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编*的《四书章句集注(精)》是集《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 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是封建社会*重要 的经典*作,为宋代朱熹*有代表性的*作之一。朱 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 》、《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 “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 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 “子思笔之于书
[宋]朱熹 著 / 中华书局
我国向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代则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期。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名家辈出,诗人灿若群星。诗歌作品题材广泛,反映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艺术风格独具风貌。唐代两千多位诗人约五万篇诗作,其中杰出篇章,意境雄阔,形象鲜明,情韵悠扬,脍炙人口。《名家书画(唐诗)》(作者迟乃义、铂淳)遴选唐诗中的经典名作,点评、注解,并约请当代书画名家配以传达诗情画义的书法、绘画作品,三者一体,实现了极好
迟乃义、铂淳 编 / 中华书局
是建筑史家萧默关于中西建筑史的学术随笔,文章短小,浅显易懂,可读性强。 作者把中西建筑置于思想文化的背景下解读,清晰地展现出了各种风格的建筑所呈现出的独特气质。让读者深入了解中西建筑大到宫殿小到民居的形态和制式所含藏着的文化内涵。 本书通过文化解读建筑,为中西建筑的每一种造型每一个细节都找到了文化的脚注。同时还比较了中式建筑和西方建筑大相径庭的审美意趣,揭示出了中西方在思想文化上的差异。
萧默 著 / 中华书局
可听、可看的叶嘉莹古典诗歌课,细腻解读汉魏六朝诗歌雅正质朴、纵恣浪漫之美。本书是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对汉魏六朝时期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评点。叶先生从具体的个体诗人入手,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讲解评析,阐述了历史时代、社会现状和诗人个体的身份地位、品性才情对其作品的深刻影响,展示了整个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的整体风貌以及这一时期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其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叶嘉莹 / 中华书局
本书是王泗原先生就1954年出版的《离骚语文疏解》增订而成,对全部《楚辞》进行了校订和解释。 先校勘,次辨韵,次释义,用语法、训诂、古音、文字、校勘的方法,从语法角度作训诂,辨正字音的讹误,阐释篇章字句意义,决嫌疑,明是非。如运用故楚旧地的江西吉安、安福、永新、莲花一带的原存方言,解释楚辞的“羌”字,解决了东汉王逸以后历代学者未能正确解释的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赞扬。
王泗原 著 / 中华书局
是沈括晚年所作笔记文字的结集,是他一生学问*精华部分的结晶,包括制度史、财政史、音乐学、天文历算学、医药学、地理地图学、考古学、诗学及书画学、音韵学、文献考证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逸闻轶事、杂记琐谈等。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资料,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沈括则被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卓越的人物”。
诸雨辰 译 / 中华书局
完整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系统呈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甘洒热血的勇敢精神。无论面对外敌入侵,还是天灾人祸,中国人民解放军都会*时间冲到前线,将百姓护在身后。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铮铮铁骨和坚强斗志?在本书中,国防大学徐焰教授本着让年轻一代读懂老一代人的“初心”,为我们展示了鲜活的、令人惊心动魄的军史、战史。徐焰教授不仅写出了一段历史,更写出了一种精神。正是这种
徐焰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是由南朝宋范晔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所记史事,起于刘秀起兵,终于汉献帝禅位,囊括了东汉一朝195年的历史。《后汉书》撷取众家之长,有条不紊地叙述了东汉一朝的兴亡大势,作为“正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本书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为底本,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性、文字准确性。另外,为了保持阅读的连贯性,本书删除了原点校本中的李贤注与刘昭注,并删除了校勘记。同时,本书保留
范晔 著 / 中华书局
的编纂工作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广东省社科院近代史所(时称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承担,作为中华书局“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之一出版。数十年后,时值辛亥百年之际,经过重新校录,推出新版,并与整理者再次修订,简化字体、统一体例、修正疏误,努力使本书近于完备、可靠,是目前所见全部作者著述中的通行版本。本书由中华书局2012年*出版。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 编 / 中华书局
勾稽中国文化佛教因子,概览中国佛教文化。全书共分“佛陀与佛教”、“中国佛教”、“佛教与中国文化”3个大专题,30个小专题,全面简要地叙述了佛教的兴起、佛教传入中国、以及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全书纲举目张,资料翔实,深入浅出,简明扼要,适合作为大众普及性质的中国佛教文化入门书。 本书行文活泼,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论说间往往妙趣横生,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都会从中获益。
孙昌武 著 / 中华书局
孙诒让是清末的学术大师,治学广博、精深。程邦雄此书以孙诒让的《古籀拾遗》《古籀余论》《契文举例》等文字学著作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孙诒让在甲骨金文文字考释、文字理论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对了解与研究孙诒让的学术成就,总结文字考释方法等都颇具参考价值。
程邦雄 著 / 中华书局
近代史研究开山经典,全新校订版本首次问世。 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叙述到其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将近百年的史事浓缩在短短五万余字的篇幅里,主题鲜明,史论兼具,反映了蒋廷黻先生十多年对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思考,对今天的读者也不无启发作用。七十多年来,这本书在海峡两岸风行不辍,不愧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沈渭滨先生说:“这本被他称为‘初步报告’的著作,篇
蒋廷黻 著;徐卫东 编 / 中华书局
在妙趣横生的文字里,感受古典诗文艺术的美。确立十四个专题,详细论述古典诗文写作中有关文体、文风、语言运用、艺术技巧等内容,明晰概念,举出例证,考订辨析,加以论说,提出具有规律性的见解。如《数字入诗》则列举古代诗人把数字用在作品中的例子,说明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特有的运用数字的艺术技巧。每个专题均独立成篇,所述以小见大,内容充实,分析详密,理论有相当深度,提出许多
孙昌武 著 / 中华书局
人心为何终须创造与奋进?人生如何臻乎自在?沟通古今东西之学术,当代人学的开拓之作——纪念梁漱溟辞世三十载,经典论著重磅升级
梁漱溟 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明代前期,道学独尊,由于道学家认为屈原行迹有失中庸,因此作为传统经典的《楚辞》也鲜为学者论及。正德以降,心学兴起,文坛繁荣,楚辞学著述大量涌现,新的学术特色很快就体现于《楚辞》的接受情况,本书即聚焦于这一时期的《楚辞》接受史。全书整体分两个部分,*部分整体讨论明后期《楚辞》接受的三种面貌,第二部分则以明后期楚辞论者张凤翼、郝敬和陈仁锡为代表,具体分析《楚辞》接受之特色。
陈炜舜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从北宋的书法教育背景、书法教育类型、皇室与宗室的书法教育、书法文献及其教育功能和书法教育家五个方面,对北宋时期的书法教育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其中的教育背景主要从人文背景和时代背景两个角度展开研究,此两大背景既为当时的书法教育提供了特殊的物质和思想条件,也对当时的书法教育提出了特殊的时代要求。教育类型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族教育、师徒教育与师友书艺交流、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五个方面,每种教
杨加深 / 中华书局
《文史知识》杂志创刊于1981年,以“大专家写小文章”为宗旨,在业内广受好评。本书为《文史知识》编辑部编纂的图书,精选《文史知识》历年刊载过的名家讲书法的文章,如沈尹默、费新我、启功、刘涛、欧阳中石等知名书法大家,讲述书法的由来、书法的特点、书法的练就过程及专业知识,并补充进若干字帖、图片等以增加该书的直观性。。
文史知识编辑部-本部公共组、《文史知识》编辑部 编 / 中华书局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的《名家讲史记》精选了《文史知识》杂志创刊三十余年以来诸多名家有关《史记》的赏析、解读、分析文章16篇,其中既有宏观上对《史记》一书的价值、影响、特色、写作方法等的介绍,也有微观上对《史记》某些名篇的赏析和阐释,还有对作者司马迁生平、经历、思想的考证,以及《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异同比较等。
《文史知识》编辑部 编 / 中华书局
本书主体部分共分四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察《文心雕龙》在骈文理论和骈文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章是绪论,分为三节,着重从理论层面入手,阐述《文心雕龙》的骈文理论及其相关问题。*节 阐述《文心雕龙》的骈文成因论,第二节阐述《文心雕龙》中的骈文史论;第三节阐述《文心雕龙》以骈体论文的是非问题。
于景祥 / 中华书局
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纂的一部大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是研究先秦思想史重要的参考资料。许维遹先生曾任西南联大教授,学养深厚。他的这部《集释》,汇集了民国初年以前历代学者研治《吕氏春秋》的成果,资料丰富,体例严谨,繁简适中,在当时即获得学界的好评。现在我们用新式标点把它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许维遹 著 / 中华书局
以时间为序、问题为纲,将宋元文艺思想发展分为若干阶段,选取能引领一时创作风尚和审美思潮的代表人物的文艺思想进行分析,对能体现其创作理念的作品进行深入考察。以宋元时期的题画诗、论书诗和书画题跋为切入点,采用语意分析法,详细解读诗文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旨趣,并对贯通诗学与书画艺术的一些文艺命题和范畴作理论阐释,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宋元时代的审美意识与文艺形态。
张毅 著 / 中华书局
芷兰斋书店寻访三部曲。藏书家韦力先生以爱书之心,凭一己之力,爬疏历史资料,走访古旧书店,与谈旧书店主,将其所见、所感与所思,集结成这套“芷兰斋书店寻访三部曲”,从私家古旧书店、古旧书市场与国营古旧书店三个不同角度,完整展现了当下中国古旧书业的现状。文章不仅记述了各家书店的创办始末、经营状况和库存菁华,同时还记录了来往与坚守在古旧书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彼此交游之掌故,文字风趣,图片丰富,读来既可拓宽
韦力 著 / 中华书局
中华诗词研究院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诗词的学术研究和创作、诗词欣赏与评鉴、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旨在推动中华诗词的研究和创作,继承、弘扬优秀诗词文化。
中华诗词研究院 编 / 中华书局
茅盾文学奖获奖者宗璞毕生散文创作菁华。知识分子的品格,大家闺秀的品位。宗璞先生出生在清华园侧,成长于西南联大时期的昆明,又在北大燕南园中度过数十载寒暑,学养融会中西,交游遍及士林,持论中正平和,文字含蓄蕴藉。本书收录了她的散文代表作,其中既有对长辈亲人、知交故旧的追忆,又有对四时风物、人事代谢的感发,更有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与毕生创作的总结。
宗璞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已故研究员杨成凯先生的语言学论著。全书涉及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的诸多方面,分析论述了语法与语法理论,语法模型的方法论,语言单位的符号性、结构性、同一性,词,词类,主语和宾语以及句子等诸方面内容。本书勘察范围广、挖掘层次深,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与精辟的论述。
杨成凯 著 / 中华书局
1826—1894年,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新文化的准备期; 1895—1912年,新文化的草创期; 1912—1927年,新文化的奠基期;1927—1937年,新文化的建设期;1931—1945年,中国文化困厄更生,民族精神空前焕发,新文化的民族性得到加强;1946—1956年,新民主主义由小到大形成了完整的社会文化形态,是为近代文化发展的*后阶段。
张昭军、孙燕京 编 / 中华书局
杜牧编著的《杜牧集系年校注》,以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为底本,并与景苏园影宋本、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本、《全唐诗》本、《全唐文》本、冯集梧《樊川诗集注》本以及《唐文粹》、《文苑英华》、《唐诗纪事》、《又玄集》、《才调集》所收杜牧诗文一一对校。校勘尽量保持底本原貌,列岀对校本大抵可通文字。并作详细的注释,考证,系年,作品后附历代评论资料。
[唐]杜牧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主要从经济来源、经济规模及经济管理等方面对吐蕃至归义军时期敦煌佛教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僧务管理机构的经济、寺院经济、僧尼私有经济、石窟经济、兰若和佛堂经济等进行了全面研究,同时对吐蕃和归义军政权管制敦煌佛教经济的不同方式进行了研究。
王祥伟 著 / 中华书局
清代学术最为昌盛。清儒提出来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学术近代化的标志。郭庆藩编著的《庄子集释(精)》是中华国学文库之一,《庄子集释(精)》是清代关于《庄子》的注疏、训诂的集大成之作。中华书局将之编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多年以来一直为学界所重视。
[清]郭庆藩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对始自西周的“铭金纪法”和萌生于春秋战国的“刻石纪法”进行了认真梳理,努力把握其发展进程中的普遍性与个别性、规律性与时代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力图凸显古代中国法制“镂之金石”传承的框架及其发展沿革的时代坐标,以此表明其是一种有别于纸本文献传承的相对独立的法律纪事传统。
李雪梅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通过对明清时代太原府一带剧场建设、功能等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剧场史的认识。作者在研究中运用田野考察的方法,掌握了较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力图反映太原地区明清时期剧场建设全貌及期特点。
牛白琳 著 / 中华书局
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文献目录。南朝梁僧撰。僧(445~518),俗姓俞,祖居彭城下邳 (今江苏邳县),生于建康(今南京)。14岁出家,先后入扬都建初寺、钟山定林寺,受业于法达、法颍。精通律学。曾搜校佛经,建立“经藏”。编有《三藏记》、《释伽谱》、《弘明集》等。 本书共15卷,包括 4部分:①撰缘记,叙述印度佛经的编纂和中国译经的渊源。②铨名录,著录佛经2162部4328卷,分12类,各类
[梁]释僧祐 著;苏晋仁、萧錬子 校 / 中华书局
一百年来,中华书局经历了私营、公私合营、国营几个历史阶段;经历了由出版教科书起家,到全方位出版各类图书,到以古籍学术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专业出版社的变化;经历了由三五人创业,到迅速发展为与商务印书馆齐名,对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出版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大型出版机构的历程。这一历程,是现代中国出版业兴起、发展和现代中国教育、学术、文化演进繁荣的缩影。
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 中华书局
是西汉刘向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书加以选择、整理而成的一部杂著类编。刘向“以著述当谏书”,希望据以实现国泰民安的政治理想。从体例上看,类似后世的《太平御览》等类书;刘向的思想是儒家,但《说苑》以儒家为体,以老庄墨名法诸家为用,更像是杂家著作;表现形式颇具故事性,多为对话体,很多篇章甚至可以视为古代短篇小说。三全本《说苑》是译注者在其《说苑全译》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的,共20卷723则,皆按卷次独立编
王天海、杨秀岚 译 / 中华书局
《抱朴子外篇》与《内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自认为前者属儒家,后者属道家。实则《外篇》以儒家为主,兼采道家、法家,及少量的道教神仙养生思想。论时政得失,以古刺今;主张在下者藏器待时,克己思君;在上者任贤举能,爱民节欲。《四库提要》谓其“辞旨辨博,饶有名理”,鲁迅赞其“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平津馆丛书》刻本《外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
张松辉、张景 译注 / 中华书局
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他在原序中称:“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故以“呻吟语”命名。全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一共有大约数百则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录笔记。《呻吟语》是吕坤对宇宙、人性、命运、时事、治道、物理、人情的观察与思考,充满了哲理性,闪烁着智慧之光。它不仅能使人看到明
王秀梅 译注;王国轩 / 中华书局
前清流派健将,与张之洞、张佩纶、宝廷并称为 “翰林四谏”。系统整理黄体芳著述之成果,研治晚清史之重要参考资料。黄体芳(1832—1899),字漱兰,号循引、莼隐,别署瘦楠、东瓯憨山老人,浙江瑞安人,人称瑞安先生。咸丰元年(1851)举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曾任福建、山东、江苏学政,累官至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与张之洞、张佩纶、宝廷四人,时称“翰林四谏”,为清流派之
潘德宝、增订、温州市图书馆、俞天舒、原 编 / 中华书局
内容提要:来新夏教授是知名学者,在史学、文献学、方志学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本书选辑评述来新夏教授著述和学术的文章以及师友交往的记述文字,编为上下两卷。上卷论学术,下卷论为人,记师友交往。约得八十余篇,以为来新夏教授九十华诞之贺。
孙勤 编 / 中华书局
王阳明在黔时期(1508-1510)是明代思想史、哲学史,甚至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历史性时段。他不仅在此开创和初步构建了心学思想体系,扭转了中晚明的学术方向,而且奠定的深厚心学基础,使贵州阳明文化得以发端。阳明离黔后直至明亡的一百多年时间,阳明的亲炙弟子、再传弟子,乃至私淑弟子们,他们继承与发展阳明学说,
张小明 著;赵平略、陆永胜 编 / 中华书局
本书是一本画集,也是一本传记,里面半数的作品不曾公开展出,甚至连作者的亲友都没见过。因为那是“私房画”,就像日记,记录作者的心灵世界;那是实验,透过它们,发展出作者今天的画风。也可以说,这本编年的画集,呈现了作者半个世纪创作的心路历程。
刘墉 著 / 中华书局
傅璇琮先生1933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至1955年,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1957年调入商务印书馆任编辑,次年因出版分工调整,进人中华书局工作,先后在文学组、古代史编辑室等部门从事编辑工作。1981年后,历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
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 中华书局
通讲中华五千年文明,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历史细节,以系统的体例呈现历史脉络。本书是一部历史普及读物,以故事的形式,系统通俗地介绍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涵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英雄人物、典故故事、文化艺术等,既简要勾勒了中国历史政治、文化、科学、艺术的全貌,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一部故事化的中国史。
赵晨 著;竹林 / 中华书局
共分三编,上编梳理雅丽思想的理论渊源,中编论述雅丽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文心雕龙》全书中的贯通表现,下编运用雅丽思想解决“风骨”等争论。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力图树立《文心雕龙》的雅丽文学思想并阐述其理论价值。
王万洪 著 / 中华书局
纪传体南明史,与《小腆纪年附考》二书并行。基本史料,经典再版。是清人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南明史,全书共六十五卷,补遗五卷。作者徐鼒为清代著名史学家,博采野史、方志、诗文集,加以考证,成《小腆纪年附考》二十卷,为南明史中较完备的一种。其晚年就《小腆纪年附考》同时期的各个人物编成《纪传》,未完稿即病死,其子承礼整理补订成书。两书虽叙写同时期的史事,但前者用编年体,后者用纪传体,一以年经,一以人纬,两
徐鼒 撰;徐承礼 补遗 / 中华书局
由于传世的先秦两汉昊晋文献基本上都是书籍,缺乏文书文献,故很难真实反映当时的量词及称数法面貌,而简帛中不光有大量文书,而且有极其丰富的必须使用称数法的簿籍类文献,故《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专刊:简帛量词研究》以简帛为量词及称数法研究的材料,自然可以科学地反映所在时代量词及称数法的客观面貌,对汉语量词史特别是先秦两汉量词史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张显成;李建平 / 中华书局
“浙学”一词从广义上来讲,指的是渊源于古越、兴盛于宋元明清而绵延于当代的浙江学术思想传统与人文精神传统。《浙学(第一辑)》共分为学术史研究、名家研究、文献研究、文学研究四部分。
李圣华 编 / 中华书局
本书主要围绕元明戏曲对唐传奇的接受这一命题,通过探讨说唱文学在元明戏曲与唐传奇之间所起到的桥梁作用,揭示元明戏曲接受唐传奇的具体过程,并探讨元明戏曲对唐传奇的承袭与变异及其原因。在论述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唐传奇经由说唱文学这一桥梁进而影响到元明戏曲的历史过程,分别从承袭和变异两个方面揭示了元明戏曲对唐传奇的接受模式及其成因,对古代小说与戏曲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刘玮 著 / 中华书局
这套丛书有 :《谈艺录》,《管锥编》,《围城 人·兽·鬼》,《宋诗选注》,《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聚诗存》等。
作者:
钱钟书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65940
内容包括“史记之部”、“汉书之部”、“晋书之部”、“后汉纪之部”、“资治通鉴考异之部”、“弘明集之部”、“唐人小说之部”、“敦煌零拾之部”、“人物志之部”等。
陈寅恪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的内容包括“旧唐书之部”、“新唐书之部”等。
陈寅恪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