼”。 陆心源的门人李宗莲为《皕宋楼藏书志》作序云:先生歉然不自足,志欲尽读天下书。偶见异书,倾囊以购。
作者:
陆心源 、 李宗莲
出版社:
清光绪八年刊本
年代:
不详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
作者:
黎靖德
出版社:
明成化九年陈炜刻本
年代:
不详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十一卷 ,首二卷,《诗序》二卷。王鸿绪等撰,清雍正五年(1727年)内府刻本。半页8行,经文大字行18字,“集传”中字低一格21字,“集说”等小字双行行21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版框22.3cm×16.1cm。卷前有戴临书雍正五年《御制序》,王鸿绪、揆叙等30位纂修官职名及目录。
作者:
不详
出版社:
清同治10年(1871)湖北崇文书局开雕
年代:
不详
明徐一夔、梁寅、刘于、周於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琛、滕公瑛、曾鲁同奉敕撰。考《明典汇》载,洪武二年八月,诏儒臣修纂礼书。三年九月书成,名《大明集礼》。其书以吉、凶、军、宾、嘉、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字学、乐为纲,所列子目,吉礼十四,曰祀天,曰祀地,曰宗庙,曰社稷,曰朝日,曰夕月,曰先农
作者:
徐一夔
出版社:
明嘉靖9年经厂序刊本
年代:
不详
装帧:
平装
古者诸侯之国,各自有史,书成而献于王,王命内史掌之。大之天地日月星辰人伦政治,小之宫室器币学术禽鱼,靡不记载,所以类万物之情,达四方之志。王者别其同异,辨其土宜,考其虚实,而知其美恶,于是乎进退予夺激劝之法行。今之郡县,古诸侯之国也,其志乘古诸侯之国之史也。故其体与史家相出入,而其用实以俾邦之为政者,镜得失而准,措施亦恒备,内属史馆志局之征取采择焉,厥典重矣顾可听之或有或无之数耶。
作者:
沈廷芳等纂修
出版社:
不详
年代:
不详
《寰宇通志》是明代官修地理总志。永乐十六年(1418年)﹐夏原吉等受命纂修《天下郡县志》﹐书未成。
作者:
陈循
出版社:
明景泰时期内府刊初印本
年代:
不详
作者:
班固
出版社:
福州南宋刊、元大德8-至大元年,延佑2年,元统2年递修
年代:
不详
作者:
袁国梓著
出版社:
清康煕20年序刊本
年代:
不详
《全唐诗抄》是一部完整的唐诗总集,由清代陈廷敬、王士禛等人为编纂官,张廷玉、汪由敦、方苞、李光地等人为总裁官,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编纂,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完成,历时32年。这部总集收录了唐代2200余位诗人的近5万首诗歌,是《全唐诗》的精抄本,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唐诗总集之一。
作者:
吴成仪编
出版社:
清乾隆24年序刊本
年代:
不详
此钞本《太白兵备统宗宝鉴》相传为唐李靖撰,清福康安结合群书将其增编为一百八十四卷,无刊本行世。此书是一部古今兵家百科全书,内含:天文地理、奇门遁甲、占卜星相、各家兵法等,书中含有大量插图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作者:
司马迁著
出版社:
清光绪10年
年代:
不详
《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曹振镛等奉敕撰。
作者:
不详
出版社:
清道光10年武英殿刻本
年代:
不详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作者:
唐司马贞索引,唐.张守节正义
出版社:
明嘉靖6年震泽王延喆刊本
年代:
不详
明毛晋编。晋有《毛诗陆疏广要》,已著录。词萌於唐,而盛於宋。当时伎乐,惟以是为歌曲。而士大夫亦多知音律,如今日之用南北曲也。
作者:
毛晋编
出版社:
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本
年代:
不详
综合性著作。清·冯兆年辑。刊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辑录元、清医家著作三部:元朱震亨撰《丹溪脉因证治》二卷,清龙柏撰《脉药联珠》四卷与《脉药联珠古方考》四卷。
作者:
冯兆年
出版社:
清光绪间羊城冯氏刻本
年代:
不详
全书共37卷,《赤水玄珠》30卷,分76门,论述内外妇儿各科病症,每门再条分缕析,分述因、证、治方、附诸家治验。本书以明证为主,广辑《内经》及其后170余种医著,结合自己经验,编撰成书。
《诸史品节》·三十九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作者:
陈深编辑
出版社:
明万历间刊本
年代:
不详
《新编古今事文类聚》是1991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宋)祝穆、(元)富大用。
作者:
祝穆
出版社:
明司礼监刻本
年代:
不详
薛应旂,字仲常,江苏武进人。生于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幼时天资甚为聪颖,于四书五经无所不喜,尤其喜欢读史书。嘉靖十三年中进士,被授浙江慈溪县任县令,时年三十六岁。
作者:
薛应旂选
出版社:
明天启6年序刊本
年代:
不详
总集名。明张时彻编。六十六卷。收录明洪武至嘉靖间文,凡四百四十二家。初名《明文苑》,后病其太繁,重加删汰,数量只有原编的十分之一二。所收正德、嘉靖间的文章偏多。有明万历间刻本
作者:
张时彻编
出版社:
明隆庆3年序刊本
年代:
不详
《汉书》,或称《前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所撰,历二十余年,汉建初年间编成。其八表由妹班昭补写,天文志由弟子马续补写。唐颜师古为之作注。与史记、东观汉记并称“三史”,为唐代科举之常科 [10],又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作者:
班固撰,颜师古注
出版社:
元大德九年太平路儒学刻明成化正德递修本
年代:
不详
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就曾由史官邓渊编写《代记》十余卷,以后崔浩、高允等继续编写魏史,都采用编年体。 太和十一年(487年),李彪参加修史,始改为纪传体,大概编写到拓跋弘统治时代。以后,邢峦、崔鸿等先后编写了高祖(元宏)、世宗(元恪)、肃宗(元诩)三朝的起居注。
作者:
魏收
出版社:
明万历24年南监刊本
年代:
不详
《宋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南朝梁沈约撰。 《宋书》所述历史,自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起,直到宋顺帝升明三年(479年)结束,共计60余年。全书共100卷,分为“本纪”、“志”、“列传”。其中,帝王本纪10卷,记载了南朝刘宋的8个皇帝;志为30卷,卷首附有“序”1篇,余下则包括《律历志》、《百官志》、《州郡志》、《乐志》、《符瑞志》和《礼志》等
作者:
沈约撰
出版社:
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年代:
不详
丛书名。清代毕沅辑刻。21种。多为毕氏主持注释、校订的重要古籍。毕氏官陕西巡抚时,曾招致著名学者洪亮吉、孙星衍等共同校理。其中《山海经》、《吕氏春秋》、《释名疏证》等校勘精善,《晋太康三年地记》、《长安志》等为研究西北史地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
毕沅编
出版社:
清乾隆53年刊本
年代:
不详
文编从七百余家清人奏议、文集中,选录有关经世致用的文章共二千二百三十六篇,时间起自清初,止于道光三年。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类。
作者:
唐顺之选
出版社:
明嘉靖35年刊本(后修)
年代:
不详
亦名《群书考索》。类书名。南宋章如愚辑。宋刻本十集一百卷;元、明刻本有所增补,编为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四集共分四十六门。所征引经史百家之书,都附有辑书人的断语。
作者:
章如愚撰
出版社:
元延祐七年圆沙书院刻本
年代:
不详
《潜确居类书》是明代陈仁锡编著的类书,具有鲜明特色。全书共一百二十卷。内容分玄象、岁时、区宇、人伦、方外、艺习、禀受、遭遇、交与、服御、饮啖、艺植、飞跃十三部,一千四百余类。引书达一千五百余种,虽然多是转贩自其他类书,但也有僻笈遗文,为他书所未载。
作者:
陈仁锡编
出版社:
明崇祯15年陈氏继志堂序刊本
年代:
不详
轼有《易传》,已著录。苏辙作轼《墓志》,称轼所著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所载并同,而别增《应诏集》十卷,合为一编,即世所称《东坡七集》者是也。
作者:
苏轼撰,陈仁锡订正
出版社:
明天启年间刻本
年代:
不详
作者:
陈经邦
出版社:
明万历20年(1592)施可大校刊本
年代:
不详
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艺术的源流及主要成就、重要作家作品,引导欣赏中国文学的兴趣与门径。著者:孙立尧,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作者:
不详
出版社:
清康熙43年(1704)光明正大之堂刻本
年代:
不详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作者:
朱熹著
出版社:
清光绪18年
年代:
不详
《太函集》·一百二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1] 汪道昆(1525~1593) 明代文学家。字伯玉,号南溟,又号太函。歙县(今属安徽)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擅长古文辞,工诗词,诗文理论宗前、后七子,世称“后五子”之一,颇受时人见重。
作者:
汪道昆著
出版社:
明万历19年序刊本
年代:
不详
此书《古文渊鉴》64卷是集历代散文为一书的文学总集。由清圣祖选,清徐乾学等编注。选录上起春秋、下迄宋末的文章,包括左传、国语、国策等书及诒、表、书、议、奏、疏、论、序诸体文,共合1324篇。此本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武英殿刻五色(朱、墨、黄、蓝、绿)套印本。
作者:
徐乾学
出版社: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武英殿刻五色套印本
年代:
不详
《魏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题材,是北朝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魏书》中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魏书》共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
作者:
魏收
出版社:
明万历24年北监刊本
年代:
不详
以当时以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纲,以及所属一百四十九府为目,下设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公署、学校、书院、宫室、关津、寺观、祠庙、陵墓、古迹、名宦、流寓、人物、列女、仙释等38门,作简略说明。
作者:
不详
出版社:
明万历38年归仁斋重刊
年代:
不详
《榆园丛刻》所收以词集为多,宋人四种,清人十四种,每卷前托谭献、沈景修、赵函等名家为序,良匠工刊。附《娱园丛刻十种》,皆为历代文人赏玩、品评文房著作,读之雅趣盎然。
作者:
许增辑
出版社:
清光绪同治时期杭州许氏榆园刊本
年代:
不详
自撰丛书,十六种。“抗希堂”为方苞之室名。抗希,乃“抗心希古”之省称。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抗心,谓心中高尚。希古,希慕古人之道。即:高尚其志,以古人自期许。所收为作者全部著作故又名《方望溪全集》。
这是明朝文人徐师曾编写的古代论文体总集。全书共八十四卷。系取吴讷《文章辨体》加以修订而成。分一百二十七体,并对各体加以解说;分类烦琐,且于文体强分正、变、古、俗。卷首有《文章纲领》,辑录历代作家论诗文语,于宋吕本中、严羽,明七子之说采收颇多。有明万历间刻本。
作者:
徐师曾编
出版社:
明崇祯13年序刊本
年代:
不详
此书亦名《渊鉴古文选》,是集历代散文为一书的文学总集。康熙皇帝认为,将中国古文选编为总集的除梁萧统的《文选》外,尚有唐姚铉的《文粹》、宋吕祖谦的《文鉴》等,它们所选取的都是某一朝、某一代的文章,然而古今文章却是源远流长,盛衰错综,怎可局限于一朝一代?故于康熙二十四年亲自选录上起春秋、下迄宋末的文章,包括左传、国语、国策等书及诒、表、书、议、奏、疏、论、序诸体文
作者:
清圣祖选,徐乾学编注
出版社:
清内府刻本
年代:
不详
《刘熊碑》全称《汉酸枣令刘熊碑》,又名《刘孟阳碑》。刘碑主人熊,字孟阳,广陵(今江苏扬州)海西人。
《五代史记注》是北宋徐无党原注,清彭元瑞注历史著作。七十四卷。
作者:
彭元端
出版社:
清道光八年刻本
年代:
不详
《史记评林》一百三十卷。明凌稚隆刻本,较胜他坊本,有索隐、正义。范补:此本之可取在正文及注校刻不苟。本书在清朝与日本一再出版,可见受欢迎与经典的程度。
作者:
凌稚隆辑评
出版社:
明万历2年至4年吴兴凌氏自刊本
年代:
不详
作者:
韩愈著
出版社:
明崇祯刊本
年代: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