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邹良材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作者:
李景春
出版社:
年山东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作者:
杨茂功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作者:
牛少宾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作者:
以林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年代:
不详
作者:
雅安市博物馆 编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年代:
不详
马礼逊是西方派到中国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出版,;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开办"英华书院",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又和东印度公司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
作者:
米怜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2008-01 / 精
年代:
不详
作者:
成都中医学院
出版社:
成都中医学院
年代:
不详
作者:
刘谟桐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年代:
不详
蔡福养(1917年~2006 ) 南乐县福堪乡东蔡紫金村人。全国中医耳鼻喉科著名的四位专家教授之一。16岁拜名医石汝章为师,23岁在其家乡村悬壶开业。1986年又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医疗50余载,擅长中医耳鼻喉科,自制耳鼻喉科内服外用验方、秘方30余个,疗效显著。 根据活血化瘀思想创制“会厌逐瘀汤”随证加减治疗声带小结、息肉和声带麻痹;善用外治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并研制出系列外用制剂,
作者:
已故名老中医蔡福养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徐仲才(1911~1991)中医儿科名医。上海人。幼承其父沪上儿科名医徐小圃之亲传,又师从内科名家祝味菊,善刁:运用“扶阳益肾”法,疗效卓善1960年参与龙华医院。晚年从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的专题研究。擅用附子等药物,以回阳教逆、温阳行火、温中祛寒、温经止痛诸法,有效地治疗慢支、哮喘、慢性腹泻、小儿夏季热等病证
作者:
陆瘦燕,顾伯华,陈大年,徐仲才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顾伯华(1916~1993年)中医外科名医。上海人早年随其父沪上外科名家顾被岩习医,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1960年起兼任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主任,为龙华医院中医外科的奠基人和学科兴盛发展的带头人。行医50余年,对疮疡、皮肤病、肌门病、乳腺病、血管病及急腹症等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作者:
陆瘦燕,顾伯华,陈大年,徐仲才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赵玉贵(1933—)郑州市骨科医院中医骨伤主任医师, 院长。1976年5月赴埃色俄比亚医疗队医师 ,1979年1月至1987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医师 ,1987年12月至1993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 郑州市骨科医院1993年3月至1997年10月 1984年7月至1994年9月郑州市骨科医院。1992年参加中医“中国骨伤”任编委。
作者:
赵玉贵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小儿麻痹后遗症方;支气管炎方;哮喘方;高血压方;胃炎方;吐血方;神经性,过敏性皮炎方;漆疮方;尊麻疹方;汗斑方;斑秃方;带状疱疹方方;治便通方;.治急性血管球性肾炎方;泌尿系感染方;泌尿系结有方;.前列腺炎方;尿血方;.白浊方;阳痿方;治多汗、盗汗方;神经衰弱方;面瘫方;风湿性关节炎方;癌肿方;烧伤方;睾丸炎方;脱肛方;血崩方;缺乳方;子宫脱垂方;过敏性鼻炎方;鼻窦炎方;鹅口疮方;口腔炎方;咽炎方
作者:
湖南中医学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编,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治眼红肿疗法;治小儿红眼疗方;红眼病疗方;近视眼疗方;眼中异物疗方;葱头刺眼防治; 鼻出血疗方;治鼻塞方,鼻腔异物处理方,治长年流涕方,防止打鼾方,酒渣鼻疗方;驱除耳内昆虫法,豆类入耳排除法疗方豆类塞喉排除法;硬币塞喉疗方;鱼刺卡喉消除法;鱼钩入喉疗方;竹叶卡喉疗方;咽喉肿塞疗方;小儿咳嗽声不出疗方;声音嘶哑疗方;支气管炎疗方;食道癌疗方;治秃顶方;小儿白秃疮;头癣方;头痒疗方;治性交后伤风头痛疗
作者:
陕西医学研究所
出版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章真如(1924—2010年)江西南昌人。武汉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在武汉医学院6年学完西医全部课程。中西贯通第一人。 幼年失怙,祖父为当地土郎中。1938年日侵沦亡,章避难赣南,适逢名中医许寿仁张榜招徒,章幸被录取,得许真传。章氏潜心研究朱丹溪学说,根据自己多年临证经验,创著《滋阴论》。在日本神户中医药研究会编纂的《中医临床讲座》第一辑予以译载。
作者:
章真如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有个姓周的邻居,五十多岁,却只有一个十四岁儿子。儿子染上痘疹,六天之后,痘已出齐,但还是说胡话,有时发狂。请许多医生,用药无效。经聂诊治,只吃了一剂药,即有好转。第二天再去诊时,发现病孩仍会突然惊跳,尚恒就用加减内托散,另一位医生在旁,看到处方大吃一惊,认为病人已毒盛发狂了,再服热药,定暴热而死。谁知病孩服药后,却安然而睡,已不再说胡话,再据病情服药,终于痊愈。
叶熙春(1881-1969年)祖籍宁波,名医,浙江中医院主任。精通内科、妇科,对外感时症、内伤虚痨、痰饮、臌胀诸病均有独到之处,蜚声浙北。幼从良渚名中医莫尚古习医。后又侍诊二年晚清名医姚梦兰,得传医秘。治病注重卫气营血与六经结合,辨证施治,处方丝丝入扣,出险入夷。1929年,至上海行医,接连治愈若干疑难绝症,名声益振,江、浙、皖诸省慕名求医者亦众。纹革迫害而逝
作者:
叶熙春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年代:
不详
刘寿山(1901-1980年)东直门医院骨科主任。自幼随舅父学习针灸,19岁拜文佩亭先生(受学于桂香王,均在“上驷院”任职,供奉于清廷)为师,在继承文老整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体会,对骨伤科颇有心得。后于北京东城、朝阳区一带开业行医。1959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东直门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
作者:
北京东直门医院骨科主任刘寿山(1901-1980年)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徐士年原是河南大学的青年教师,因为才华出众,被调入北师大中文系。他带着一口软软的吴音。给我们讲宋词。就上课的效果而言,我认为可以评到当年中文系的前三名。他那种传达词语感情的能力非常厉害。他讲柳永的《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哇,讲得把全教室人的精神都集中到他那里了,整个教室静悄悄的,只听到他一个人在那里讲。他没有讲稿,一句一句合情又合理地讲到我们心里。
作者:
北师大中文系讲师徐士年
出版社:
上海出版公司
窦伯清(1914年~1988年)甘肃武威市人。幼读私塾,后辍学经商,期间亲人因病被庸医误治丧生,余遂立志学医,刻苦攻读中医基础理论,常义务为乡邻亲朋诊治,颇多效验。为求深造,1930年往兰州积善针灸馆,进一步学习中医及针灸。1940年悬壶于武威。所疗者奇验甚多,故而名声大噪,慕名求医者盈门,从医50余载在内科、儿科、妇科及针灸等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尤其对中风、消渴、虚劳诸病的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
窦伯清
出版社:
甘肃省中医院
年代:
不详
欧阳锜(1923—1997)湖南衡南狮乡渔头湾村人, 中医内科学家,中医理论家。世代业医,15岁随其伯父欧阳履钦学中医,18岁开业应诊。欧阳锜老在50年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独特医论—脏腑主病:各种疾病症状虽然错综复杂、不外乎三型二十一证交错相织网络。理清这个头绪,就能在临床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不少的中医在实践工作中都称赞其理论“不但对辨析疑难杂证有帮助,且能执简驭繁,对诊病用药有很大的指导和启发"
作者:
欧阳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时逸人(1896-1966年),中医家,江苏省无锡人。1916年即独立行医。早年即创办“江左国医讲习所”于上海,后赴山西任中医改进研究会任理事,并主编《山西医学杂志》。后曾避乱于武汉、重庆。解放后至南京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任教。1955年由卫生部聘至中医研究院,任西苑医院内科主任,后于1961年派赴宁夏,任自治区医院中医内科主任。
作者:
时逸人
出版社:
科技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刘柏龄(1927—2022年)中医骨科专家,2014年入选第二届国医大师。毕生致力于骨伤疑难病的研究。擅长治疗: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退行性骨关节病)、颈、腰椎病(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强直性脊柱炎、滑膜炎、骨髓炎、骨结核以及复杂骨折等骨伤科疾病 。1956年从长春市中医进修学校毕业;1958年任教于长春中医学院,同年在北京中医学院教研班学习深造
作者:
柏龄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刘柏龄教授为我国骨伤名家,因其对骨伤科的学术贡献,获得“20世纪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及“国医楷模”称号。刘老学术思想秉承“肾主骨理论”指导临床,尤其在脊柱疾病的诊疗上,具有较高的造诣,独创了“二步十法”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壮骨伸筋胶囊治疗颈椎病等。刘老治学严谨,在临证过程中,按疾病分类汇总留存病例资料,并亲笔书写诊法方药。将刘老亲笔书写的临床医案整理并出版较多的脊柱疾病诊疗经验,编辑成册
作者:
国医大师天池伤科学代表93岁刘柏龄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作者:
上海市卫生局 编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余介(1197—1253)南宋末年将领。江西修水人,少为白鹿洞诸生,后投淮东制置使赵葵幕下。嘉熙年间,余玠任知招信军,于汴城、河阴、安丰相继战败蒙古军。1241年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在蜀时期构筑山城防御体系抗击蒙古军。与蒙古军大小三十六战,战果显著。后又率军北攻兴元府,还击退进扰成都、嘉定的蒙古军。余玠为支撑南宋半壁河山做出杰出贡献。 1253年宋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闻召不安,暴卒于四川
作者:
陈世松 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作者:
罗平汉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张子琳(1895—1983)五台县人。当代山西名医。父精医,子琳幼承家学,并受业于五台名医刘采臣。年20即为亲友诊治。善用小方剂治大病,医名渐起。1957年就职山西省中医研究所。 张子琳行医70余年。现仅存1970年以来历年登录内、外、妇、儿各科病蘸,约三万有余;经验札记四十余万言,已由省中医研究所指派专人协助整理,初步选出临证经验30例,捷效医案百例,汇集成册。
作者:
张子琳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作者:
孙健三 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年代:
不详
吴小如(1922~2014年)安徽泾县人,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并于1949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是俞平伯先生的入室弟子,跟随俞平伯45年。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教授及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吴小如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
刘星元(1907~1986)主任医师,河北迁安人,师承北京名医范更生,解放后,在甘肃省中医院,兰州医学院任职。任兰州医学院祖国医学教研组主任。60年的教学和治疗中,在脾胃病,疑难杂证治疗上,有独到之处。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风格,有丰富娴熟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作者:
刘星元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浙江实业银行;陈光甫创办上海银行及其经营特点;王志莘孙瑞璜与上海新华银行; 金城银行简史;侨商中南银行;;中央银行的建立及其在上海的活动;宋汉章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张嘉璈在中国银行的二十二年;上海交通银行史实片段;邮政储金汇业局二十年;浙江兴业银行的盛衰;叶揆初传略;徐寄生平事迹;
作者:
资料工作委员会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88
印刷时间:
1988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两年后,我又到长春和吉林收集史料,这次我包了一辆车奔驰在松花江平原上,寻访女真族部落以及伪满洲国的遗址。1998年,我认识了东北画家张广志夫妇,专程到本溪去探访他们。来年春节,我还带了妻子和孩子到本溪与他们一起过年。尽管当地仍然缺乏现代化设施,没有我们在台湾所习惯的种种便利,但我有了东北的好友,和他们一起踏雪,或在温暖的房子里谈着东北的历史和百姓的处境,
刘少林(1921-2002年)江湖称之为“老海”。从小跟从祖父刘宗元习中医,先后在成都、遂宁、重庆、湖北武汉、贵州遵义等地开设诊所。上世纪40年代,刘少林到重庆宽仁医院短期工作,兼习西医。新中国建立后,刘少林先在九龙坡黄家码头开堂行医,后因药房失火被毁而成为走方郎中,在云、贵、川、陕、鄂等省行医,江湖称之为“老海”。
作者:
刘少林,刘光瑞 撰,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张磊(1929-)主任医师,河南固始县人。第二届国医大师。幼私塾,18岁师老中医张炳臣,后在家悬壶。长期教学和临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肿瘤及内科杂病治疗,结出治疗疑难杂病“临证八法”,以及诸多治疗内科杂病之法1952年9月参加工作,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作者:
张磊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版
年代:
不详
;我在德商禅臣洋行的见闻;上海法商永兴洋;永兴洋行买办吴伟臣; 英商中国肥皂公司简史;英商祥泰木行;宝威药行始末;
作者:
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印刷时间:
1987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作者:
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
不详
印刷时间:
1987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蛊的制作及毒害方式;蛊的转移和治服; 民间蛊毒巫术;龙凤信仰;龙神信仰;龙神与祈雨;凤的传说与信仰;虎神与狐仙信仰;虎神信仰;狐仙信仰;蛙神与灵龟信仰;螺神与蚕神信仰;节蚕神信仰;鸡;燕鹊等吉祥鸟;狮子与麒麟;鹿、麂、獐;马、牛、象与羊;鲤鱼与灵蟹;动物神灵信仰问题;动物神灵信仰文化特征
秦风,本名徐宗懋,1958年生于台湾高雄,原籍福建古田。近10余年来,他在海内外搜集历史照片等资料, 1980年:台湾辅仁大学西班牙语文学系毕业。1985年:海外游学,经菲律宾、以色列、埃及、埃塞俄比亚、希腊、西班牙等国,从事深度旅游文学写作。 1985年:中时报业集团所属《中时新闻周刊》战地记者,采访以、巴衡突、美国轰炸利比亚、萨尔瓦多内战、尼加拉瓜内战等。
江苏石桥头桥;天津大张庄桥;河南牛沟桥;江苏沭河桥;浙江上叶桥; 浙江万安桥;江苏丹阳人民大桥;四川宜宾岷江大桥;云南红旗桥; 云南继红桥;四川南充嘉陵江大桥; 四川彭水乌江大桥; 四川省乐山岷江大桥;广东澜石大桥; 四川川西6号桥;宁夏韦州桥;山西东水河桥;河南北关桥;甘肃东方红桥;福建泉州万安桥;山东大汶河桥;内蒙古桃花板桥; 福建龙海西溪闸桥;安徽蚌埠淮河闸桥;广东莲阳闸桥;天津海河防潮闸桥
广西柳州大桥;吉林前扶松花江大桥;浙江黄岩桥;贵州赤水河桥;山西军渡黄河大桥; 潘家口滦河大桥;广西东兰大桥; 重庆嘉陵江大桥; 山东平阴黄河大桥;湖北武汉江汉桥;四川川西2号桥; 四川川西3号桥;山东北镇黄河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四川泸定大渡河铁索桥;四川泸定大渡河桥; 山西夏门汾河桥; 四川飞仙关桥; 贵州鸭池河桥;四川威州大桥;甘肃平堡桥;四川凉山峨边桥;四川雅砻江桥;四川朝阳大桥
席梁丞,姜春华,祝谌予, 费绳甫, 秦伯未,袁桂生,耿鉴庭,夏应堂,顾伯华, 徐小圃,徐仲才,徐荣斋, 钱伯煊, 奚詠裳,高仲山,郭士魁,郭可明,唐吉父,黄一峰,黄文东, 萧龙友,萧熙,曹炳章, 曹颖甫,盛国荣,章次公, 章志方,董水樵 ,董建华, 董德懋 ,蒋伯玉,韩一斋 ,程门雪 ,谢利恒, 蒲辅周,赖良蒲,窦伯清 ,裴慎, 廖仲颐 ,廖溶泉, 潘澄濂 ,戴丽山 ,魏长春, 魏龙骧
作者:
教授高益民编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
不详