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外篇校笺:上(新编诸子集成)》二十五卷,是晋代葛洪所撰的一部著名子论。 《抱朴子外篇校笺:上(新编诸子集成)》着重宣扬儒家思想,杨明照先生以平津馆丛书原刻本为底本,参校十余种其它版本,对该书进行校笺。
杨明照 著;中华书局 编 / 中华书局
本书是引导一般读者学习国学的入门读物。作者认为国学义理聚集于儒道两家的学说之中,学习国学最好的办法是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学好五本经典(《老子》《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读懂十个概念(道、仁、义、礼、智、信、孝、忠、廉、耻),本书通过解读、品评这五本书和这十个概念,引领读者达到善修身、明义理、懂国学的目的。
夏海 著 / 中华书局
是我国在长时期来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小说之一。但它并不是某一两位作家的创作,而是许多人的集体劳动的成果。通常被作为《水浒》作者的罗贯中、施耐庵,乃是对《水浒》进行最后加工——也许是高水平、高难度的加工——的人物。罗贯中主要生活在元代,施耐庵则生活于元末明初。
明]施耐庵 著;章培恒 导读 / 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寅恪集之一种。收作者生前手定的重要论文与序跋等,如《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计六十余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陈寅恪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包括“史记之部”、“汉书之部”、“晋书之部”、“后汉纪之部”、“资治通鉴考异之部”、“弘明集之部”、“唐人小说之部”、“敦煌零拾之部”、“人物志之部”等。
陈寅恪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文献目录。南朝梁僧撰。僧(445~518),俗姓俞,祖居彭城下邳 (今江苏邳县),生于建康(今南京)。14岁出家,先后入扬都建初寺、钟山定林寺,受业于法达、法颍。精通律学。曾搜校佛经,建立“经藏”。编有《三藏记》、《释伽谱》、《弘明集》等。 本书共15卷,包括 4部分:①撰缘记,叙述印度佛经的编纂和中国译经的渊源。②铨名录,著录佛经2162部4328卷,分12类,各类
[梁]释僧祐 著;苏晋仁、萧錬子 校 / 中华书局
作者李泽厚对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主要思潮和重要思想人物,如康有为、谭嗣同、严复、 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的系统论述和细致分析。
李泽厚 著 /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包括三篇欧洲人在16世纪访问中国的报道,分别是:葡萄牙人伯来拉的《中国报道》、葡萄牙人克路士的《中国志》及西班牙拉达的《出使福建记》和《记大明的中国事情》。他们对中国的论述代表了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对研究古代中国及中外关系史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译者何高济先生在翻译本书时,尊重原著的同时使译文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该书被列入“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
何高济 译 / 中华书局
本书原稿为劳榦先生在台湾大学所讲魏晋南北朝史的课堂笔记,经作者整理后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台湾地区出版,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历史概况和南北朝时期的经济问题、兵制、文学与学术情形,做了扼要的讲解。此次整理出版,还搜集增补作者的相关论文,内容更加充实。
劳榦 著 / 中华书局
作者从多个方面,既依照历史的线索、技术发展的过程,也依照艺术的门类、材质工艺的区别,深入到中国文化与审美观念的层次,分析了中国的艺术与工艺,揭示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作者说明了中国的艺术家不似他们的西方同行,不寻求忠实的再现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创造出成千上万甚至无限的艺术品。他也为读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贯通了中国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国宗教以及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
[德]雷德侯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外国电影译制片”是一个在特殊年代里创造的特殊文化现象。本书以一个“译二代”的视角,用长达二十余年的直接经历和长期接触获得的大量间接素材,并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以细节塑造人物,用细节还原历史”,以白描手法叙述了上海电影译制厂从1949年建厂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从万航渡路到永嘉路两个大院长达四十余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和人物故事。
潘争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是当代著名学者叶嘉莹著作中影响大、受读者欢迎、经典的一本书。本书原为1987年叶嘉莹先生应辅仁大学校友会、中华诗词学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老干部协会及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唐宋词系列讲座”之邀请,先后在北京、沈阳、大连三地连续所作的一系列讲演的整理稿。全书以唐五代两宋的重要词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十五家为代表,以点
叶嘉莹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千多年来,司马懿一直是作为一位让人爱憎交加的智者与政治阴谋家的形象出现,尤其是司马氏在篡夺曹魏政权中的血腥手段,更使他成为《三国演义》中头号反面人物。但历史真实的司马懿到底如何呢? 司马懿,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皇朝的实际奠基人。曾任职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曹魏三代的托孤辅政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他善谋奇策,屡立战功,不仅率大军成功抵御
罗华彤、陈虎 编 / 中华书局
全面展现杨宽古史研究之成就,系统反映一代学人的史观流转,本书所录皆为作者关于古史研究方面学术价值较高、*有代表性的论文,涉及先秦及秦汉政治、经济、学术等诸多方面;尤其是作者对古史神话传说的研究,被日本学者高度评价为从疑古派中出现,充分摄取释古派的方法和成果,努力开拓“新释古派”的“新境地”。同时,作者博征历史文献和青铜铭文,与考古材料相印证,详考西周列国及部族170多个,在当时具有开创性。
杨宽 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杨宽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完成的1部专著和3本篇幅较小的史学读物,分别是《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和《中国历代尺度考》《商鞅变法》《秦始皇》,对于系统了解杨宽的学术经历和毕生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出版不仅为4本书首次结集,而且补充了不少杨宽先生晚年手稿中与之相关的内容。
杨宽 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震撼披露“文革”前夜惊心动魄、尖锐复杂的高层关系,近百张历史珍贵照片,经典还原历史现场。读懂*为何发动文革以及其中的前因后果,从建国以来,到文革前夜,中国的政坛经历了什么?本书详细地记述了*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包括3年困难时期在内的各种困难的历史进程,生动地描绘了*在国内和国际风云变幻中淡定自若的智慧和风采,详略得当地刻画了*为国是、民生和政局殚精竭虑的忧劳和机变,客观地交代了中央领导层在那一时期一
邸延生 / 湖南人民出版社
解答的重要问题包括:孙中山祖籍是广府人还是客家人?他是否中原贵胄的后裔?孙中山的国学根底如何?是否只是一名“番书仔”?在檀香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孙中山身心变化有何影响?孙中山曾有过当传教士的念头,为何最终放弃?孙中山是否真的曾在香港拔萃书室念过书?孙中山自称其走上革命道路是由于在香港念书时所受到的影响,这些影响到底是什么?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时,是否同时策划革命?1895年的广州起义,号称有“决死队
黄宇和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为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开馆十周年志庆所出论文集之一。共收录学术馆仝人有关敦煌学论文计十余篇,其中何广棪及王炳华教授学术馆名誉顾问。论文内容丰富、涉猎广泛,既有考古、洞窟及遗址等考察(如《从新疆考古看“丝绸之路”的开拓、变化、奉献》《居卢訾仓故址研究》《明代敦煌地区佛教寺院建置考略》等),又有变文、乐名以至中外敦煌学家的评说(如《敦煌藏文写卷初探》、敦煌壁画古琴图像研究,以及对饶宗颐、苏莹辉、亚瑟
郑炜明 编 /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在曹娥碑阴题有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初次读到,不知所云。一般读者恐怕都会有此反应,但若静心品读,似乎也能品味出点意思来:一个穿着黄绢的年轻妇女,带着小外孙舂制齑粉。这种解读方法叫常训法,以常训法解读曹娥碑阴文十分勉强,难免牵强附会。弘农才子杨修一眼看出,它不是普通文字,而是隐语(谜语)文学,当即便解了出来,它意隐“绝妙好辞”四字,称赞邯郸淳诔文。这种解读方法,
奇光暖心 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为“走心时代国学丛书”之一。本书由“庄子素解内篇”“庄子素解外篇”和“庄子素解杂篇”三部分组成,对庄子所著的条目、词素、寓言等进行解答与分析,有其独特的参考价值。本书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贯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陈永 / 中山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医学史书籍,着重概述西方医学传入广东再向全国传播的历史进程,并侧重反映从西方引入的近现代医疗、医学教育、公共卫生事业、医疗医事等行政及行业管理。书中还呈现经广东走向全国的西方医学传播者筚路蓝缕的行迹。
陈小卡 著 / 中山大学出版社
CCTV“中国好书”得主吴钩重磅新作!从一位被严重低估的皇帝,透视大宋巅峰时代独特的政治运作机制。 宋仁宗究竟是平庸之主还是后世帝王效仿的对象?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讲述了宋仁宗的一生,既包含他作为个体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更着力刻画他作为皇帝要面临的重重考验。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开国国策指导之下,宋仁宗以其对皇帝角色的深刻理解、温和包容的性格,与其治下宰辅大臣逐渐构筑出一套相对
吴钩 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航空史上少有一架专机的机组有走有留。更为奇特的是,林彪专机的航迹竟然偏移到蒙古的温都尔汗!《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的难能可贵就在于独家披露所有这些内在的隐秘。身为林彪专机第二副驾驶员,“九一三”事件的亲历者,《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作者首次还原了林彪专机的全部活动过程,同时真实披露了林彪专机机组幸存者的多舛命运,给人们揭开了一个大时代的潜在一面,为历史提供了一个经得起检
康庭梓 著 / 中国青年出版社
是鲁迅1932-1936年致母亲的家信。鲁迅与母亲往来书信二百多封,现仅存50封。这本书完整收录、原貌呈现了鲁迅致母亲的亲笔信。 《母亲大人膝下》使鲁迅展现出儿女情长的一面。信中鲁迅与母亲道道家常、问候平安,其子海婴的成长变化与言行举止更是每信必报,一封书信把祖孙三代的亲密感情联系得感人心扉。海婴口述,许广平代笔的六封“致娘娘”信,由海婴之子周令飞授权,首次面世
鲁迅 著;夏晓静 编 / 中国青年出版社
尔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词典,具有同义词典和百科词典的性质。从汉书艺文志到四库全书总目,尔雅一直被列在经部,或依于孝经,或附于论语,或列于小学训诂之属,被作为古代教育的文献和学习的工具。郭璞尔雅序对尔雅解古今之义、五经训诂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述:「天尔雅者,所以通训诂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者之潭奥,摘翰者之华苑也。若乃可以
郭璞、[宋]邢昺疏 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书稿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与儒家经典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书稿收录了此次研讨会宣读的有关清华简《筮法》与《周易》研究、清华简与其他历史文化研究、其他简帛与历史文化研究等三个方向的43篇论文,另还有一篇附录。这些文章涵盖面广,涉及古文字、古文献、历史地理、先秦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由于清华简本身为全新的材料,因而应用清华简进行的研究多具有突破性意义,尤其是《筮法》与《周易》的对比研究,大
刘国忠;代生;李秀亮;马兴;副主编 著;江林昌;孙进;刘国忠;代生;李秀亮 /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项目选取历代家训资料中的名著名篇,加以精心校勘整理,再加以导读、注释、白话翻译、实践提示,形成一个既有完整可靠的文本、又便于现代家庭教育实践参考的家训系列丛书。
[清]曾国藩、[清]曾国藩 著;张天杰 译 /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通过横向比较蒙古帝国在东、西亚所留存下的史料记载,尝试对其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三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景式的视野。本书按主题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共六章,聚焦于讨论蒙古政治制度中的欧亚传统因素,及其在不同汗国中所发生的地方化进程。下编则试图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下横向考察蒙古统治下亚洲东西部分之间的人员、物质、知识的接触与交流。
邱轶皓 / 上海古籍出版社
书稿以石窟寺保护代表性人物为主体,通过采访、资料收集,梳理我国石窟寺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的背景、经过、重要成果,以及石窟人开展石窟寺保护工作的经历、背后的故事、感受。内容主要以文字、图片资料为主,拟考虑短视频资料。采访对象包括黄克忠、李*雄、樊锦诗、陆寿麟、马家郁等。
王金华、郭桂香 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张岱生前即手编文集,请友人据其手稿钞写待刊,编成《瑯嬛文集》,诗为《张子诗粃》,文为《张子文粃》。后其手稿诗、文分别流传,清光绪间人据其文刊刻成集,手稿之文遂佚。而诗未及刊,仅存手稿。《张岱诗文集(增订本)》系由整理者重编,诗、文各选底本,精加校勘,核其前后文字异同,由此可体会作者入清之后的心态变化。又从稀世文献中辑得张岱佚诗七十余首、佚文六篇,拣择补入张岱友人白岳山人王雨谦所作评语。书后附传
[明]张岱 著;夏咸淳 校 / 上海古籍出版社
从文献学的角度讲敦煌文学,强调敦煌文学的仪式性和表演性,内容涵盖敦煌文学的历史演进、敦煌文学的作者队伍、敦煌的经典文学、敦煌的唐诗、敦煌的白话诗、歌辞、俗赋、小说、讲经文、变文、婚仪文学以及敦煌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多个方面。
伏俊琏 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原有132片,多为京津集、北图、北大、历博、曾毅公的甲骨拓片,经《合集》《合补》揭取,残存拓本68片。本次残本补阙59片,缺号及不明者4片,辨伪1片,20片可与他书甲骨缀合。全书分拓片、释文及简说、检索表三部分。
宋镇豪 主编;马季凡 编纂 /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是历史上第y本系统分析、解读民主制度的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内容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主要是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并以
托克维尔 著;周明圣 译 / 中华书局
本书共收录有关美学的文章二十篇,包括:《美学寄语》、《近代技术的精神价值》、《谈技术美学》、《我和艺术》、《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艺术与中国社会》、《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诗话的美学意义》等等。
宗白华 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目前全世界已经被发现的鲸豚类动物已经超过了90余种。本书一共收录了全球93种的鲸与海豚的卡通图鉴,并重点介绍其中40种的简要画法和科普小知识。作者通过卡通图鉴和漫画教程的形式,希望大家能够不仅从本书当中获取知识,还能够同时得到快乐。可以说这是一本合家欢类型的动物图鉴,适合于0~99岁的朋友。
李墨谦 著 / 电子工业出版社
入选2013年4月新浪历史好书榜,陈尚君、金纲、马勇、赵楚、钱文忠、萧三郎联名推荐,荣获“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本书整体再现了国民党陆军上将韩复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介绍了他的个人生活,对子女的教育,与各方(冯玉祥、蒋介石、张学良、日本人、共产党)的合作、矛盾与斗争,理政情况(公务、文化、教育、剿匪、救灾),时人、后人对韩的评价,等等。
周海滨 著 / 中华书局
一书主旨是促进中美间的相互认识,介绍了中国社会的多个方面,包括科举、学校、语言、慈善机构、社会习俗、传教士在中国的生活等。
[美]倪维思 著;崔丽芳 译 / 中华书局
分五章。第一章“名义篇”,对训诂产生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做了深入的探讨。第二章“内容篇”,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两方面来论述。第三章“体式篇”,即训诂存在的形式。本书提出了五种形式说(正文训诂、传疏训诂、专著训诂、笔记训诂、论文训诂)。第四章“术语篇”,除讲述校勘术语、注音术语、释义术语外,还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先秦两汉以至于近现代训诂术语发展演变的情况。第五章“方法篇”,作者依据人类思维的特征和训
吴庆峰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以毛泽东对二十四史的批注和圈画为基础,结合毛泽东生平、批注圈画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的独特经历,详细解读了毛泽东有代表性的批注与圈画,展现了毛泽东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以及他渊博的知识、勤奋的读书精神,总结论述了毛泽东的各种读书方法,特别是古为今用、与实际相结合、联系对比的方法。从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对伟人毛泽东的认识。
徐中远 著 / 当代中国出版社
本草知识包罗万象,不仅关联自然科学知识,也涉及历史、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等方方面面,可谓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呈现。王家葵教授深入本草领域研究多年,将其解读本草的心得汇集,结成这部学术随笔。81篇文章提出了81个问题,作者层层寻绎、抽丝剥茧,在传统本草考证之外,还借助丰富的诗文、书法、碑刻、道教文献等古代文献资料,融会贯通,解答本草文化中的诸多“为什么”,生动有趣地展示本草研究的奇妙历程。
王家葵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藏书家韦力先生以爱书之心,凭一己之力,爬疏历史资料,走访古旧书店,与谈旧书店主,将其所见、所感与所思,集结成这套“芷兰斋书店寻访三部曲”,从私家古旧书店、古旧书市场与国营古旧书店三个不同角度,完整展现了当下中国古旧书业的现状。文章不仅记述了各家书店的创办始末、经营状况和库存菁华,同时还记录了来往与坚守在古旧书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彼此交游之掌故,文字风趣,图片丰富,读来既可拓宽眼界,又可作为
韦力 著 / 中华书局
钱大钧是这批蒋介石手令的*初“受密者”,也是*后的“藏密者”。能委身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兼侍卫长要职而成为手令的“受密者”,是他的“德才”被蒋介石所认可;而成为“藏密者”,则与他的出身文化背景、成长道路和他本人喜欢书法艺术有极大的关系。
陈宇 著 / 当代世界出版社
本书甄选了自19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前有关厦门历史的珍贵老照片,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时期厦门的街景风貌,风土人情,历史事件,是了解和研究厦门历史的生动素材,也是极为难得的影像资料。透过一幅幅照片,读者可以领略到一百多年前这座城市的真实景象和人物事件。
洪卜仁、陈亚元、洪明章 编 / 厦门大学出版社
神话是孕育文学的母亲,但神话研究往往向上溯源,局限于历史学、宗教学及文化人类学,甚少向下探流,寻找神话在历史文化和文学嬗变方面的走向。本书开神话研究之生面,依据西方原型批评关于神话的文学移位学说的理论和西方民间文学研究领域主题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国历史上十个最为经典的神话故事——女娲神话、精卫神话、嫦娥神话、西王母神话、大禹神话、鲧神话、刑天神话、蚩尤神话、共工神话、《西游记》为个案,运用传统的
宁稼雨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是作者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结项成果,系统研究了晚清政府对于教案(即中国民众与基督教会的冲突)的应对和处置。本书细致探讨了晚清教案发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教案对晚清社会政治危机加剧的影响,政府与民众对待教案态度的差异,分析了清政府在应对教案时的运筹水平、决策机制、处置能力、正误得失以及政策的实际效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晚清政府面对社会变革时的处境及应对危机的能力与局限。
董丛林 著 / 中华书局
分三编,上编制围绕南宋政府的佛教政策、佛教管理行政机制与寺院体制的关系角度展开;中篇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创建的五山十刹制度及制度文化影响角度,围绕寺院体制及作为其外在的物质制度形式的寺院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展开;下篇从寺院体制的内部结构关系角度,围绕寺院
王仲尧 / 商务印书馆
林家骊,1951年出生,浙江温岭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浙江地域文化研究;任浙江大学楚辞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树人大学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在《文学评论》、《文史》、《文学遗产》、《文献》、《中华文史论丛》、《浙江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7部。代表
林家骊 著 / 中华书局
中国好书”《国粹》作者的重磅新书,与《国粹》同属“王充闾人文三部曲”。 文脉,就是文明演化的历史血脉,随着人类一代一代的繁衍而被延续保护下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经过漫长的熏陶浸润,逐渐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灵魂。文脉是一个民族的魂脉,从根本上说,更是一个民族的命脉。 本书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人的千年心灵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史。它以优雅的散文梳理了中国人文的脉络,描绘中华三千年文明史上先贤
王充闾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 本书围绕二十五位理学思想家,叙述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揭示出宋明理学的基本人物、学术派别、概念命题和理论特色。作者视理学为一股前后相继又相互激发的思潮,对于理学发展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对于理学发展的关键枢纽点,对于颇具特色的知识点等,着重拈出
陈来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