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03
九五品
¥10.00
严复是清末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本书以详实的史料,流畅朴实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严复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杨肇林 著 / 作家出版社
蒋士铨是我国清代乾隆年间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其一生诗文词曲无一不工。本书以蒋士铨生平为线索,以饶有兴味的真实故事为表现形式,重在体现蒋士铨先生的人格、信念、气节。以散文体的叙事方式,按照人物命运的走向、脉络,结合蒋士铨先生的戏曲及诗文成就,努力做到全方位展现蒋士铨先生高深渊博的学识素养和学问根基。蒋士铨一生坎坷,早年随父游学山西等地,后归铅山参加科举考试,于三十三岁中进士。其性情刚介耿直,在翰
陶江 著 / 作家出版社
作品以时间为脉络,以《西游记》的诞生为线索,从生活历程、思想发展、社会生活、人文活动诸多方面,着笔于有代表性的侧面,放在社会时代的大背景和人文环境中展示,书写了明代小说大家吴承恩的一生。作品思路清晰,人物的生活及文学创作活动顺序展开,描写和论述兼及,事实考证力求有所本,也注重了既有的学术研究成果。文字表达清楚,有书卷味。
蔡铁鹰 著 / 作家出版社
是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先生竭尽心力之作。这是一部以资料考证见长的史传,但比一般资料性读物多一些理论色彩,又比一般理论专著多一些文采。作者以时间为经,重要的人生场景、事件为纬,通过对鲁迅先生行迹的考辨、交往的记录,以及时代风气、文学和文化思潮的综述,深入而立体地活化出鲁迅的“本相”“本色”,尤其凸显了真的勇士——鲁迅先生一生与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类灵魂的黑暗面坚忍搏战、从不妥协的精神。本书资料翔实,内容言
陈漱渝 著;陈晓帆 编 / 作家出版社
*书结合古今中外的人生智慧,从提前做预算开始,细算事业账、经济账、名誉账、制度账、健康账、自由账、道德账、友情账、家庭账,以人生的总决算收尾,按记明细账的方法,逐项分录,算细账;依会计凭证的方式,有理有据,算实账;照财务分析的做法,深入解剖,算透账。层层递进,拨云见日,*终呈现出3大类别9个方面36本账,汇成直指人心隐秘之处的清白大账。
祁王 著 / 中国方正出版社
收录了冯骥才先生描写清末民初天津卫奇人异士的所有作品,配有同一时代《醒俗画报》刊载的数十幅图画,有助读者感受与认知那个时代。《俗世奇人》10年前由作家出版社首发,2008年再版时名为《俗世奇人》(修订版),迄今发行量超过130万册,是被市场和读者认可的经典版本。《俗世奇人》(贰)2015年11月由作家出版社首发,是冯骥才先生《俗世奇人》系列的全新作品。
冯骥才 / 作家出版社
是三藏圣典中流传极广、被人持诵讲解比较多的一部大乘经典,使用较多的译本为玄奘大师所译。虽仅二百六十个字,但涵义丰富,译笔精练、流畅而优美。圣严法师称其为“遇浅即浅,逢深则深”的“好经”。喧嚣的世界,如水中月、空中云,如何放下颠倒虚妄,透过无常的现象,发现缘起性空的人生真谛,达到花开莲现,花落莲成的自在境界。滚滚红尘中,如何摆脱烦恼万分的生存状态,去我执,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苦由心生,这些问
楼宇烈 著 / 中华书局
一部民国战乱时期深切沉痛的个人成长史,一段抗日沦陷区真实生动的平民生活录。这是一本关于民国战乱时期的个人史与非虚构。作者周牧1930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一个官宦人家,不久家道即衰落,由父亲挑起一家重担。作者详细记述了幼年随父母、亲戚一同逃难的生活,也记录了辗转在武昌省中、汉阳县中、伪省中的学习与成长过程。过学之心的旺盛,同学之间难得的情谊,以及在沦陷区生活的普通人心中的痛苦与愤懑,都有所描画。
周牧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古代少见的站在市井百姓的立场,用百姓的思想去体悟,用百姓的感情去爱憎,用百姓的语言去讲述的小说。除了人物的悲欢离合、情节的起伏跌宕,隐藏于故事深层、人性背后的经济动因也十分值得推敲。《金瓶梅》书中经济信息之多。不但西门庆做一笔买卖、置一所宅院、收一笔贿赂、送一份厚礼等“大事”记述得价值详明,就是书中人物沽酒、裁衣、剃头、磨镜、买汗巾、称瓜子,乃至赏赐厨役、打发轿夫等细事,也都笔笔叙及
侯会 著 / 中华书局
为清代乾嘉时期*名经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淩廷堪(1755-1809)所*,共三十卷,共收各体文章(包括学术性书信)共一百九十章,有考证礼经乐律,精审无比;有读史论人,充满卓见;有探索日月五星运行之故,论说中西算学之法,皆有心得;还有其所*诗、词、文、赋,大都谴词妙,用典工,卓然大家风范。
[清]凌廷堪 著;王文锦 校 / 中华书局
说别人没有说过的义理,用别人没有用过的史料,阎崇年先生自选史学研究精华之作结集出版
阎崇年 著 / 九州出版社
央视《朗读者》第5期书单!唐诗、宋词,优美得令人向往;像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朵尽情绽放的“孤独之花”,其中的爱情,令人如痴如醉,美得令人窒息。
周娜 著 / 中国华侨出版社
深度讲解柏林历史文化名胜,详尽记述全新德国之都,随书附赠《柏林人物手册》。深度讲解柏林历史文化名胜详尽记述一个全新的德国之都。 精心规划景观五级推荐——*值得观赏的景色一目了然两种出行路线分区游览——提前了解邻近景点,省时省力主题游览——依据兴趣选择主题,深度探索。
郑实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全书选取《诗经》到现在共263篇诗歌及韵文,其中清以前237篇,民国以降26篇(非公版21人25篇)。体例基本按“作者/作品简介”—“简注”—“点评”顺序(无则缺),较为规整。内容上所选大都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作者,文献所依据之版本较为可靠;“简介”“简注”部分参考了通行注本,较少创见,但大体准确,细节须核对;“点评”无学术及文学价值,属中学普及读物水平,然而以长安之地理文学为视角介绍,也可算一种写法
李浩、王军 编 / 中华书局
是我国*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凡120卷,包括13记,10表,18志,79列传,记载了西汉时期自汉高祖刘邦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凡230年的史事,是研究该时期历史的重要参考书。此点校本以清王先谦《汉书补注》本为底本。为了阅读方便,只收颜师古的注,不收后人的补注,并参校了北宋景本、明毛晋汲古阁本、清乾隆武英殿本和同治金陵书局本。
[汉]班固 / 中华书局
东京梦华录问世不久,南宋的许多学者就模仿其体列,续作此类著作,如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吴自牧梦梁录、周密武林旧事。自此以后,元有陶宗仪元氏掖庭记、费着刿华纪廲谱、刘一清钱塘遗事。
[宋]孟元老 撰;伊永文 笺注 / 中华书局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的《名家讲绘画(插图本)》以时间为纬,每个朝代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分析,并将艺术人物、事件和作品与政治人文社会的历史相勾连,立体地写出其内在血脉关系,同时还点缀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轶事。以简约的篇幅、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部简明的中国绘画史,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绘画知识的一本入门书。
《文史知识》编辑部 编 / 中华书局
全书38卷,具体包括:首编语录三卷,为《传习录》,附以《朱子晚年定论》,乃守仁在时,其门人徐爱所辑,而钱德洪删订之者。次为文录五卷,皆杂文;次为别录十卷,乃奏疏公移之类。次外集七卷,为诗及杂文。次续编六卷,则文录所遗,搜辑续刊者。后附以年谱五卷,世德记二卷。其初本各自为卷,隆庆六年,御史谢廷杰巡按浙江,始合刻之。谢氏刻本影响深远,几为后出各本之祖。本次点校,
王阳明 / 中华书局
涵盖高考必备传统文化知识点,阐述准确严谨,全部内容经文史专家审定。中华书局出版。覆盖了高中生应知的传统文化的全部知识点,包括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梳理、儒道经典著作研读、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解读、经典文论精粹例谈、传统文化散文专题阅读和传统文化写作素材积累六个部分。依据《考试说明》能力考查的不同要求对知识点进行简介和专题论述等不同方式的解读,并设置了备考方案、创新题型等板块,
中华书局编辑部 编 / 中华书局
本书选编了8篇作者关于庄子研究的发表的或未发表的手稿,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见解独立,影响深远。 何善周先生庄子研究鲜明特点是从不孤立考证字、句、句,而是把庄子的思想运用到对语词的考释中。何先生认为:不懂庄子的思想,就难理解庄子中的语词;反之,不理解庄子中的词语,也难理解庄子的思想。在这一核心思想的指导下,何先生《庄子研究》可以说是:注解详尽,精于校勘;精通古音,明析通
何善周 著 / 中华书局
是一部上起传说中的盘古,下迄明末的编年体简史。该书将我国清代以前几千年的历史大事系统而又删繁就简地记载下来。本书的内容分别辑自《通鉴外纪》、《通鉴前编》、《通鉴纲目》、《明纪钞略》等史书。书的整理者以脱误较少的扫叶山房石印本为底本,并以其他一些刻本相互参校,同时对照其所据原书予以校正,书中凡干支纪年,均添注了公元纪年。
施意周 点校;[清]吴乘权 辑;1817000 朗读 / 中华书局
本书以时间为纬,每个朝代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分析,并将艺术人物、事件和作品与政治人文社会的历史相勾连,立体地写出其内在血脉关系,同时还点缀一些鲜为人知的艺术家轶事。可谓以简约的篇幅、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部简明的中国绘画史,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绘画知识的一本入门书。
文史知识编辑部-本部公共组 编 / 中华书局
揭示思想背后的历史,重新认识近代中国。 在问题重重的近代中国,各种纷繁的思想言说的背后往往蕴藏着实实在在的历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人,内心充满了矛盾、犹豫、困惑、变化、反复和迷惘。思想的威力往往导致时代的速变。然而,这其中又暗含着历史的悖论:各种“激变”的背后往往潜伏着“不变”。
张太原 著 / 中华书局
未来的竞争在海洋,历史多次证明:无海权,无主权,通过考察这些海战图以及其背后的历史,反思中国为何在海战中连连失利,中国为何“败在海上”。
梁二平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以下十九部正史(迄五代),宋人习惯称为十七史。《十七史商榷》是王鸣盛校理毛晋汲古阁所刻十七史所撰,不仅为其匡谬补阙,而且就其中的典章制度舆地职官皆探赜索隐,有所发明。所谓“商榷”,除校勘本文、改伪去衍,补正讹误、考订史实外,又举其中典章制度、舆地职官、人物事迹等,诠解蒙滞,为作者毕生治史之结晶,对正史利用和历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价值,全书共一百卷,每条约冠有标题,可以寻检。
黄曙辉 点校;[清]王鸣盛 撰 /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代人物传记书。八十卷。不著撰稿人。卷目列宗室王公三卷,大臣划一传档正编二十二卷,大臣传次编十卷,大臣传续编九卷,大臣划一传档后编十二卷,新办大臣传五卷,已纂未进大臣传三卷,忠义传一卷,儒林传四卷,文苑传四卷,循吏传四卷,贰臣传二卷,逆臣传一卷。记录了自清开国功臣费英东、额亦都起,直至清末李鸿章等为止的二千八百九十四篇传记。其根据大体出自清国史馆《大臣列传稿本》、《满汉名臣传》和《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王钟翰 点校 / 中华书局
本书汇集了《文史知识》上曾刊登过的唐圭璋、马茂元、缪钺、臧克家、王钟陵、聂石樵、吴小如、霍松林、顾易生、王水照等名家对于宋词的解读,这些名家对诗歌的领悟力和审美感受力都很高,对于宋词的解读也入情入理,相信对读者会有启发。
《文史知识》编辑部 编 / 中华书局
北宋宰相曾布所撰,初名《日录》,已无传世完本,仅存残本三卷,即《曾公遗录》。曾布《日录》为其当政时所纂日记体著作,“记在政府奏对施行及宫禁朝廷事”,按日月编排,详载每日君臣奏对,无事亦记是日干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残本《曾公遗录》起自元符二年(1099)三月,止于元符三年七月。 据《永乐大典》目录,卷19728至卷19736乃《曾公遗录》卷一至九,清代缪荃孙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卷七、卷八、卷九共
顾宏义 点校 / 中华书局
作者沈怡在自述中描述了求学、从政、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作者是一个技术官僚,不在政治核心圈,但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读者可以从中窥见民国时期政治、社会生活的点滴,自细节中感知历史,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那个离我们不远的时代br/>
沈怡 著 / 中华书局
文史知识编辑部编的《名家讲史记》精选了《文史知识》杂志创刊三十余年以来诸多名家有关《史记》的赏析、解读、分析文章16篇,其中既有宏观上对《史记》一书的价值、影响、特色、写作方法等的介绍,也有微观上对《史记》某些名篇的赏析和阐释,还有对作者司马迁生平、经历、思想的考证,以及《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异同比较等。
《文史知识》编辑部 编 / 中华书局
《文史知识》杂志创刊于1981年,以“大专家写小文章”为宗旨,在业内广受好评。本书为《文史知识》编辑部编纂的图书,精选《文史知识》历年刊载过的名家讲书法的文章,如沈尹默、费新我、启功、刘涛、欧阳中石等知名书法大家,讲述书法的由来、书法的特点、书法的练就过程及专业知识,并补充进若干字帖、图片等以增加该书的直观性。。
文史知识编辑部-本部公共组、《文史知识》编辑部 编 / 中华书局
近代史研究开山经典,全新校订版本首次问世。 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叙述到其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将近百年的史事浓缩在短短五万余字的篇幅里,主题鲜明,史论兼具,反映了蒋廷黻先生十多年对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思考,对今天的读者也不无启发作用。七十多年来,这本书在海峡两岸风行不辍,不愧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沈渭滨先生说:“这本被他称为‘初步报告’的著作,篇
蒋廷黻 著;徐卫东 编 / 中华书局
精选了《文史知识》杂志创刊三十余年以来各位名家有关中国古典戏曲的精品文章20篇,宏观上有关于中国戏曲的角色、行当、源流、派别、服装等的介绍,微观上则具体到对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不同剧种以及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剧目的阐释,并配以大量彩色插图,将中国古典戏曲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文史知识》编辑部、《文史知识》编辑部 编 / 中华书局
李延寿,唐初相州人,官至符玺郎。在唐太宗时代,他曾先后参加隋书纪传、十志和晋书的编写工作,还参于过编辑唐朝的“国史”并著有太宗政典。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唐李延寿撰。南史起公元四二○年(宋武帝永初元年),终公元五八九年(陈后主祯明三年),记述南朝宋、南齐、梁、陈四个封建政权共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北史起公元三八六年(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终公元六一八年(隋恭帝义宁二年),记述北朝魏、北齐(包括东魏
[唐]李延寿 著 / 中华书局
徐永昌自述,赵正楷笔录。所述起于1887年冬,迄于1932年岁杪,即自童年述起,至中原大战后致力于晋、绥善后为止。以所修《徐氏族谱》之序、跋、碑记等附录于卷尾。对于研究晋系军阀、国民党内部斗争、民国军事史等,具有参考价值。
徐永昌 著 / 中华书局
《广雅》是魏张揖为广补《尔雅》而做的一部语词释义专书,《广雅疏义》则是清人钱大昭对《广雅》进行疏释研究的一部专书。该书广引书证对《广雅》所释之字加以疏释和勘误,并以其引书之广博、疏释之明确、行文之简要等成为乾嘉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中华书局版《广雅疏义》以日本静嘉堂本为底本进行标点校改,于文字之错夺衍倒,屡有諟正;于文义未安之处,时下己见;于疑难未明之处,则录以存说。是一部高质量的整理本《广雅疏义
[清]钱大昭 / 中华书局
秦汉至清初,中原王朝以发展边疆民族的政治隶属关系为中心,在羁縻统辖的框架下,建构和经营的朝贡制度,前后存续了两千年。本书以中国古代王朝管理边疆民族朝贡事务的机构与职能、朝贡制度成员的构成、朝贡制度的建构、运作与特点等三条主线,探讨了古代东北民族朝贡制度由初建、发展、转型经衰微到复兴,乃至为新的政治制度所取代的全过程,揭示了边疆朝贡制度是中国古代多民族王朝边疆统辖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建构和发
程妮娜 著 / 中华书局
资料详实周全,分析深入细致,完满呈现岐山方言的方方面面。 岐山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岐山话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本书在完备的田野调查基础上,详细描写了岐山方言的音系和词汇系统,分析了岐山方言的共时音变、历时音韵比较以及语法特点。本书可补充和丰富陕西方言研究成果。
吴媛、韩宝育 著;邢向东 编 / 中华书局
记述了作者自儿童时期起,到1914年出任驻英国全权公使时期的经历。具体内容包括:幼年时代、留美时期、武昌时代、考察欧美宪政之行、任职京汉竟奉铁路局时期、在哈尔滨任滨江关道时期、任职外务部时代、民初居京时代,前有自序,后附有自定年谱。1922至1945年间,作者金问泗任职外交部、担任驻荷兰公使、驻荷兰全权大使、驻比利时大使,期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作者在《外交工作的回忆》中,记述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经
施肇基、金问泗 著 / 中华书局
作者在自传中简明扼要地回忆了一生事迹,所涉包括辛亥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北伐、国民党内部斗争、抗战、国共内战等。其中许多内容与军国大计相关,富有史料价值。《东北军事史略》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张作霖创建奉系军队,直至1933年张学良通电下野期间的东北军事发展历史。对东北军(奉军、安国军、东北军)的沿革和建制情况记录较详。是研究民国军事史的可用资料。
陈济棠、王铁汉 著 / 中华书局
是当代作家刘心武的红学研究之作。《红楼梦》以一部小说得以成就一门学说。刘心武先生十几年来倾力从秦可卿这一人物着手,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探佚,极尽精微。本书以当年的《秦可卿之死》《红楼三钗之谜》《画梁春尽落香尘》进行修订,融入对康熙朝废太子胤礽及其儿子弘皙的命运对曹雪芹家族荣辱兴衰的巨大影响等多方面文字,又新增七万字文稿,辑成此书,系刘心武先生至今为止红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书。
刘心武 著 / 译林出版社
近代中国有两个革命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中国革命究竟走向何种方向,决定于国共两党的力量消长与较量。这场较量持续了将近三十年,最终,后起的、弱小的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并左右了中国后来的历史。两个革命党长期以来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民党何以败,共产党何以胜?本书首度利用国共双方的各种档案文献及其他史料,对涉及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杨奎松 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柳公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和诗人,也是唐时的多朝臣子,但史上对他的记载却不多。本书正是从不多的史实中,梳理挖掘,以历时顺序,从柳公权人生重要节点开展,再现一代书法大家的社会人生历程和艺术成就,力图还原一个真实柳公权。与此同时,书中对书法历史和艺术流变有着较为突出的阐述和分析,是一部厚实的作品。
和谷 著 / 作家出版社
是著名作家房龙的成名作。它精辟凝练地论述了人类的起源以及人类进程中的每一个历史时期,以深厚的人文关照和俏皮睿智的文笔,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其中有节奏明快的“大历史”叙述,也有各种真正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件和细节,在作者最简单、最晓畅的语言叙述下,这些不流于公式化的独特看法,变得极为通俗、有趣,更能带来阅读上的快感和启发。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著;白马 译 / 商务印书馆
本书是《巴金选集》第七卷,主要收录巴金亲自选编的32篇短篇小说。充分体现了作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自己的思想观。
巴金 著 / 四川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巴金选集》 第八卷,巴金的散文随笔精选。巴金从20多岁到40多岁的心路历程随着世事变迁光阴荏苒一一展现。本书从《海行杂记》《旅途随笔》《梦与醉》等随笔中优中选优,文笔朴实细腻,情感真挚动人。巴金对当时的时政具有明察秋毫的观察,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言行举止、慷慨情怀跃然纸上。本书对后代人了解巴金的生平,巴金的思想,巴金的作品以及民国时期文坛交往、时政民生都有着相当高的史学和学术价值。
巴金 著 / 四川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巴金选集》第十卷《谈自己》。收录了《忆》选(1933-1936),《短简》选(1936),《谈自己的创作》选11957—1961),《创作回忆录》选(1978-1980)等作品。是巴金成长经历、创作思想的梳理。
巴金 著 / 四川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巴金选集》第五卷,包括《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憩园》三个中长篇小说。《海的梦》写于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作者用童话般的形式描述了一海岛上的奴隶,响应英雄“杨”的号召,浴血奋战抵抗入侵者的故事。《春天里的秋天》讲述了一个凄楚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位姓林的中学教师在泉州和他的女学生郑佩瑢相爱,但是他们的爱情终难为封建礼教所容,*终在父母所包办的婚姻中郁郁而终。《憩园》描写了憩园新旧主人
巴金 著 / 四川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