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访卧龙
凯叔;[明]罗贯中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69
全新
¥15.00
東坡志林
[宋]苏轼 著;王松龄 校
中华书局
1981-09
全新
¥19.00
清朝政府从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开始,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纂修成一部规模庞大的业书,名叫《四库全书》。在纂修期间,对採入《四库全书》的书籍和一些没有采入的书籍,都会分别编写内容提要,后来把这些提要分类编排,彙成一书,就是这部《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了纂修《四库全书》,当时在北京设立了一个尃门机构,称为“四库全书馆”。
永瑢 著 / 中华书局
在南京师范学院党委的关怀和鼓励下,得以对旧版《全宋词》进行重编;其后,又由中华书局文学组对全稿作了订补加工,並使之和读者见面。重编订补后,不论在材料上或体例上,较旧版都有一定的提高::以某些较好的底本代替了从前的底本;增补词人二百四十余家,词作一千四百余首(不计残篇);删去可以考得的唐五代、金元明词人和作品;重新考订词人行实和改写小传;调整原来的编排方式;增加了若干附录。现在谨就编订情況说明如下:
唐圭璋 编 / 中华书局
制作者:
广东省粮食厅
年代:
1966-1976
制作者:
广东省广州市粮食局
年代:
1966-1976
原版图书
作者:
Henrietta Stickla...
出版社:
Macmillan Childr...
ISBN:
9781509885398
令狐德棻所撰《周书》虽以“周”题名,实际上 记述了从公元534年东、西魏分裂到杨坚代周为止四 十八年的西魏、北周的历史。它基本上反映了宇文政 权的建立,建立后三个封建政权之间的战争,以及宇 文政权上层集团内部斗争的情况,是今天研究和了解 西魏、北周历史*基本、*原始的一部史书。
[唐]令孤德棻 著 / 中华书局
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恚救怼1臼橛啥嗳斯餐嘧治浇锥纬墒椋硬荽吹饺啃尥旯怖比迥辍?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着,也是《
魏徵 / 中华书局
332卷,记载了明朝自建国到灭亡将近三百年的历史。《明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8册)》的整理,以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原刊本进行标点分段,以《明实录》、《明史稿》、《明会典》等近十种明代史籍进行校勘。
张廷玉 / 中华书局
请读片断:三月,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制曰[三]:“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虧,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予之南伐,得尔为多。”乃拜仁赡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仁赡不能受命而卒,年五十八。世宗遣使弔祭,丧事官给,追封彭城郡王,以其子崇讚为怀州刺史,赐庄宅各一区。李景闻仁赡卒,亦赠太师。寿州故治
[宋]欧阳修 著;[宋]徐无党 注 / 中华书局
原称唐书,后来为了区别于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编撰的新唐书,故称旧唐书。全书分本纪、志、到传三部分,共二百卷。旧唐书的作者离唐代很近,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唐代史料,特别是唐代前期的史料。重要的有吴兢、韦述、于休烈、令狐峘等人相继纂述的唐书一百三十卷,它对唐初至唐代宗时期的历史事件叙述比较完整。还有唐高祖至唐文宗的各朝实录。唐代后期的史料则掌握较少,只有武宗实录一卷和其他零碎材料。旧唐书成书时间短促,
[後晉]劉昫 撰 / 中华书局
本书以明万历四十八年沈自彰编刻《张子全书》的清初翻刻本为底本,对其卷次、编目作了调整,并增补了若干材料。理学也称道学、性理之学或义理之学,兴起于北宋。主要代表人物: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周敦颐(合称“北宋五子”),南宋朱熹是集大成者,建立了理学中居主流地位的学派。与朱熹对立的学派有陆九渊。涉及领域:继承儒学,融会佛老,探讨了宇宙本原、认识真理的方法途径、世界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本性等哲学问题。提出
[宋]张载 著;章锡琛 校 / 中华书局
中国佛学是随着由印度传来的佛教而产生的一种宗教哲学。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原有的思想相接触,不断变化,不断发展,最后形成了自己的特殊的新学说。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一方面,印度发展着的佛教思想仍在不断传来,给予了它持续的影响,另方面,已经形成的中国佛学思想也逐步成熟,构成了如天台、贤首、禅宗等各个体系。
吕澂 著 / 中华书局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最富有个性的哲学思想家和文化教育家。本书为“理学丛书”系列之一,收录了他传世的全部著作,包括书信、诗文、讲义、杂著、章奏、程文、还有门第子编的语录,书后附有相关的序跋资料,是研究宋明理学的必读书。
[宋]陸九渊 著;锤哲 校 / 中华书局
本书对初唐、盛唐及中唐前期32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及著述情况,作了详密的考证,或填补空白,或订正错误,资料翔实,论证严密,多发前人所未发。此外,《唐代诗人丛考》还对所考诗人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以及当时的诗坛和诗歌流派,作了宏观的考察,力求总结出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其中特别是对大历时期南北不同诗人群体的分析,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唐代文学研究中群体研究的新风气。
傅璇琮 著 / 中华书局
选辑了聂崇岐先生关于中国古代史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札记共十二篇。其中《校宋史本纪札记》是作者校点《宋史》时所作的札记。《漠代官俸质疑》是一篇未发表过的遗稿,附收于此。这两篇都还未经作者最后写定,只能依照原稿排印。《中国历代官制简述》曾在《光明日报·史学》专刊登裁,当时因版面关系作遇一些删节,现仍据原稿刊印。其他已发表过的论文,辑印时,只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现代史学家文丛:宋史丛考(套装全2册)》
聂崇岐 / 中华书局
魏晋玄学发生于魏正始年间《公元二四〇-二四九年》。当时,在一批门阀士族地主阶级执政者和知识分子中,以极大的兴趣反复讨论关于有无,本末、体用等理论问题。他们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论理的基本思想数据,崇尚虚无,出言玄妙,因.而人们称这种讨论为「玄谈」,有所谓「正始玄风」之称(以后,老子)、《庄子》、《周易》三书被称为[三玄」,一时成为知识分子必读之书。这般「正始玄风」的出现,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魏]王弼 著;楼宇烈 校释 / 中华书局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是清代*名的汉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戴震*赵玉新点校的《戴震文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是他的文集《经韵楼集》的整理本,主要辑集他的散篇论*,论学书信,还有他所*各书的序跋等,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他的治学方法和一生治学的梗概。
戴震 著;赵玉新 校 / 中华书局
是一本由中华书局创办发行的,面向中学文史教师、大专文科学生以及文史爱好者,普及文学(包括语文)和历史方面的知识性刊物。创刊号上刊有宋振庭的代发刊词《我欢呼〈文史知识〉创刊》、夏承焘的《我的学词经历》、罗宗强的《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叶圣陶对《青铜器浅谈》一文的修改意见等文章,创刊号上有30位知名学者发表文章,真是群星荟萃。所设栏目包括治学之道、诗文欣赏、文史杂谈、文史信
中华书局 编 / 中华书局
是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纪传体书籍,是由左兵明所*,该书译文,它和注释相辅相成,读者在阅读注文以外再参考译文,对理解原文可以增加一些方便,在词义和语法上力求和原文对应,对于了解古代文学,提高对古言文的鉴赏能力,都大有裨益。本书与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相辅相成,采用直译的方法,适当参以意译,文字力求信、雅、达,可与《春秋左传注》配合阅读。
沈玉成 译 / 中华书局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梁玉绳编著的《史记志疑(上中下)》对《史记》中的错误作出了不少校订,对其疑难之处提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意见,并对于三家旧注的缺略,作了不少补充。为读者阅读了解《史记》提供了方
[清]梁玉绳 著;贺次君 校 / 中华书局
王嘉所撰的《拾遗记》记载了上起上古伏羲,下至西晋末年的丰富而神奇诡怪的传说、故事,兼有志怪和杂录两类,因其成书较晚,已将之前许多神话传说的零星记载,铺衍成了情节婉转、辞藻华美的故事,如皇娥、赵高的故事等。其文采和想象,也开启了后来唐人传奇的先河。齐治平先生的《拾遗记校注/古体小说丛刊》勘正讹脱,拾补佚文,对所涉史实、典故,做了简明扼要的注释,并试图透过对本书怪诞故事的查考,揭示其背后真实的历
齐治平 注;[晋]王嘉 撰 / 中华书局
集中可以确定或大致可以确定写作时间者称为编年时,不能肯定写作时间者称为未编年诗,列于编年诗之后。每诗之后,有题解,或考证写作时间,或解说与诗题有关之事,间录过去评论、解说之有助于理解全诗者,偶附已见,其仅关于某一诗语者则入注文。注文旨在究明出处,诠释词义,极常见之词语一般不注。较长及重要篇章另有箋释于注文之后。书前有高适年谱,重要诗文可考者均列入,可与各诗题解相参看。
[唐]高适 著;刘开扬 注 / 中华书局
是作为研究北宋汴梁的重要资料而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的。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鄧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繁体竖排版)》,到目前为止,是这部书唯一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可以和原著相互印证的参考资料,因此,《选刊》决定采用鄧注本。在印行前,除对鄧注的个别条目作了删除以外,其它皆未改动。《东京梦华录注(繁体竖排版)》北宋梦元老撰。他从靖康丙午南徙居东京二十三年,至淳熙丁未始有刊本。全书对北
[宋]孟元老 编;邓之诚 注 / 中华书局
我们今天读先秦两汉的古籍或出土文字资料,都需要正确训解字义。这往往需要两种辨法:一是查找《说文》、《尔雅》之类的小学书籍,一是查找古籍中的汉唐旧注。但是,一个字的字义训解往往散见各书,查找极不方便。清代的乾嘉学者认为:《读书当先通训诂,始能治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除了以极大的精力用心笺释《说文》《尔雅》等小学书籍外,还注意将散见诸书的汉唐旧注汇辑成书,以使查找应用。未能成书。干隆六十年,阮元
[清]阮元 著 / 中华书局
为清法式善所撰,是记载清代科举考试的专著,其乡、会考官类和同考官类,记载了清初顺治至嘉庆年间历科考官、试题及省、会殿元的姓氏籍贯出身等,学政类记叙清代各省学政一职的演变及其姓名、字号、籍贯、出身、任职时间等。
法式善 / 中华书局
本儒家著作,从考证训诂而阐发“理”、“天道”、“性”、“才”、“道”、“仁义礼智”、“诚”、“权”等哲学范畴的根本意义,故名曰“字义疏证”,以反对“宋以来儒书之言”。全书分上、中、下3卷。书末附戴东原答彭进士书及彭绍什与戴东原书。
[清]戴震 著 / 中华书局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在史记之前,有以年代为次的“编年史”如春秋,有以地域为限的“国别史”如国语、战国策,有以文告档卷形式保存下来的“政治史”如尚书,可是没有上下几千年,包罗各方面,而又融会贯通,脈络分明,像史记那样的通史。 唐刘知几的史通分叙六家,统归二体。所谓“二体”,就是“编年体”和“纪传体”,而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从此以后,历代的所谓“正史,从汉书到明史,尽管名目有改变(例如
司马迁 撰 / 中华书局
为西晋陈寿撰。近人卢弼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仿王先谦《汉书补注》体例,编成《集解》。该书征引浩博,辩证详明,是目前《三国志》注释本集大成之作。
[西晋]陈寿、卢弼 著 / 中华书局
新编诸子集成丛书,自一九八二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学术界特别是新老作者的大力支持下,已形成规模,成为学术研究必备的基础图书。丛书原拟分两辑出版,第一辑拟目三十多种,后经过调整,确定为四十种,今年将全部出齐。第二辑原来只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规划,受各种因素限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有的项目已经列入第一辑出版,因此我们后来不再使用第一辑的提法,而是统名之为新编诸子集成。随着新编诸子集成这个持
梁啓雄 著 / 中华书局
是一部研究上古社会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书。原书85篇,现存39篇,王聘珍的这部《解诂》注重保留旧本原貌,依《尔雅》、《说文》及两汉经师训诂,无杜撰之言。
[清]王聘珍 撰 / 中华书局
徐渭是我国十六世纪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一生著述很多。这次整理出版徐渭著作以《徐文长三集》、《徐文长逸稿》、《徐文长佚草》三书作为底本,顺序编次,并从有关总集及现存真迹中补辑了一些佚作。本书是目前收集徐渭诗、文、戏曲作品较完备的本子。
徐渭 著 / 中华书局
注本以王先谦之《后汉书集解(上下2册)》最为完备,此书广收诸家考证,资料丰富,最便学者。但过去印数较少,目前较为难得。为满足研究工作者的需要,我们根据一九一五年虚受堂刊本影印出版。
[清]王先谦 著 / 中华书局
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那是一个满眼都是英雄、都是名士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开始苏醒,个性得到从所未有的张扬。那个时候的人物的言谈、行为,无不洋溢着生命的元气。他们的一切,都成为后代士大夫向往的目标。这就是《世说新语》的时代。一个继先秦以后的文艺复兴的时代。《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遗闻轶事的小说。中国的贵族的风范,就是通过这部书而集
[南朝·宋]刘義慶、徐震堮 著 / 中华书局
安吉州武康县崇仁乡禺山里正信弟子沈净明,幸生中国,忝预人伦。涉世多艰,幼失恃怙。本将知命,遂阅华严大经、傅灯诸录,深信此道不从外得。切见禅宗语要,具在五灯。卷帙浩繁,颇难兼阅。谨就景德灵隐禅寺,命诸禅人,集成一书,名曰五灯会元,以便观览。爰竭己资;及慕同志,选工刻梓,用广流通,续如来慧命,阅列祖圆机,灯灯相傅,光明不断。普愿若僧若俗,或见或闻,开悟本心,咸跻觉地,出生功德。谨用祝延圣寿,保
[宋]普济 著;苏渊雷 校 / 中华书局
抱朴子内篇做为道教史和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资料,无疑是重要的。前人和近人先后做了不少校勘工作,这次把它们汇合起来,加上我个人一些校语和订正,算是首次的集校。至于注释,向来没有一个注本传世。据纪载,梁朝陶弘景的侄子陶翊在华阳隐居本起录里曾经提到陶弘景所著道书的名目中有抱朴子注二十卷(见宋张君房编云笈七籤卷一百七、宋贾嵩陶隐居内传中)。
王明 著 / 中华书局
《金文编》是一部金文字典,分为殷周金文和秦汉金文两编;集录以彝器款识为主,兵器镜鉴为附;摹字大多据拓本或影印本;分部大致依许慎《说文解字》的原则;审释文字间采各家考证之说。
张振林、马国权 著 / 中华书局
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所著,共62卷,前有“师说”,后有附案,搜采明代“讲学诸人文集语录,辨别宗派,辑为此书”。凡王守仁、陈献章等名家及其支派余裔等,悉皆收录,又有诸儒学案、东林学案等。每人先有小传及思想概述,后为语录和代表论著之摘要。“于诸儒源流分合之故,叙述颇详,犹可考见其得失”,是研究明代学术史和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
[清]黄宗羲 著;沈芝盈 点校 / 中华书局
十五卷、续十五卷、再续十五卷、再续增本十五卷,清人翟云升编撰。这是一部隶字形义字典。字形选自汉魏吉金、石刻。前十四卷依《类篇》体例按部类排列,所收各字均注明出处,并解释字义,说明正、借、别体及其源流。第十五卷为偏旁及隶变通例。本书是汉字发展、隶法源流研究者和书法篆刻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
[清]翟云升 编 / 中华书局
作者:
褚人获著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5-12
四部分类:
子部 > 小说家 > 杂事
装帧:
平装
大金国志四十卷, 是记载金朝始末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史书,旧题淮西归正人宇文懋昭撰。关于宇文氏的生平,除他在进书表中说(偷生淮浦,窃禄金朝)外,其它不详。 这部书的情况较为复杂。首先是,本书进书表称(宋端平元年正月十五日)奏上,而金亡在这年正月十日,五天之内,作者不仅获得了金亡的详细情况,而且还据以撰着成书,并奏上,这无论如何是不太可能的。其次,本书称元朝为(大朝乙,称元军为(大军乙,称元使为(天使
[宋]宇文懋昭 / 中华书局
是*早著录建康实录的新唐书。晃公武郡齐读书志、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郑樵通志艺文略等所记大致相同,可知自唐至宋,许嵩生平已不得其说。我们只能从建康实录本身,简单了解到两点,即他的籍贯和时代。
许嵩 / 中华书局
是了解和研究我国宋元时代学术思想史的必读参考书,书中全面而详细地记述了当时的学派源流,介绍了各派的学说思想并略加论断,收录范围广,著作选录多,史料考证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宗派门户之见,注意到各家宗旨。《宋元学案》,共100卷,最早为明末清初黄宗羲整理。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宗羲完成《明儒学案》后续修此书,
[清]黄宗羲 著;陈金生、梁连华 校 / 中华书局
由周振甫所著,对《文心雕龙》作了逐篇逐段的简注、讲评和翻译,是从“论文序笔”入手,即研究前人的著作和创作,按照文体分类,确定各体的选文,探讨各体文的特点,比较忠实于原作的基本思想,除了可以帮助读者对《文心雕龙》比较正确的理解以外,还可以帮助读者通过《文心雕龙》对刘勰的文艺观和我国六世纪的文艺理论发展状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书末附有关《文心雕龙》中某些术语的解释。《文心雕龙今译(附词语简释)》是目前已
周振甫 著 / 中华书局
封建社会的发展愈加成熟,宰相辅臣在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就愈显得重要。宋元佑年间,司马光卒后,御史中丞刘挚在一篇奏疏中就说:“今日之命相,实系天下之安危。”这不仅是针对当时的具体局势而言,而且具有一种普遍的意义。只要翻开中古史的图卷,俯视一下唐宋间纷纭复杂的政治舞台,就可以感到,这羣位居中枢的宰辅们,确实是身系封建王朝的安危。他们的活动,基本构成了一代政治史。由于地位与作用的重要,使得宰辅的事迹与任
[宋]徐自明 撰 / 中华书局
本书是一部系统记载历代制度的通史。是史学工作者必重要著作。此书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出版过缩印本,但自一九三五年以来,一直没有重印。为了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现在徵得商务印书馆同意,据万有文库十通本重新影印出版。在此谨向商务印书馆表示感谢。这次重印,我们增编了目录,置于本书之前,以便读者检索。
[宋]郑樵 编 / 中华书局
十二卷、《楹联续话》四卷、《楹联三话》二卷,均为清梁章钜编《楹联四话》六卷,是梁章钜的第三子梁恭辰所编。梁章巨子闳中,又字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辰乐县,清初徒居福州,所以自称福州人。干隆五十九年(公无一七九四年)中举人,嘉庆七年(公元一八0二年)成进士。 《楹联新话》十卷,清浙江绍兴掓应镐辑。据该书前稄序,知道朱氏在清末光绪朝前年期「丞、簿、尉三*其官」,在福建等地作过小官。
[清]梁章鉅 著;白化文、李鼎霞 校 / 中华书局
是刘向校书时据皇家所藏和民间流行的书册资料,加以选择整理的具有故事性、多为对话体的杂著的类编,纂辑先秦及汉代的轶闻琐事,借以阐述儒家思想。该书在流传中多有散失,校证者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参校各本,博采群书,事义兼释,并辑佚文一卷。
[汉]刘向 著;向宗鲁 校 / 中华书局
Rod Campbell 著;Rod Campbell. 绘 / Pengu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