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卷,宋法云编撰,是一部系统汇释佛典中梵语音译词的重要佛教辞书,与《释氏要览》《教乘法数》并称为“佛学三书”,历来广为佛门初学者所用。全书共六十四篇,分门别类收录了两千零四十余条梵语音译词,各条列其异译、出处,并引经据典详加解释,对涅槃、菩提、阿赖耶等重要的佛教名相阐释尤为详尽,以天台宗观点为主。本次校注以《四部丛刊》影印南海潘氏藏宋刊本为底本,参校《永乐北藏》《嘉兴藏》及《大正藏》本,注明书
法云 撰;富世平 校注 / 中华书局
本书是苏东坡作品的汇编,全套共八册,包括作品十五种,其中第一、二册为苏东坡的《诗集》《词集》;第三至六册为《文集》;第七册为《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辑本);第八册为《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东坡手泽》及作为附编的《苏沈良方》《艾子杂说》《杂纂二续》《渔樵闲话录》《调谑编》《问答录》。其中诗词文不必多说,《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是苏东坡的学术著作,《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东坡
舒大刚 编;曾枣庄 / 中华书局
徐家是个清贫之家,四壁徒立,夜无存粮,唯有古籍拓片相伴。家裹的藏书藏拓上祖父钤印一方曰「益生节衣缩食所得」。就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父亲没有同龄人骑竹马、放风筝的童年,拓片中有一件「永年手释」的金文拓片,从字迹看当在十岁左右。集子中有十五六岁所拓,十七八岁所拓,最后有五十几岁拓、六十岁跋的拓片。他的一生与拓片相随,在人称「黑老虎」的拓片中寻找人生乐趣,夯实学识基础,最终厚积薄发,在《汉语大
徐立 整理 / 中华书局
外四种:谈丛、谈言、闻纪(一百五十则)、谐史(一百五十三则,谜类附三十一则)。本书所收《雪涛小说》以万历二十八年刻本《雪涛阁集》卷十四为底本,以万历四十年刊刻的《亘史钞》本参校,题名《小说》,计有五十二篇。大多写作者任长洲知县或求仕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可分为寓言小品和议论小品两类。
[明]江盈科 著;黄仁生 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是新中国考古学泰斗宿白先生的成名之作。全面报道了1951年河南禹县白沙镇三座北宋雕砖壁画墓的抢救性发掘过程,详细介绍了这三座墓葬的墓室结构、墓中遗物及墓室装饰(壁画、建筑)情况。尤为难得的是,作者利用大量历史文献、传世绘画以及其他地区的出土文物等材料,在书中做了大量说明性注释,澄清历史背景,比对同类器物,从建筑、绘画、服饰、器用、民情、风俗等方面,多角度再现了宋代的日常生活图景。虽为一部考古
宿白 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说明:七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部对中国文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辉篇章,至今仍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指路明灯。在“讲话”诞生七十周年之际,我们想做些有益的事,于是我想到了邀请文学艺术界的同志们用抄录毛泽东“讲话”的形式,作为一次特别的纪念活动。这个倡议得到了出版社同事们的赞同。我们向全国文学艺术界的朋友们发出了隆重邀请,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像在延安时期
何建明 编 / 作家出版社
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中共党史研究专家,本书是其成名代表作,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分析思路和论证风格。作者以雄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力,试图全方位地恢复被扭曲的马克思著作中所谓“乌托邦主义”的深刻内涵。他认为,如果失去了以追求未知世界为特征的“乌托邦主义”,那么,实际上就意味着人类减低或放弃自身的创造能力;之所以说毛泽东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是由于他充分保持了“乌托邦主义”的冲动,同时
[美]莫里斯·迈斯纳 著;张宁、陈铭康 译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最励志的经典,不可不读;最珍贵的收藏,不能没有。《毛泽东自传》是毛泽东口述并亲自修改的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的极其珍贵的重要文献,也是唯一以自传形式出版的中共领袖传记,可谓“中国第一自传”,是一部充满传奇的红色超级畅销书。毛泽东以第一人称口述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奋斗人生,读来真实生动,自然亲切,又撼人心魄,没有做作,没有浮躁,没有功利。这些故事有的平常得犹如发生在我们自己的童年,
[美]埃德加·斯诺 著 / 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历时两年深入岭南库区和各个水库移民点,采访各个库区移民、各级移民干部两百多人,并进行了全部录音。同时,查阅尘封已久的移民档案数百件。前后耗时四年,才完成这部非虚构作品。《家山何处:岭南水库移民迁徙实录》娓娓讲述了沉没于碧波下旧村庄的迷人风景和谜一样的历史,探究岭南水库移民解不开的山水奇缘,揭示他们迁徙的真相,回放他们在寻找家园过程中的苦与甜、悲与喜、荣与辱。
朱千华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是著名教授、艺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小品文的代表作。全书文章短小精悍,或论述一种现象,或品评一些人物,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俯视古今、论道中外。其文章,正如著名作家贾平凹所推许:“这是一本真正称得上的才子书。它得意,元气淋漓,爆发有力,控制得当,在平常事里悟出的是常人悟不到的东西,又能有常人不可有的说法。”
陈传席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以有声有色的87 版电视剧《红楼梦》36集为门径,一路风光旖旎,来到蕴藏丰富的原著,寻绎弦外之音及传统文化与习俗,融入生命的理解,试解“其中味”。秉承“整本书阅读”理念,内容涵盖传统知识讲解、文化内涵挖掘、诗词句精选赏析,等等,不仅让你知红楼,而且让你论红楼、用红楼。
李山、徐德琳、贡方舟、薛宇 著 / 中华书局
共三十卷,是清代学者臧琳在经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作。本书为作者积三十年之力所作,收录各类笔记计517条,体现了作者长时间的读经心得,对于当今读者研究经籍,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作者崇尚汉学,精于训诂,认为“欲治经,必自小学始”,这一思想,对后来乾嘉考据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阮元、卢文弨、阎若璩、段玉裁、江声等对此书颇为推崇,如阎若璩称该书“皆有关经学大事”,“一字一句,靡不精确”,段玉裁赞其“发疑正读
臧琳、梅军 校 / 中华书局
本书收录《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陈蒙庵批校白石道人歌曲》以及陈蒙庵所著《纫芳簃词》、《纫芳簃琐记》、《纫芳簃日记》共五种著作,全部全彩原大影印,是一部涉及填词、词学理论、词籍版本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宋代词人姜夔以及近代词人况周颐和陈蒙庵的重要文献。《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为况周颐与其入室弟子陈蒙庵的翰墨连璧,陈蒙庵早年从况周颐学词,每月三课,提交所创作之词,况周颐亲为批评修改,天眉、
梁基永 著 / 中华书局
本书专门讨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古体小说”,即主要著录于子部小说类的非白话小说,力避西人观念影响下的现代小说观念,从“古体小说”这一中国传统文类出发,考察古人相关认识的变化,对其特性和内涵的框定及流变,还原历史实相,颇多创新之处。
郝敬 著 / 中华书局
系统地研究、论述了《四书》学的渊源及在两宋时期的演变与发展,探讨了宋代《四书》学与理学思潮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濂学、关学、洛学、荆公新学、蜀学、湖湘学、象山学在《四书》学的诠释与理学建构方面的学术特色与思想创新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尤其是对朱熹理学思想与《四书》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了颇为深入的探讨。作者着重从经典诠释学的角度阐发了朱熹《四书》学的诠释方法、学术成就与思想贡献,并从儒家的人文信
肖永明 著;朱汉民 / 中华书局
自唐宋以来,流行的《十三经》注本多为注疏合行,卷帙浩繁,翻检困难。为便于使用,明崇祯年间永怀堂刻本《十三经古注(共11册)》是由郑玄编著,删汰极其繁冗的唐宋注疏,保留汉晋古注,使后学者既可清晰阅读郑玄、王弼等一代经学大师的经典解读,又可免去注疏杂陈无从下手的困扰。这种简约的优势,尤其适合今人检索和阅读。
[漢]鄭玄 注 / 中华书局
本书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巩本栋教授荣休纪念及门弟子庆贺文集,分为学术论文和师门问学录两个部分。学术论文为巩门弟子学术研究成果的自选,内容遍及古籍校勘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批评史、文学理论、诗词、散文、小说诸领域。师门问学录以散文笔法各自追忆恩师教诲历程,受教之法因人而异,而师尊传道宗旨则无不一致。全书真实反映了南京大学和巩本栋教授古典文学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与成果,是东南学术和南雍文脉的活态呈现
葛云波 编 / 中华书局
王母娘娘、妈祖、碧霞元君、魏华存、后土娘娘等,这些中国传说里的女神,也包含在道教神仙体系之内。有关她们的信仰是怎样形成和流变的?信众群体是什么情况?这些女性神祇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本书选取几位有代表性的女性神祇,对道教女神信仰进行初步的介绍和梳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道教与民间宗教教研室、策划组稿、姜守诚、张海澜 著 / 中州古籍出版社
按照地域流布,佛教有三大系统,即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佛教传入藏地后,形成了具有浓厚藏族文化特色,包含显、密二教的藏传佛教,对藏地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藏族的许多传统节日、风俗和历史均与佛教有关。欲了解藏族文化,必先了解藏传佛教不可。
熊江宁 著 / 中州古籍出版社
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
许地山 / 中州古籍出版社
的五大特性:1.知识性:体系完整,读者可全面了解中国佛教文化;2.鉴赏性:图片精美,文字具有可读性;3.实用性:贴近现代生活,注重中国佛教文化中有助于积极地解决现实人生问题的内容;4.收藏性:一套在手,一览无余,益于收藏;5.资料性:大量图片和文献资料,使《华夏文库·历史源流系列·辉煌鼎盛:隋唐五代时期佛教》具备参考价值。
熊江宁 著 / 大象出版社
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
许地山、詹石窗 著 / 凤凰出版社
本书是丛书“潘雨廷著作集”中的一种。该丛书是潘雨廷著作的第1次集中出版,历经数年,对此前出版过的内容作了全面修订,并增加了几种新整理的内容。经重新组合,共分十三种。 第十种,《道教史丛论》:《道教史丛论》收入了从上古至今的道教史论文及一本小册子《道教文化》,如果和作者的另一著作《道教史发微》合观,已然勾勒出中华道教史的整体面貌。
潘雨廷 著;张文江 整理 / 上海古籍出版社
浦东道教文化研究所应运而生。该所由浦东新区道教协会和上海钦赐仰殿道观联合成立,主要致力于开展当代道教研究。研究所出版《当代道教研究》系列丛书,每辑选定一个专题展开。本辑选题为“道教转型中的机遇和应对”,这是一个综合性选题,涉及当代道教建设与发展的诸多问题,本辑内容共分四章,分别为历史机遇、面临挑战、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
丁常云 / 上海三联书店
由作者从《季羡林文集》等书中选取了季先生有关中华佛教的论著,编成这本《季羡林佛教论集》。所选的论著不仅有关于汉传佛教的,也有关于藏传佛教、西域佛教、敦煌佛教以及佛教艺术诸方面的论文。
汤一介 编 / 山西教育出版社
纵观古代历史,历朝历代的皇家宫苑,总是披上仙佛的神秘光环,而帝王的个人好恶和宫廷的政治变幻又直接影响着佛教的兴衰沉浮。本书依据翔实的历史典籍和可靠的宫中秘档,试图沿着历史的足迹,从皇家文化角度透视佛教,检讨发生在佛门与宫门之间的隐秘真情。本书分为“远古帝王知佛的传说”“佛光初照帝王家”“乱世皇宫多沙门”“南北君王崇佛最狂”“佛在皇宫走红的黄金时期”“皇宫内的佛光余辉”六章,介绍了从远古到
李国荣 著 / 人民出版社
潘祖荫(1830—1890),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内阁侍读潘曾绶之子,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是清代著名藏书家之一。所著《滂喜斋藏书记》收录滂喜斋所收宋、元、明以及旧刻本、日本高丽刻本等珍本秘笈百三十部,考证精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今以潘氏族人承厚昆仲重印本为底本,参校慎初堂本,整理出版。
潘宗周 编;佘彦焱 点校;吴格 审定;潘祖荫 撰;柳向春 / 中华书局
法苑珠林,唐释道世撰。宋高僧傅释道世傅颇为推重,谓此书(搴文圃之菁,嗅大羲之蘑萄,以类编录,总一百篇。学人检括,提纲举领。十稔毕轴,行于天下。此书成于唐总章元年(六六八),初著录于道宣大唐内典录卷五,至宋入藏。宋、元、明、清诸藏皆为百卷,唯嘉舆藏改为百二十卷。四库著录及四部丛刊影印皆据嘉舆藏本。以舆古本卷数不合,卷次错乱,简叶相连,章段崩离,检索为难。至清道光年间,常熟
[唐]释道世 撰;周叔迦、苏晋仁 校注 / 中华书局
本书包含两部著作:《四川近百年诗话》和《两松庵杂记》。 在风雨飘摇又波澜壮阔的近现代百年中,巴蜀虽偏处西南一隅,但志士才人得风气之先,或壮怀激烈,或劳心苦思,或在山水间放逐灵魂,或在歌吟中抚时伤世,留下了极为丰厚的诗歌遗产。巴山蜀水的奇绝风景,更在一首首华章中留下了瑰丽的痕迹。《四川近百年诗话》对这一宝贵遗产进行了广泛蒐辑和盘点,特别注意那些与时代关系密切,歌咏时事甚至直接参与历史事件、影响历史进
朱寄尧、朱棣、王家葵 著 / 中华书局
是在大量分析拜占庭的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摆脱了以往研究拜占庭的政治军事传统,把拜占庭的文化成就置于与政治方面同等地位,全面阐述了拜占庭各方面的成就,堪称关于拜占庭帝国的百科全书;该书还涉及拜占庭与周边各个族群的交往,论述了诸多文明元素相互交融的进程。
A.A.Vasiliev(瓦西列夫 / 商务印书馆
我国西域地区处在独特的地理位置上,是连接我国和印度文化的重要桥梁之地。诸国并立的西域很早就有文明产生,佛教经由这条长廊传播到了内地,同时也对西域诸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具体介绍了西域的地理、人文历史状况,并对各时期佛教在西域的传播作了叙述,配以精美图片。
熊江宁 著 / 中州古籍出版社
佛教在西藏的初兴,始于7世纪。当时很多僧人来往于长安、拉萨、印度之间,交流佛法。以9世纪时大规模禁佛运动为界,藏传佛教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后弘期中,尤其是11世纪以后,因不同师承、不同修持、不同经典及不同理解、不同地域和施主等因素,形成了藏传佛教主要的五个宗派: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张志建、杨胜利 著 / 中州古籍出版社
分三编,上编制围绕南宋政府的佛教政策、佛教管理行政机制与寺院体制的关系角度展开;中篇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创建的五山十刹制度及制度文化影响角度,围绕寺院体制及作为其外在的物质制度形式的寺院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展开;下篇从寺院体制的内部结构关系角度,围绕寺院
王仲尧 / 商务印书馆
》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中国佛教文化专著,是中国佛学大师魏承思先生重要的研究成果。《中国佛教文化论稿(修订版)》在充分肯定佛教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中国佛教道德、教育,佛教史学、文学、艺术与审美、风俗习惯以及中国佛教思想历程和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九个方面做了细致的整理与阐述,提出了一些新鲜的观点,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角度,从一个新的研究范畴重新审视佛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
魏承思 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星云大师,2006年在香港红磡体育馆所做的第二十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演讲,主要内容为从“人间佛教”的角度阐明佛教的根本教理“戒定慧”及修持方法,劝诫人们要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使人心回归安宁,社会安定有序,使人间称为佛国净土。
星云大师 著 / 东方出版社
本书为白居易诗集的全新整理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特点有二:1. 全(1) 本书为白居易全部存世诗歌的校注本,收入《白氏文集》中的全部诗歌作品及集外佚诗。(2) 本书以影宋绍兴刻本《白氏文集》七十一卷为底本,以敦煌本、残宋本、马元调本、曾大有本等国内近二十种珍、善本及日本金泽文库本、东大寺本、真福寺本、伏见天皇临摹本等十六种珍稀刻、写本参校,同时对照
谢思炜 著 / 中华书局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山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人,是宋代最负盛名的女词人。她自少便有诗名,一生从事创作活动,工诗善文,于词尤为擅长,词作清丽婉约,善于白描,艺术性极强。前期多写闲适生活,南渡后则多国破家亡的感伤,王士禛推其为婉约之宗主。李清照的诗文集、词集,宋人均有记载,然皆已失传。王仲闻先生依据各种载籍,尽辑李清照的词、诗、文作品,详加整理,厘为三卷,并首作注释,撰成《李清照
王仲闻 校注 / 中华书局
张炎词集今无宋元旧槩传世。目前所能见到的*早版本都是明清时期的钞本或刻本。龚翔麟玉玲珑阁刊本(筒称龚本)是校勘精详的*早刊本。江昱、江恂《山中白云词疏证》裁缀龚本成帙(稿本今藏国家图书馆,简称江本或江昱疏证)。朱祖谋《强村丛书》刊刻江本,虽然删除了江本中的龚本夹注以及正词之外的“别本”词,但基本保存了江昱疏证原貌,并且校笺五十余事,精义叠出,选做底本。《山中白云词笺证(套装上下册)/中国古典文学
[宋]张炎 著 / 中华书局
首先对秦文字及秦文字研究进行了总论式的概述,然后按照文字载体的不同(金文、石刻、玺印、陶文、简牍、帛书、钱币等)以时间为线索分别叙述,从而对秦系文字及秦文字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是秦文字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王辉、陈昭容、王伟 著 / 中华书局
藏书家韦力先生以爱书之心,凭一己之力,爬疏历史资料,走访古旧书店,与谈旧书店主,将其所见、所感与所思,集结成这套“芷兰斋书店寻访三部曲”,从私家古旧书店、古旧书市场与国营古旧书店三个不同角度,完整展现了当下中国古旧书业的现状。文章不仅记述了各家书店的创办始末、经营状况和库存菁华,同时还记录了来往与坚守在古旧书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彼此交游之掌故,文字风趣,图片丰富,读来既可拓宽眼界,又可作为“古旧
韦力 著 / 中华书局
藏书家韦力先生以爱书之心,凭一己之力,爬疏历史资料,走访古旧书店,与谈旧书店主,将其所见、所感与所思,集结成这套“芷兰斋书店寻访三部曲”,从私家古旧书店、古旧书市场与国营古旧书店三个不同角度,完整展现了当下中国古旧书业的现状。文章不仅记述了各家书店的创办始末、经营状况和库存菁华,同时还记录了来往与坚守在古旧书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彼此交游之掌故,文字风趣,图片丰富,读来既可拓宽眼界,又可作为“古旧
韦力 著 / 中华书局
是杨庆存先生的一部论文自选集,约45万字,分为“散文与小说”、“诗词与戏剧”、“考证与古籍整理”三编,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散文、小说、诗词、戏剧等体裁某一具体作品的文化渊源、规律特点和精神内容,或品鉴其思想艺术,或论述其发展源流,或考证其作者家世交游,充分展现了作者富于原创性研究的独到观点和见解,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杨庆存 著 / 中华书局
探讨喀尔喀蒙古地方财政,*重要的是关注清朝如何针对蒙古这一特殊地方与族群实施统治。清朝统治喀尔喀蒙古花费相当少的经费,却能有效地治理,得力于商人的协助。商人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优势,通过本书可了解当时官商互动的真实情形。*,天时优势。嘉庆皇帝强化商民的控制措施,使得库伦办事大臣彻底实施检查商民部票、核发执照、造册报理藩院等举措。从事中俄贸易的晋商领理藩院院票,每张院票领12,000斤的货
赖惠敏 著 / 中华书局
十卷,清查慎行撰。查慎行,字悔余,浙江海宁人,晚筑初白庵以居,号初白老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此为初白数十年究心《周易》之结晶,参酌群言,归于至当。四库馆臣云:“其言皆明白笃实,足破外学附会之疑。”征引前人达三百八十余家,凡五易其稿,于雍正二年成书,及门弟子沈廷芳于乾隆十七年左右刻印。
范道济 点校;查慎行 撰 / 中华书局
本书编者者钱实甫,湖南省常德市人。1909 年出生,193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毕业后,曾在两广从事进步的新闻及教育工作多年,后应聘到四川大学任教。 《清代职官年表》,取材于清顺治至光绪九朝实录及《宣统政纪》的记载,参考清代其他有关资料。包括大学士年表、部院大臣年表、内阁学士年表、京卿年表、总督年表、巡抚年表、布政使年表、按察使年表、驻防大臣年表等49种年表。书后附有人名录和字号、籍贯、
钱实甫 编 / 中华书局
本书以《六经图》碑拓本为导入,探讨了中国经图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图解经的作用和意义,宋儒创制经图对经义内涵的发掘和重建,揭示了宋以后社会条件下,经典意义不断被发掘、重建和阐发的过程;对六经图碑本进行了整理点校,以宋元《六经图》碑拓本为底本,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图书馆所藏明万历卢谦、章达刊本《五经图》以及清《四库全书》本《六经图》为校本,整理出一份比较准确完整而接近宋本的碑本;结合宋元
吴长庚 著 / 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集20年之功的呕心沥血之作。纵览宝藏,得天独厚。本书从单一张画的研究开始,如职贡图、明皇幸署图、溪山行旅图等,到综合性的论题,如中国的构图研究,南北宋的山水画等等,均提出一个新观念,或者解决一个难题,以为中国画史奠基。内容中含91张名画的图片,均珍贵稀有。
李霖灿 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二〇一五年春天,国际著名中国艺术史学者、书画鉴定家、书画家、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先生应浙江大学艺术学系邀请,受聘担任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并在浙江大学开启了为期四十五天的“中国书画鉴定与艺术史”系列讲座。此后,傅先生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鲁迅美术学院、吉林大学等全国各地院校和科研机构巡回演讲。是年秋季,傅先生又折返四川省博物院、四川
田洪、颜晓军、徐凯凯 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