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建筑、设计、时装、爵士乐、文学、电影、音乐、歌剧、摄影、文艺复兴艺术——十个艺术门类的快速阅读和深入纵览。 精选的内容配以清晰的讲解、雅致的版面排布、便于携带阅读的开本设计,为探寻艺术之旅开启捷径。 奠基艺术领域常识与扩展视野的上佳之选,同时满足扩充知识与寻求精进的阅读需求。
科里·贝尔 著;苏福忠 译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电影相比其他艺术门类,历史不算久远。基于人类自身基因对于光影和故事的迷恋,这一领域的艺术作品自诞生以来就呈现爆炸式增长。不管近年来你是不是电影院里的常客,如果比拼电影谈资,还是恶补一下为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翻一翻本书吧!按图索骥,循书观影不失为一大乐事!特别呈现遨游影史瀚海,梳理影片门类揭密巨片产生内幕与导演真相世界各大电影节指南影界术语、行话集锦
约翰·劳顿、亚当·史密斯 著;李文 译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王力先生不仅是杰出的语言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和散文家。此译文集是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的法国纪德、小仲马、嘉禾、左拉、都德、波特莱尔等作家的小说、剧本、诗歌以及《莫里哀全集》共二十余种。
王力 译 /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的同志给我送来的《经读典记》书稿,看完后心里很高兴。若干年前,庞朴先生在《经典常读》初版《前言》中写道:“文化大地上,特别是年青一代人脑袋中,有点空荡荡,雾朦朦。”现在的情形相较庞先生所述大有改观,可是新问题不时涌现层出不穷: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除本职外无暇他顾,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信息爆炸,日新月异,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再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世典籍浩如烟海。所以如何让读者尤其
于愚 主编 / 中华书局
本书从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将小学生必读的经典小古文按内容分为千古名言、趣味寓言、生活智慧、学海无涯、修身养性、成败得失、世相百态、人间真情、颖慧少年九大板块。
侯桂新 著 / 中华书局
本词典所有语料主要来自元明清时戏曲、小经经典作品,同时收入部分子书、史书材料,资料丰富,释义准确明了,既有追本溯源的词义解释,也有对难理解字词的释义,便于读者理解汉语俗语的基本发展与演变脉络。近年来,许少峰先生又对词典作了修订,主要订正了初版中个别释义不明的文字、调换个别与释义不甚相符的例句、调整了部分不符合目前辞书出版规范的注音、用字、格式与相关体例,使该词典在准确性、规范性和实用性
许少峰 编 / 中华书局
藏书家韦力先生以爱书之心,凭一己之力,爬疏历史资料,走访古旧书店,与谈旧书店主,将其所见、所感与所思,集结成这套“芷兰斋书店寻访三部曲”,从私家古旧书店、古旧书市场与国营古旧书店三个不同角度,完整展现了当下中国古旧书业的现状。文章不仅记述了各家书店的创办始末、经营状况和库存菁华,同时还记录了来往与坚守在古旧书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彼此交游之掌故,文字风趣,图片丰富,读来既可拓宽眼界,又可作为
韦力 著 / 中华书局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称为一个时辰。这是我们自有的一套独特且历史悠久的时间系统。十二时辰,十二种美,岁月流转间,尽是诗情画意。 本书以十二时辰为主线,用精致且温暖的镜头画面加以文字注释,诠释中国人文地理的博大与美妙,在自然风物的时空转换中品读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智慧和深情。本书集摄影作品、文化随笔于一体,摄影作品兼具诗情画意与人文关怀,文化随笔清新隽永,婉转缱绻,是一部
陈帆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草知识包罗万象,不仅关联自然科学知识,也涉及历史、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等方方面面,可谓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呈现。王家葵教授深入本草领域研究多年,将其解读本草的心得汇集,结成这部学术随笔。81篇文章提出了81个问题,作者层层寻绎、抽丝剥茧,在传统本草考证之外,还借助丰富的诗文、书法、碑刻、道教文献等古代文献资料,融会贯通,解答本草文化中的诸多“为什么”,生动有趣地展示本草研究的奇妙历程。
王家葵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庄子》内七篇为文本基础,通过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概念层次等深入肌理的文本细读,抽丝剥茧般揭示出《庄子》内篇令人惊讶的整体性和完成度:思想与概念展开的高度一致,精巧到近乎无迹的结构安排,看似偶然实则必需的叙述方式。 通常以为庄子之文章漫无际涯,其实未能了解庄子叙述风格背后的不得已。庄子的哲学,有见于哲学的语言困境,有见于人间世的种种危险,以无条件的真知为追求,以各种形态的“尝试言之”彰显出不可言
杨立华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他被誉为李白、杜甫之后别开生路、能够自成一家的诗人;他的诗拥有华丽的语言、美好的意象、铿锵的音调,受到无数人的喜爱,然而千载之下,众说纷纭,像谜一样存在——他就是李商隐。叶嘉莹女士从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读李商隐诗歌的感受出发,结合李商隐坎坷的人生故事,为读者细细讲述李商隐诗歌深微幽窈的心灵境界以及无处不在的浓郁的悲哀。
叶嘉莹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历史研究入门读物。它基于安托万·普罗斯特在巴黎一大常年开设的“历史编撰学”课程讲稿,讨论了当代史学实践中的诸多关键理论问题,以反思的目光对西方史学做了一次全面的扫描。安托万·普罗斯特的思考建立于法国历史学家群体丰厚的学术积累之上,同时从德语和英语世界撷取重要思想资源,为读者提供了探幽索隐、进一步了解当代西方史学的便捷指南。
[法]安托万·普罗斯特 著;王春华 译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书名以寥寥几个单词,把直至两宋才臻于化境的中国日常生活艺术的舞台摆到了草原游牧民族不断进犯的黑暗布景之下,在读者心目中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悬念和反讽。全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宋末年首都临安的日常生活。
谢和耐 著;刘东 译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十九岁(清同治六年)中举,曾官刑部主事。因淡于荣利,称病家居著述达四十年。主要著作有札迻、周礼正义、墨子闲诂等二十余种。札迻十二卷,是孙诒让第一部问世之作,成于清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年)。全书校勘订正了秦、汉至齐、梁间七十八种古书中的讹误衍脱千余条,是他三十多年研读古书心得的集录。“凡所考论,虽复简丝数米,或涉琐屑,于作述闳恉,未窥
[清]孙诒让 著;梁运华 校 / 中华书局
是王汎森教授研讨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新作。他认为,思想与生活相与交织,不同人群所呈现的思想光谱浓淡不一,思想史研究应致力于刻画历史的复杂性。王汎森教授以此思路探讨近代中国人的存在感受、生命气质、人生态度,灵活调用思想、学术、生活、政治诸种材料,解读从“新民”到“新人”的变化、“主义”的兴起、近代思想中的“未来”、“人的消失”等新鲜议题,呈现出近代中国大变动之中丰富、幽微的心灵世界。
王汎森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乾隆皇帝是中国帝制史上最后一位盛世之君。他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在清初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宗教、艺术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有关他的记载,史不绝书。但是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内心深处主要的关切又是什么? 《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与内心世界》结合艺术史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借由相关图像和史料,从人性的角度和常理心,去观察和剖析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和他对待所藏艺术品的态度。作者细
陈葆真 / 北京大学出版社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也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诸侯混战、争霸天下的时代,不趋炎附势、同流合污,而逍遥游世、隐居著书,写成被誉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的《庄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逍遥游:庄子全传》是一部全面而详尽的庄子传记,它生动形象又不乏学术品位,具有文史哲兼备、雅俗共赏、古今贯通的特质。它严谨地依据《庄子》文本及相关史料,汲取融化时贤往哲的众多成果
王充闾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标题中的南华在这里不是地名(南华县、南华寺),不是人名(南华真人),不是书名(南华经),而是取字面上的意思:南方的精华。作品描绘的是已经消逝了的南方的故事:梦境,戏剧,园林;文士,才女,奇人……这是明万历后南方中国士人的生活史。出没其间的有文徽明、董其昌、吴其贞、项元汴、李日华、屠隆、汤显祖、董若雨、祁彪佳、吴梅村、陈洪绶、周亮工、张瑶星、龚贤等致力于私人空间营建的画家、曲家、鉴赏家,有计成、张南
赵柏田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提供作译者介绍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80年代至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第安那大学讲学,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
叶嘉莹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精选古代著名诗人文士写给孩子的书信、戒子书、示子诗90首,进行注释和赏析,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他们将心中最赤诚的信念、深切的关怀、毕生的经验写在“示儿诗文”中赠予孩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和教育经验,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对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家风与家教传承有借鉴作用。
张静;陈晓耘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以统治主体的演变为主线,从历史和文化的起源、律令国家、武人政权、前近代社会、明治维新、对外侵略与扩张、变革与战争、占领与战后体制、经济大国、转折时期的改革等方面,清晰地勾勒出日本的政治演进过程,兼及不同时期的文化成就、经济发展、大众心态等内容,清晰、完整地绘制出日本历史的鸟瞰式全貌。 《日本简史》(第三版)曾荣获“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第三版在前版的基础上,新增一章,叙述近十年的日本历史,对
王新生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正义。那么,当法律缺席的时候,正义还在不在?《海盗、囚徒与麻风病人:关于正义的十二堂课》作者保罗·罗宾逊教授考察了古往今来数十个真实存在的生动实例,试图告诉我们,若尖牙利爪的丛林法则大行其道,正义还有没有容身之地。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而就美国社会面临的司法困境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设想与倡议。
[美]保罗·罗宾逊(Paul H.Robinson);[美]莎拉·罗宾逊(Sarah M.Robinson) /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社科院研究所 / 中华书局
本书为《大兴善寺文献丛书》第二辑,收录了隋代来华,住锡于西安大兴善寺的印度高僧达摩笈多的佛教翻译著作九种四十七卷。本次出版以清《乾隆版大藏经》为底本,全文影印出版,为佛教史、佛经翻译史、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珍贵的文献资料。
宽旭 著;宽旭 编 / 中华书局
本书是作者治曲数十年来的论文集。论文大致包括五个部分:一、古代戏曲总体研究。其中研究论述了中国古代戏曲在思想内容、文学表现形式和表演方面不同于外国戏剧的民族特征,考察分析了中国古代戏曲中的近代意识、忠孝节义,总结阐释了中国古代爱情剧中的矛盾冲突类型和思想意蕴。二、元明清杂剧研究。其中深入细致地研究论述了元杂剧独具特色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科诨滑稽、悬念运用以及明清杂剧的讽刺剧和写心剧,对《梧
许金榜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以毛泽东对二十四史的批注和圈画为基础,结合毛泽东生平、批注圈画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的独特经历,详细解读了毛泽东有代表性的批注与圈画,展现了毛泽东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以及他渊博的知识、勤奋的读书精神,总结论述了毛泽东的各种读书方法,特别是古为今用、与实际相结合、联系对比的方法。从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对伟人毛泽东的认识。
徐中远 著 / 当代中国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至今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发展历程。数代学人培桃育李、滋兰树蕙,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硕学鸿儒,形成了“守正创新、严谨求实、尊重个性、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和“重基础训练、重理论素质、重学术规范、重人文教养、重社会实践、重能力提高”的人才培养特色,铸就了“扬葩振藻、绣虎雕龙”的学院精神。2017年,中国
王怀中 著 / 中华书局
为该辞典最后出版的一卷。所收诗文作家,以各种明人诗文总集(选集)、地方诗文总集(选集)、别集、明代正史、地方志、书目为基础文献,同时又借助其他各种文献资料编撰而成。在尽可能全面考察各种历史文献基础上,通过对作家的文学成就,包括创作和影响等各方面的综合考量后,在明代跨越300多年的2万多位有传世作品的作家中遴选出3 046位诗文、小说、戏曲作家,予以立目,针对其生平、仕履、创作及影响予以提纲挈领的介
李时人 编著 / 中华书局
从秦献公十九年到汉武帝元封七年采用的是《颛顼历》,后人一直试图复原这一历法的原貌,但均未获成功。作者经过多年研究,深入发掘古籍资料,并结合最新出土的秦汉简牍,制定出全新的《颛顼历日历表》。这一新表与现存文献及迄今发现的考古资料完全吻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
朱桂昌 著 / 中华书局
分七篇,分别是体育:意志篇、览胜篇、博览群书篇、交友篇、诗词篇、书法·题词·对联篇、戏曲·文娱篇。全书从毛泽东日常生活、娱乐的这七个侧面,全面展示了毛泽东的爱好、习惯、娱乐、趣味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看到毛泽东在工作之余,是怎样生活、休闲的,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娱乐和爱好,从而可以从这些方面探寻毛泽东人格魅力和过人才能的源泉。毛泽东,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非凡的人。他为什么能够身体如此健壮,意志如此坚强
何以 著 / 中央文献出版社
吴伯箫(1906—1982),山东莱芜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参与起草和制定《延安边区政府中等教育规程》,创办沈阳师范大学,负责《文学》课本教材的编审和《文艺学习》《语文学习》等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著有散文集《街头夜》、《羽书》、《黑红点》、《出发集》、《烟尘集》、《北极星》,散文报告文学集《潞安风物》,译著《波罗的海》等。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教学和出版生涯中,留下了大
子张 著 / 中华书局
本著作由两部分组成:验证篇与普查试点篇。 在验证篇中,作者找了十件确属蒙元时代的回鹘文契约文书,揭示出这样一种文字现象,即:td、sz的交替与不交替并存,s?、qγ、ny的加点与不加点并存,并且不交替、不加点现象多于交替、加点现象。因是对既有发现和观点的验证,所以称为“验证篇”。 在普查试点篇里,作者先是从十五件蒙元时代的回鹘文契约文书中,找出了条件式附加成分的规律性现象
刘戈 著 / 中华书局
分五章。第一章“名义篇”,对训诂产生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做了深入的探讨。第二章“内容篇”,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两方面来论述。第三章“体式篇”,即训诂存在的形式。本书提出了五种形式说(正文训诂、传疏训诂、专著训诂、笔记训诂、论文训诂)。第四章“术语篇”,除讲述校勘术语、注音术语、释义术语外,还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先秦两汉以至于近现代训诂术语发展演变的情况。第五章“方法篇”,作者依据人类思维的特征和训
吴庆峰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以清代四川巴县的婚姻档案为中心,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婚姻中常例婚、童养婚、退悔婚等多个方面的情况。不仅如此,还针对某些具体的婚姻形式做了仔细的分类、研究与反思,如童养婚,按被夫家虐待、被夫家休退、与夫家不睦几种讨论了女方在夫家的生活状况,并就兴讼的原因与知县的审断作了更深层次的讨论。 婚姻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进入婚姻市场的择偶者,根据自身条件和家庭背景,选择配偶资源,完成婚姻匹配。这批巴县婚姻档
张晓霞 著 / 中华书局
包括《尔雅正义.上》《尔雅正义.中》《尔雅正义.下》共三册。《十三经清人注疏:尔雅正义(套装共3册)》是清代雅学目前极其重要的著作之一,开启了清人重新注疏十三经的先声。邵晋涵认为《十三经注疏》所收宋代邢昺《尔雅疏》的分量不够,在朱筠的启发下重作新疏。《尔雅注》是郭璞用力甚勤的一部著作,后世雅学皆以郭注为宗,《十三经清人注疏:尔雅正义(套装共3册)》据唐石经及宋本、他书所引校勘尔雅正文和郭璞注,广采
邵晋涵、李嘉翼、祝鸿杰 校 / 中华书局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他最伟大的功绩,是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和创造了一系列新鲜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具有中国特点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他作了大量农村调查。毛泽东强调实事求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 编 / 中央文献出版社
毛泽东的政治谋略与共和国所有重大决策密不可分。从出兵朝鲜、炮击金门看毛泽东的外交智慧;从在游泳池会见苏联元首看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从改造知识分子到整风反右的历史悲剧和文化界的一次次政治风暴;从处理接班人问题的谋略看高饶事件、林彪事件、发动“文革”以及选定华国锋的历史脉络……中央党校教授运用翔实的历史资料,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毛泽东。
高中华、尹传政 著 / 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文献资料为依据,勾勒伟人毛泽东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展现他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跌宕一生。书中尤其注重对毛泽东思想变化的分析和重要历史关头所思所行的呈现。行文通俗流畅,夹叙夹议,不乏点睛之笔。
李捷 著 / 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同志一生是读书学习的一生,他博览群书、勤奋刻苦、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本书结合毛泽东同志一生的读书实际,把他读书的往事、故事、轶闻、趣闻,一桩桩一件件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按照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读书、追求与成长之路、读唐诗宋词、读鲁迅著作、读自然科学书籍、生前要读的最后一部书等内容,以及毛泽东同志勤奋刻苦读书的精神与读书的主要启示,共计十二
徐中远 著 / 人民出版社
《金瓶梅风俗谭》,一本可与邓云乡《红楼风俗谭》PK的好书。白维国先生是研究明清白话小说的专家,尤其以对《金瓶梅》的研究见长。本书以随笔的形式,讲述了《金瓶梅》中涉及的各种风俗,包括当时的节俗、游娱、曲艺、服饰、饮食等各个方面。除引述《金瓶梅》中的原文之外,每一种风俗均引经据典,详细讲述风俗的成因、源流等,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代末期的风俗画卷。全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白维国 著 / 商务印书馆
品红楼之趣,解未解之谜。本书从“奇文”、“史笔”两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当中隐藏的深层次含义。作者认为“奇文”是把“真事”“真味”巧妙地“隐”在文字里面,诸如:补天弃石的幻化历世,“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虎兔相逢大梦归”,凤意象,暖香坞春灯谜……都是具有深刻内涵的意象,而作者所做的是挖掘出其中令人惊异的奥义,从其绝妙的艺术编码中破译出意想不到的隐赜,将书中重大的思想意义和独特艺术价值展示出来
林方直 / 商务印书馆
乔木1991年开始的回忆毛泽东的写作,计划写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毛泽东的思想和活动,但没有完成。自1994年9月出版,期间2003年又出修订版,此次是修订版改版重印。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谈话录”,是胡乔木二十多次谈话的纪录。其中有一篇1985-1986年、即这项工作开始前几年他同中央文献研究室同志的谈话记录,因属于同一个主题故一并收入。这些记录未经过他本人审定,但多是根据录音整理,只作
胡乔木 著 / 人民出版社
古琴传统上有独奏和弹唱两种表现方式,前者为“琴曲”,后者为“弦歌”,均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遗产。《弦歌雅韵》乃著名古琴家王迪先生多年研究成果之结集,是琴歌发掘、整理方面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王迪(1923-2005),师承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尽得心传。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古琴会副会长。1956年参加查阜西先生带领的古琴采访小组辗转全国各地,对古琴资料及琴人状况进行了大量
王迪 著 / 中华书局
在汉代赵岐注的基础上,博采经史传注及清代经学家对《孟子》的解说,对于典章名物制度等详加考辨。本书的整理工作,以咸丰十年刊本为底本,参校了《焦氏遗书》本,对于书中的引文,逐一核查原书,纠正了讹误,并为全书加了标点。此次推出的简体横排本,是在《新编诸子集成》所收《孟子正义》的基础上改排而成,保留了书名线和专名线,重新做了编校加工,纠正了不少原书的讹误。
沈文倬 点校;[【清】]焦循 撰 / 中华书局
顾炎武,字宁人,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文学家,学问博大精深,著述极为宏富,代表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于清兵入关后,在江南积极参与抗清活动,失败后亡命北方,考察山川,访求豪杰,以图恢复,晚年终老于陕西华阴。顾炎武是遗民诗人的杰出代表,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
[【清】]顾炎武 撰;王冀民 笺释 / 中华书局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结晶。作者对中西文化的信仰、生态观念、道德观念、艺术、军事、医学等领域进行比较,认为中华文化虽然自近代以来暂时处于劣势,但本身所倡导的和平、仁爱、兼容等思想具有世界性,并将会在解决当今和未来世界重大问题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陈传席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是一部叙述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得发展的佛教史著作,对中国佛教史料中关于佛教传入汉族地区的时间、重大的佛教历史事件、佛经的传译、重要的论著、著名僧人的生平、宗派与学派的关系、佛教与政治的关系等,都作了严谨的考证和解释。本书开辟了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新纪元,自问世以来,驰誉海内外,成为汤用彤全部著述中影响极为巨大的一部,是有关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经典著作之一,迄今为止,在积聚汉
汤用彤 著 / 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